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捷
【摘 要】生活上的貧困與學習上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差距往往使很多初中貧困生產(chǎn)生諸多的心理問題,心理脆弱、自卑,人際交往困難等等,這些問題往往會對貧困生的健康成長帶來許多負面影響。思品課教師應在教學中探及這些貧困生的心靈深處并幫助他們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
【關(guān)鍵詞】初中貧困生;心理問題;策略
初中貧困生這樣一個特殊群體在其成長發(fā)展過程中往往會表現(xiàn)出不同于常人的思想特點與行為表現(xiàn),因此,經(jīng)濟上的困難只是一個層面,心理、思想這個層面上的問題也需要教師貼心的關(guān)懷和幫助,教師應該注重他們道德成長并幫助他們增強社會適應的能力,以真正的達到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從而使學校教育教學得到扎實、有力的推進,社會主義和諧建設(shè)的腳步更加穩(wěn)固與堅定。
一、導致貧困生心理問題原因分析
1.具有強烈的失落感
很多初中貧困生小學時候并不會對自身的經(jīng)濟生活問題有太多的想法,學習上同學之間的差距也不太明顯,有些貧困生在小學階段還比較優(yōu)秀,但是進入初中階段,隨著課程的增多,學習任務加重,競爭壓力加大,自我意識的增前常常會令他們在很多地方明顯感覺到自身與他人的差距,心理問題逐步在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慢慢萌芽?;蛟S,生活上的不如意對于他們來說仍然是可以克服的,但是學習與生活雙重的壓力與逐步暴露的問題卻往往對他們形成不小的打擊。很多貧困生因為生活中的不如意會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學習上,學習上的優(yōu)勢一旦失去,他們的心理平衡便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強烈的失落感也隨之在內(nèi)心深處蒸騰。
2.具有脆弱的心理缺陷
學生的考試成績一直是社會、學校、家長以及學生本人最為關(guān)注的教育教學成果的體現(xiàn),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也正因此基本被大家所忽略。學生應該如何面對挫折與新環(huán)境、應該如何化解自身心理適應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往往是學校、教師及家長不曾關(guān)注的與缺失的心理疏導。貧困生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或許比其他學生更為明顯,正確面對現(xiàn)實、正視自我、自我接納都表現(xiàn)出令人擔憂的一面。
3.交往中的貧富對比產(chǎn)生傷害
許多貧困生的人格問題往往都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同齡人的消費、言談舉止、交際方式是人際交往中不能忽略的各個層面因素,貧困生很多正是因為經(jīng)濟問題使得自身比不上他人,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會產(chǎn)生一定的自卑、狹隘心理,敏感的自尊心時時處處受到?jīng)_擊。每個人都希望自身能夠處于群體中適當?shù)牡匚徊⒁蚨艿阶鹬嘏c優(yōu)待,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的初中生更加會注重在自己的心理感受,不愿自己低人一等,很多時候顯現(xiàn)出爭強好勝的一面。貧困生同樣有這樣的心理的需求,但現(xiàn)實中的貧窮形成巨大的反差反而給他們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不良心理自此產(chǎn)生也就不足為怪了。
二、初中思品課幫扶貧困生的策略分析
1.扶貧扶志,重視意志培養(yǎng)
大量研究表明:若使初中貧困生能夠擁有健全的人格,幫助其樹立遠大的理想并注重培養(yǎng)他們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是最為核心內(nèi)容。
作為思品教師應該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貧困生作為特殊的群體,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幫扶,幫助他們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質(zhì),比經(jīng)濟上的扶貧難度要大得多,這是“水磨”的功夫,要做有心人,深入孩子的內(nèi)心,才能很好的解決他們思想上的困惑。在思品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應該清楚地意識到初中貧困生意志需要鍛煉、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提高,因此,教師應在自己的課堂實施目標中有意識地添加貧困生意志能力目標的培養(yǎng)。比如在講授蘇教版八年級(下)磨練堅強意志一課時,在課堂上老師向?qū)W生展示獲得“2011度感動中國人物”孟佩杰的感人故事,孟佩杰自從8歲起便開始承擔起照顧癱瘓養(yǎng)母的重擔,十幾年如一日用孝心和毅力支撐起一個風雨飄搖的家。再讓學生講述2016度全國最美孝心少年廈門少年蘭芳的相關(guān)先進事跡,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得學生充分樹立起貧困能夠鍛煉人、考驗人的良好意識,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è),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就要有吃得了苦中之苦的意志和毅力。大凡經(jīng)歷過苦難的人,抵御生活挫折與風險的能力就強,從而在內(nèi)心深處將貧困看成人生寶貴的財富,并因此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克服自身面臨的困難。
2.澄清認識,樹立自尊自信
貧困生之所以有自卑,人際交往困難,心胸狹隘,心理脆弱等等人格傾向問題,究其原因,歸根結(jié)底來自于思想認識上存在一定的誤區(qū),為此,要在精神上予以有效的幫扶,就必須幫助他們澄清認識,走出誤區(qū)。
首先,教師應該做到的是將自己融入到學生當中去,將人格平等與人文關(guān)懷在民主平等的環(huán)境中得到最好的體現(xiàn)。比如在蘇教版七(上)“我們是平等的”這一課中,讓學生圍繞“家境清貧就低人一等嗎”開展課堂討論,暢所欲言,從而深刻的認識到,家境富裕不是炫耀的資本,家境貧窮不是一種恥辱,更不應是自卑的理由,人與人雖然有種種的差異,但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幫助貧困生正確認識和對待家庭的貧窮,克服自卑,樹立自尊。
其次,應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突破自我,樹立自信。進入初中階段,隨著學生自我意識的增強,貧苦生在與其他同學得比較中,在學習能力,與人交往溝通能力上可能會明顯感覺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家境優(yōu)越的孩子,從小擁有優(yōu)越的教育條件和教育資源見多識廣,往往能說會道,善于表達,自信樂觀,這容易讓貧困生否定自我,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擊。為此,作為思品教師可以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蘇教版七(上)“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教育資源,開展“夸夸自己”“夸夸同學”這樣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自身的優(yōu)勢和長處,找回自信;對于在學習上存在的差距要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尋找對策,尤其要幫助學生正確樹立良好思維的意識與習慣,將“求疑、求異、求廣”的良好思維習慣引領(lǐng)進學生的心中,使學生早日養(yǎng)成“學”、“思”并重的良好習慣。
總之,給予學生精神上的有力的幫扶,探及這些貧困生的心靈深處并幫助孩子樹立健全的人格品質(zhì),是我們教師應該尤為關(guān)注的層面,這既是學生健康成長中必需的助力,更是精準扶貧,深度扶貧的要求,不只是關(guān)系到一個家庭能否真正徹底脫貧,更是關(guān)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和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