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云
摘 要:初中歷史作為普及歷史常識、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學科,應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文章從給學生一定的話語權、尊重可貴的質疑精神,創(chuàng)設思維培養(yǎng)的寬松環(huán)境、激活學生的思維意識,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善于總結和反思三方面,研究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關鍵詞: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歷史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51;G4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30-0039-01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教學目標和教學思維都呈現(xiàn)出了多元化的趨勢。文章結合教學實踐,研究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給學生一定的話語權,尊重可貴的質疑精神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很多的歷史知識都有一定的年代性或者時代性,有些事情歷史有明確的記載,有些事情還處在考證階段。對于一些未解之謎和不清楚的歷史事件,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話語權,讓他們打開思維,深入到課堂的學習之中。初中生學習歷史的途徑很多,他們從報紙、雜志、網絡媒體、電視報道上獲得相應的歷史知識后,在學習相關知識的時候就會有一定的見解,甚至是異議。因此,歷史教師不能簡單粗暴地用對錯的評價標準來給予判定。初中生充滿著想象力,對很多未知的事情求知欲望很強,也充滿著各種異議和考量,如果教師簡單地給予否定,那么可能否定的就不僅僅是知識本身,而是學生的質疑精神、參與性甚至是學習興趣。歷史教師一定要明白,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給學生一定的話語權,尊重學生可貴的質疑精神。比如在教學“秦的統(tǒng)一”時,處理“焚書坑儒”這樣的歷史問題時比較棘手,一般教師就是借用一些史學家的評價或者教材中的評論應付了事。當學生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腦海里充滿了很多疑問,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而且對于此問題,學術界也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評價或者概述,存在爭議屬于正?,F(xiàn)象。因此,有些教師特意回避此問題的討論,這樣不僅抑制了學生的發(fā)展,而且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喪失了個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要想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要給學生一定的話語權,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尊重他們合理的質疑和建議,不把學生圈在自己的思維、歷史專家的評論和教材之中,把學生看作獨立的個體,讓他們結合自身的所學、所聽,展示自己獨特的看法。只要學生說得有根有據,有一定的合理性,教師應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與探究的欲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創(chuàng)設思維培養(yǎng)的寬松環(huán)境,激活學生的思維意識
初中生好動、愛思考,但是如果學習氛圍緊張,那么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就會下降。為此,初中歷史教師要想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創(chuàng)設思維培養(yǎng)的寬松環(huán)境,激活學生的思維意識。首先,教師自身的教態(tài)要自然大方,面帶微笑。其次,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設計,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融合知識,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下學習。最后,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要客觀公正,不能過于嚴厲。在教學模式上,教師要結合所講授的內容、學情和教學條件,進行適當?shù)母淖兒蛣?chuàng)新,比如,利用近些年常用的微課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設問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等。同時,教師要在課堂導入上下功夫,優(yōu)化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主觀能動性。如在教學“海峽兩岸的交往”時,教師可以拋給學生一些問題:我們?yōu)槭裁匆屪鎳膶殟u臺灣回歸?有哪些依據?寶島臺灣至今未回歸的原因是什么?你覺得怎么樣才能讓寶島臺灣盡快回歸祖國的懷抱?然后給學生一定的探究機會和時間,讓他們暢所欲言。這樣不但進行了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還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善于總結和反思
對于初中歷史來說,很多的家長、學生,甚至是老師都認為是“背多得分高”,只要學生記住了知識,成績好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從成績的角度而言,初中歷史知識確實需要記憶,但是并不是簡單的機械式記憶,學生只有做到理解記憶,才能深刻地理解相關的問題。歷史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善于總結和反思,進而提升學習的有效性。歷史常識學習的目的是應用,以史為鑒、古為今用才是學習歷史的目的。因此,歷史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思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轉變不合理的學習觀念,做到學以致用,學為所用,活學活用。如在學習秦朝的時候,就有這樣的口訣幫助學生做到規(guī)律性記憶:前221(年)秦統(tǒng)一,筑接燕趙城萬里,統(tǒng)一字幣度量衡,秦兵馬俑世奇跡。
四、結束語
總之,初中歷史課堂不僅是知識講授的課堂,而且是培養(yǎng)學生品德、思維和能力的場所。歷史教師一定要轉變滯后的教學思維,優(yōu)化教學設計,強化課堂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卓.初中歷史教學應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1(12).
[2]程祥平.試析初中歷史教學中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J].黑龍江史志,2014(11).
[3]李雪芳.以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為導向 優(yōu)化初中歷史教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