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聾校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基礎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僅對特殊教育的發(fā)展有著決定性作用,更對聾生的人生起到鋪墊作用?;诖?,本文討論了目前聾校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并重點分析了提高聾校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聾校教育;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
引言:
語言缺陷與聽力障礙是耳聾兒童日常生活的最大障礙,同時也是語文學習的最大障礙,然而語文作為眾多知識的基礎學科,對聾生的人生成長起著關鍵作用。所以,為加強教學效果,對聾校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1聾校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法守舊
目前,大部分聾校的教學思維比較陳舊,使用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方法比較落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新課程改革要求學校在教學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然而目前多數聾校的小學語文教學受傳統(tǒng)影響嚴重,還是將教師視為教學的主體,與新課程改革相違背,也使教學效果不明顯。2)目前大部分聾校的師生關系互動性還不夠好,多數學生都在被動地接受知識,其實聾校的學生雖然比正常學生自然條件差,但是這些學生也有自主學習的訴求,然而當教師忽視了這些訴求,依然使用包辦式的教學方法,就嚴重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不僅不利于語文教學,同時阻礙了學生的人格健全。
1.2教學內容不合理
我國的聾校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更新比較慢,而且多數教材僅僅是對正常教材的修改,這種教材本身就不適合聾校學生。正常教材中抽象的成分比較多,而聾生實際生活體驗遠不如正常學生,因此他們對這些抽象的部分很難理解,比如全日制語文教材第四冊中,我:“老師,您見過雪嗎?”老師看著我笑了,老師笑了的意思是指老師見過雪,而聾生日常與人交流較少,交流內容較簡單,就很難理解“老師笑了”的具體含義[1]。另外,多數聾校語文教師怕麻煩,因此忽視了詞義的教學,在聾生沒有深刻理解詞義的情況下講解課文,自然起不到明顯的效果。
1.3教學評價模式單一
目前聾校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式還與普通學校相同,僅以考試成績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聾校教學相對特殊,因此再以傳統(tǒng)的評價模式對學生進行判斷會極大影響聾生學習的積極性,很可能限制聾生在其他領域的發(fā)展。
2提高聾校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對策
2.1改進教材與教學方法
1)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聾校語文課改標準,但是還沒有與之配套的教材,因此,根據課改標準編寫一套適合聾校語文教學的教材是當務之急。在編寫教材時,我們可以充分吸收普通學校課改的經驗,在舊教材中加入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同時去除其中與聾校教學不相符的內容。
2)聾生的情況比較特殊,而且個體差異比普通學生更大,所以即使是新編教材也未必適合實際的聾校語文教學,因此聾校語文教師在拿到教材后,要對整個教材進行全面了解,對教材中適合聾生學習的內容進行整合,比如低年級語文教材的大部分內容是拼音練習,而聾生學習拼音較難,因此大量的拼音學習內容會讓聾生產生倦怠心理,因此教師可以將拼音融入到閱讀教學中,用注音識字的方式讓聾生在學習漢字的同時學習拼音。
3)同時教師還要對教材中一些不合適的內容進行替換,比如一些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會加入古詩,而聾生由于認知能力較普通學生差,其知識水平未必符合學習古詩的標準,因此教師可以將古詩替換成便于理解的兒歌,比如全日制第三冊中的《詠鵝》,教師便可以用與鵝有關的兒歌替換,保證教學完整的同時不與聾生脫節(jié)。
2.2豐富教學內容
1)因為聾生的聽力限制,所以更多的教學內容應該通過視覺展現,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使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將一些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幫助學生理解。
2)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表演的方式學習課文內容,提高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比如《金色的草地》一課,文章中有一段寫到:“又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喊‘謝廖沙!他回過頭來,我就使勁一吹,把蒲公英的絨毛吹到他臉上。弟弟也假裝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絨毛朝我臉上吹?!边@段內容涉及較多的情感因素,對于正常學生較為容易理解,但是對于聾生來講理解起來就會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對故事背景的概述,讓學生兩人一組扮演“哥哥”與“弟弟”,重現課文中的場景,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便可體會文章的感情[2]。
3)聾校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應保持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教師首先可以從聾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選擇一些與家庭生活相關的內容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利于培養(yǎng)聾生的生活獨立性,更能增加聾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還需要將一些語文知識與社會生活相結合,使語文教學切實有用,幫助聾生更容易融入社會。
2.3完善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不僅能對教學成果進行反饋,還能影響教學成果。如前文所述,單一的評價體系已經影響了聾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優(yōu)化教學評價方式,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幫助語文教學工作順利開展。1)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依靠期末考試,更要注重日常表現,通過對學生平時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能力的判斷,綜合評價學生水平。2)教學評價的目的不能僅僅用于評價學生,而是應該以反饋的方式促進教師調整之后的教學方式與內容,而且教學評價應該更多以鼓勵為主,聾校小學生多數存在自卑感,所以教師更應該利用教學評價幫學生樹立自信心。
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聾校小學語文教學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內容。由分析可知,我國聾校小學語文教學還存在著教學方法守舊,教學內容不合理,教學評價模式單一等問題,為提高教學成果,相關教師應該改進教材與教學方法,豐富語文教學的教學內容并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使語文教材適合聾生學習,授課方式利于聾生理解,評價體系有利于幫助聾生建立自信心,利用以上辦法,有利于聾生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高,以及特殊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洪春華. 聾校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及解決策略分析[J]. 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11):19.
[2]李蕾. 聾校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分析及對策[J]. 知識經濟,2013,(07):164-166.
作者簡介:李應美(1980.06-),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特殊教育學校,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聾童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