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簡單分析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教學語言應用情況的基礎上,提出創(chuàng)新語文語言導入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注重課堂語言引導價值,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積極借助心理激勵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初中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通過有效的教學引導方式,用美的語言,塑造美的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運用
一、 引言
教學用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良好的教育用語,能夠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的語文感悟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語言的習慣。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興趣、愛好,合理設計教學語言,注重引導學生思維,最終促進初中生的綜合智力水平的發(fā)展。曾有人概括語言表達的重要性:語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的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極為重要,教師是通過語言向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成為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我們要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語言素質,實現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美。
在強調素質教育的當下,教師要想取得課堂教學的成功,就必須先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充分了解教材,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等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豐富多彩的學習氛圍,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真正愛上語文課堂。
二、 創(chuàng)新語文語言導入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針對初中生的語文教學課程,教師通常會提出難度較高的問題,此時學生由于無法理解問題內容,很容易就會對語文課程產生厭煩心理。為了緩解課堂氣氛,教師需要提出符合初中生回答能力的語文問題,問題的設定要以初中生知識能力為基礎,才能提高初中生的語文學習欲望。
三、 注重課堂語言引導價值,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有疑問,才有探尋真理的欲望。教師在教授學生語文課程知識時,可以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去思考問題,學習語文知識。為了鍛煉初中生發(fā)散式的思維模式,教師需要全面掌握語文知識,按照課本內容設定一定難度梯度的語文問題。
學生通過思考這些具有深度的問題,對教師講授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和疑問,因此會更集中注意力的學習語文課上知識,通過自身的思考和理解,對知識內容進行探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答案。
教師需要注意針對初中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范圍設置一定難度梯度的問題,設置得過簡單又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只有把握好這個度才能順利完成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教師提出的問題應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有梯度的進步,有層次的提高,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來將問題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才能找到快速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 懂得運用幽默風趣語言,強化師生之間交流聯系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合理的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而且還能夠縮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強化師生聯系,促進課堂信息傳遞,有助于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比如:記得有一次,班里有一位學生寫作文時“文不加點”,他的標點一逗到底,我在講評這個作文時故意一口氣念到底,念得我臉紅脖子粗,上氣不接下氣。臺下的學生關心地對我說:“老師,停頓一下再念吧!”我則喘著粗氣笑著說:“可這個作文中并沒有標點符號呀!”這時臺下的學生才體會到我的良苦用心,在善意的笑聲中受到了教育和啟迪。
作為一個教師,課堂語言僅具規(guī)范性和形象性也是不夠的,高中學生每天一堂接一堂45分鐘的課,一輪又一輪的不斷被“轟炸”,再耐得住性子的學生也是會乏味和走神的,更何況我們大多數的學生本身是不可能具有那般堅韌的耐性的,好動并好奇才是學生的天性,枯燥的教學語言只可能成為一種難耐的“煎熬”。針對這種現象,教師便只有巧妙駕馭好課堂語言,切忌平鋪直敘,平淡無奇,而應該盡量才用生動、有趣的課堂語言,才能使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也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使學生能從原以為可能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
語文教學是把課文每一件具體生動的事,每一個個性鮮明的人,每一句深入淺出的話,通過教師的教學語言作用于學生的耳目,滲透于學生的心田,令學生在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
五、 結語
語文學科最終的目的是學以致用,通過對文字的分析與把握,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分析能力。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單從其說話的模式與態(tài)度,便能對其做出基本的性格與教養(yǎng)的評判,因為一個人的說話方式能夠直接顯露其綜合素質。而初中學生在經歷了小學的語言基礎學習之后,便進入了語言的進一步美化探究與理性分析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可塑性比較強,對語言的感知也非常敏銳,是鍛煉學生表達能力與語言綜合素質的最佳時期。初中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對語言探知的興趣。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把握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參考文獻:
[1]陳瑛.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5.
[2]楊明備.努力提高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水平[J].語文學刊,2005年04期.
作者簡介:
唐慶梅,云南省昭通市,昭通市昭陽區(qū)舊圃鎮(zhèn)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