陸麗霞
【摘要】班主任要以學生為本,準確把握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運用多種方式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小學生心理健康程度;要營造友愛互助的班級氣氛,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要將班隊活動與少年隊活動相結合,開展心理訓練和培養(yǎng)。
【關鍵詞】關注 小學生 心理健康 情感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050-01
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教師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要把握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個體差異,真正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賞識學生。教師要深入到學生當中去,了解到每一個學生的個性以及心理需求,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對學生進行公正的評價,教師要準確把握每一個學生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提高心理健康程度。
一、以生為本,準確把握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僅要把目光停留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準確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但是并不代表著每一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都較高,有些學生因為家庭以及生活方面的原因,會有一些心理過敏性反應,造成心理敏感。如有的學生父母離異,很有可能造成這類學生心理健康出現(xiàn)了一定的問題。有些孩子如陰云籠罩,多日不開笑顏,不管是課堂的表現(xiàn)以及課下的表現(xiàn),都顯得尤為孤僻。針對這樣的孩子,教師要多一些關愛,引導學生多和小朋友們合作學習,強化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在小學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能夠充滿陽光。
二、班主任要運用多種方式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小學生心理健康程度。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要尊重學生,真心地愛護學生,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成因,平心靜氣,地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班主任要贏得學生的信任,讓學生明白老師的確是她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這樣不但能克服學生的逆反心理,而且可以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班主任在教育的過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讓學生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提升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如有些學生上課隨便說話,課下又和同學打鬧,這樣的學生,教師不能只知一味的批評,更不能對同樣的錯事重復著同樣的批評,教師要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學生只有從內心里認同了教師的指導,才能真正調整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才能讓學生向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三、班主任要營造友愛互助的班級氣氛,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小學生在班集體內的生活時間較長,如果班集體是一個冷冰冰的班級,那么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可想而知,因此班主任要努力營造友愛互助的班級氣氛,讓學生在健康的班集體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用班集體的力量關愛每一個學生。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渠道為學生營造心理疏導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和融洽的合作氣氛中進行學習。如教師可以組織班內成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還可以引導學生自發(fā)組織主題班會,并善于利用墻報專欄等宣傳陣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引導。
四、班主任要將班隊活動與少年隊活動相結合,開展心理訓練和培養(yǎng)。
班主任要在班隊活動與少先隊活動中對學生開展心理素質的訓練和培養(yǎng),讓學生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少先隊活動的相結合,對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契機。班主任要善于采取自下而上的自主式組織方式,讓學生自主設計活動內容,自主研究活動方式,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班主任也要善于結合班級活動,開展各項集體課內外活動,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如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在班會課上制定班級工作計劃,大膽負責班級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班主任還可以通過開展班級故事會、班級演講會、班級心理咨詢室等各種課內外活動,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在學生遇到心理問題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能夠向教師和身邊的同學傾訴,以便能夠提高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總之,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豐富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不同的班級活動中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不斷調整自己的言行,讓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參考文獻:
[1]何禮;淺談開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必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5年20期
[2]王成全,盧紅艷;創(chuàng)造良好成長氛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J];中小學管理;2015年Z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