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新云
摘 要:新課標把語文課程的性質(zhì)定義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精彩導語,調(diào)動學生語言表達的熱情;設置生活情境,利用文本引導學生規(guī)范表達;巧用一課一啟,引領學生將口頭表達轉(zhuǎn)為書面表達等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關鍵詞:實踐能力;精彩導語;生活情境;一課一啟
“語文教學不是要教學生當詩人、當作家,是教學生準確、干凈、巧妙地使用語言文字?!痹谡Z文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語言文字學習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要想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踐運用能力,就應開啟學生語言表達的源泉,激發(fā)學生樂于表達的欲望。
一、設計精彩導語,激發(fā)學生語言表達的熱情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認為:“課堂上應該創(chuàng)造一種使大家愉快,有強烈求知欲,積極探求知識的心理氛圍。”好的導語,能調(diào)動學生把自己作為和作者“平等”的主體進行對話的熱情,激發(fā)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如《致女兒的信》一文設計的導語:
師:昨天同學們預習了《致女兒的信》這篇課文,這是一篇關于什么話題的文章?
生:愛情。
師:在你們眼里,愛情是什么樣子的?
生:愛情就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彪娪袄锱_詞這么說。
師:這兩句詞因被金庸武俠名著《神雕俠侶》中為情所困的李莫愁引用而廣為流傳,最初出自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一詞中。
生:愛情就是“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師:很好,這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膸拙鋹矍樵姡鲎浴蛾P雎》這首詩的第一章,我們下學期會學到。
生:愛情就是“執(zhí)子之手,與子攜老”。
師:作家張愛玲,大家喜歡嗎?這是她的小說《傾城之戀》改編成電視劇中的一句經(jīng)典臺詞。出自《詩經(jīng)·邶風·擊鼓》。
歌德曾說:“哪個少年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闭祷镜哪銈儗矍橐欢ǔ錆M了好奇和遐想吧,只是你們有沒有和父母討論過這個話題呢?
生:沒有,不敢,他們一定會說我早戀,會揍我的。
生:他們會說這不是你這個年齡胡思亂想的事情,等長大自然就知道了。
……
師:不是所有父母都會回避這個話題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當十四歲的女兒提出“什么是愛情?”這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怎樣闡釋的?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致女兒的信》這篇文章。
“快樂可以點燃孩子的熱情”,課堂教學要把學生放在和老師、作者同等的地位,拉近學生和老師、作者(文本)的距離,并適時加以點撥,拓展,讓學生作為一個主體在參與對話中不僅感到快樂,還激發(fā)了表達的熱情,培養(yǎng)語言實踐能力。
二、設置生活情境,利用文本引導學生規(guī)范表達
呂叔湘說:“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yǎng)成?!闭n堂上教師以文本為范例,貼近學生生活,設置情境有意識引導學生語言的規(guī)范表達。如,在上完《春》和《濟南的冬天》后,引導學生模仿文本,著重進行比喻這個修辭手法的片段語言訓練:
師:《春》一文中作者寫春雨的特點: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濟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把濟南比作“小搖籃”,把山坡上小村莊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畫”……這些比喻真是寫得太生動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不妨也來學學?,F(xiàn)在,請同學們看看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這幅畫讓你聯(lián)想起什么?
生:讓我想起了家里山上的桔子,現(xiàn)已紅了,綴滿枝頭。
師: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以:“家鄉(xiāng)的桔子紅了……”開頭,用上比喻這種修辭,把自己的感受生動描述出來。
生:家鄉(xiāng)的桔子紅了,遠遠地望去,像一個個紅色的小圓點,點綴著綠樹;走近一看,它們就像一個個紅色的小燈籠。一陣風吹來,它們搖晃著身子,似與人們打著招呼??粗@又亮又紅的桔子,嘴里仿佛品嘗著酸酸甜甜的美味。
師: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出桔子豐收時的遠景與近景,畫面優(yōu)美,動靜結(jié)合,十分形象生動。
……
師:同學們的描述也讓我聯(lián)想起我家鄉(xiāng)的桔子:家鄉(xiāng)的桔子紅了,遠遠望去,漫山遍野仿佛點燃了星星之火,又像是墨綠的屏障上鑲嵌了一顆顆紅寶石。微風吹過,一朵朵紅色的小水花飛奔而下,看花了你的眼……
教師生動活潑地描摹引來了學生雷鳴般的掌聲。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不宜采用大量講授口語交際原則、要領的方式,應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閩北是一個盛產(chǎn)桔子的地方,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展示綴滿枝頭的桔子畫面,引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利用他們熟悉的生活情境,再因勢利導進行語言實踐訓練,就能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巧用一課一啟,引領學生將口頭表達轉(zhuǎn)為書面表達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許多老師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在師生的口頭交際中,同學們能說得頭頭是道,但是一到動手寫作時就不知所云了。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一課一啟,讓學生感受到“寫作不是什么‘高難動作,而是生活中與人溝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種方式,就像我們平常說話一樣。寫作是用筆來說話?!比缫粠熢谏稀渡⒉健芬晃臅r,先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一段文字:“這南方初春的田野!……我們都笑了?!?/p>
師:聽完這段文字,你們有什么感覺?
生:一家人在散步,很幸福。
生:特別可愛的是那個兒子,“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逗得大家都笑了。
師:是啊,這兩段文字描繪的是一家子在散步的情景,雖平常,但給人感覺很溫馨。這種場景是否也讓你聯(lián)想起你與父母在一起的溫馨畫面呢?閉上眼睛,在腦子里回放一下,然后說給大家聽聽。
生:我想起了與爸媽在校園小徑一起散步的畫面,很有趣,也很快樂。
生:我想起小時候在飯桌上父母夾蝦給我吃的畫面,很溫暖。
……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使用一些能夠貼切表達自己情感的詞語來談自己與家人在一起時的溫馨畫面,如:有趣、快樂、溫暖等,看來,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
經(jīng)過老師的點撥,學生很有興致地寫下了剛才談論的畫面。如:
生:記得小時候,我家經(jīng)濟條件不好。我喜歡吃蝦,有一天母親為我買了幾只,用一個小淺盤清蒸好放在我面前,那新鮮的色澤,誘人的清香,饞得我直流口水,不等父母上桌,我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等到父母坐下,盤子里的蝦已所剩無幾,我有點不好意思,連忙夾了一只給母親,母親笑笑說:“我不喜歡吃海鮮?!彼樖謯A到父親的碗里?!澳阆矚g就多吃點。”父親話音未落,蝦已落到了我的碗里,我看著這只周游了一圈,又回到我碗里的蝦。心里特別感動,這只普通的蝦,藏著父母對我深深的愛??!
……
抓住課堂教學的契機,老師有意識地啟發(fā)、引導學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用心體會,并學會將口頭交流出來的外在生活轉(zhuǎn)化為用書面表達的內(nèi)心生活,讓學生將體驗了的生活轉(zhuǎn)化為經(jīng)驗了的生活。教師若經(jīng)常這樣一課一啟,將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結(jié)合起來訓練,就能使學生樂說樂寫,提高語言實踐運用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羅正忠.從文本解讀到教學解讀的“二度轉(zhuǎn)化”[J].初中語文教與學,2015(7).
[2]陳勇.第56號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師中國講演錄[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08:132.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