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當前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領域,開展創(chuàng)新學習、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是新課改政策中的教學目標。然而在教育戰(zhàn)線上,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教育成為了我們數學教師最新的觀念,如何讓學生逐漸適應這個新時代的需要,并隨著社會的變化對自身知識結構進行調整,能力的培養(yǎng)是關鍵。因此,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到實際問題的解決當中,感受知識形成的整個過程,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才能實現新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 自主學習 培養(yǎng)
學生自主自主學習是讓學生有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自覺主動的去學習,通過他們對知識獨立的探索、分析、實踐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的目的。我國在新的教育改革下將以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并且得到了教師們的高度關注。因此我們要考慮到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將主動權讓出,給學生一個愉快的學習空間,進行引導式教學。那么怎么才能更好的完成這一政策呢?文章歸納的幾點參考意見。
一、小學數學開展自主學習的重要意義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我們要以學生作為中心點,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自覺的學習數學,養(yǎng)成獨立、自覺的良好習慣,并且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學習知識,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需要堅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可以促進學生今后的學習進度和效果,所以,開展自主學習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有效途徑。
二、小學數學開展自主學習的方法
(一)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想要促進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的去探索并創(chuàng)造更多的知識和發(fā)展機會,就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和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以此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因此課堂教學需要互助發(fā)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以學生為中心,開放式教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問題,不要將學生束縛于自己的解題思路中,要鼓勵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學生能夠獨立學會的或者有能力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要刻意去教學,只需要進行指導即可,這樣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比如等腰直角三角形與正方形的關系中怎樣求正方形的面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出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圖形,然后進行拼圖就會獲得一個正方形,那么就可以結合問題得出結論。學生根據動手所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與正方形的關系,那么由此就可將正方形的邊長找出就可以計算出正方形的面積。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猜測,對于難題勇于攻克,通過自身的親身體驗探索出更多的知識,激勵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二)教不越位,是實現自主學習的關鍵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是以“教”為主,而是以“學”為主。目前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要注重引導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掌握好“教”與“學”的尺度,指導學生運用合理的方法熟練掌握知識。
首先,運用導入語,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新課改中強調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否對新的知識主動學習是關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故事、游戲等方式進行新知識的教學,同時激發(fā)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一進入課堂就會有積極熱情的態(tài)度。例如在數學教學中“被4整除的數有哪些”,首先要讓學生回顧一下2或者3能被整除的數有哪些,在引導學生思考能被4整除的數的特征是什么?那么學生就會想到若一個整數的末尾兩位數能被4整除,則這個數能被4整除。還可以以實例進行驗證,讓學生在驗證中尋找規(guī)律,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如果在驗證中得到的結論是錯誤的,就要引導學生以另一個角度去重新尋找規(guī)律,得出結論。這也就說明了,當學生處于一種既想知道又不知道的狀態(tài)下,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去主動探索,主動學習。
其次,點撥技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要強調的是學生要通過自身的能力去創(chuàng)造學習活動,開展自身活動,實現自身價值。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而是以引導為主。教師要利用合理的機會,根據學生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進行點撥,使學生主動去探索,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2010年小學畢業(yè)考試中,某實驗學校共有118人參考,其中有100人考入某重點中學的計內生,則考取計內生的比例為( )。{填百分比,保留一位小數}這一題中,需要以百分比的形式進行填寫,這就要求學生根據題目找出單位一的量和百分率,這樣就可以得出百分率的對應量,也就是100÷118=0.84745762711864。那么結果就是84.7%。由此說明,只要找到題目的重點和思維的突破口,便找到了規(guī)律,也就得出了答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適時對學生進行點撥,使學生能夠理解的更加透徹,對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三)引導學生探究更多的學習方法
克萊因《西方文化中的數學》中講到:數學是一種精神,一種理性的精神。這種精神,激發(fā)、促進、鼓舞并驅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這種精神,試圖決定性地影響人類的物質、道德和社會生活;試圖回答有關人類自身存在提出的問題;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盡力去探求和確立已經獲得知識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內涵。那么想要延續(xù)這種精神就需要不斷的創(chuàng)造,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研究、探索。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fā),運用自身的知識和經驗,從不同角度去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例如:畫圖、列表等,并結合實例進行鉆研和解決。例:公園河邊小路有30米,需要種上柳樹,每棵樹之間為2米,求需要種多少顆樹?在這一題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可以通過畫圖的方法,將路的長度和每棵樹的間距標注出來,然后就可以數出有多少棵樹了。也可以用列式法等方法進行解題。學生在運用多種方法解題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優(yōu)劣之分,但是只要解題合理教師都要進行肯定和鼓勵。
三、結語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要以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鼓勵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奧秘,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權利,自由選擇,自我提高,從而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良好習慣,并在有效的自主學習的道路上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韓煥開.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02).
[2]成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吉林教育,201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