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祥
摘 要:在班級中,學困生是客觀存在的,學困生的轉化是永恒的教育話題。文章分析學困生的成因,并從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學習內驅力,立體多元評價、激發(fā)學習信心,加強情感溝通、融洽教學氛圍等方面研究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關鍵詞:學困生;成因;轉化;成長
中圖分類號:G455;G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5-0014-01
無論在哪所學?;蚰膫€班級,都存在一定數(shù)量的學困生,學困生的轉化是永恒的教育話題。學生一般愿意聽從教師的要求認真完成學習任務,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要教師抓住有利契機,努力做好轉化工作,則學困生的轉化成功幾率會很高。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和轉化學困生的相關策略。
一、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1)家長文化素質和家庭氛圍的影響。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驗,絕大部分學困生的家庭都存在較大的教育問題。有些家長文化素質偏低,不能及時、有針對性地輔導孩子,使孩子的學習問題越積越多。有些孩子生活在離異、再組、單親、寄養(yǎng)家庭,缺乏正常的愛,心靈受到各種打擊,這在很大程度上讓孩子提不起學習的積極性。
(2)學習興趣不足。隨著年級的遞增和所學知識的增多,學科的抽象性、枯燥性逐漸顯露出來,加上農村教學條件有限,教學手段單一,課外活動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滿足于被動應付式的學習,不能主動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3)貪玩好動,自控力較差。愛玩是學生的天性,但學困生將過多的精力用在了玩樂上,同時由于年齡和心理特點,自控力顯得薄弱。一旦過度玩樂得不到有效管控,則不僅學習效率降低,而且學習任務也難以完成。
(4)學習方法不當,缺乏信心。學困生的通病之一,就是缺乏適合自己的、有針對性的學習方法。比如不懂如何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不懂如何進行閱讀記憶,不懂如何尋找解題思維的切入點,不懂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不懂如何在上課時認真聽講。學習方法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則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在付出得不到應有收獲的惡性循環(huán)中逐漸喪失學習信心。
二、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下面,從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學習內驅力,立體多元評價、激發(fā)學習信心,加強情感溝通、融洽教學氛圍等方面研究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1)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學習內驅力。要轉化學困生,首當其沖的不是強制他們多花時間、多做練習,而是想方設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加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體現(xiàn)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不僅是針對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的思考,也是基于學困生的學習現(xiàn)實所做的重要嘗試。因為學困生長時間處在班級的下游,知識掉隊越來越多,早已對學習喪失不少的信心。如果此時教師再一味地強制他們這樣做那樣做,只會促使他們更加被動應對,收不到應有的轉化效果。教師如果能借助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引人入勝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充滿激勵的言語鼓勵、小組內部的競爭機制等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形成學習內驅力,主動自覺地通過查詢書籍、詢問他人、自主思考等方式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那么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2)立體多元評價,激發(fā)學習信心。任何一個人都存在明顯的優(yōu)點和缺點,學困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師要用發(fā)展的、全面的眼光審視學困生,不能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就進行全面否定,將學困生批評得一文不值。在與學困生談話時,教師要結合學困生的具體情況,引導他們認識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讓他們學會揚長避短,以此激發(fā)他們在學習成績不佳的情況下滿懷信心地參與學習。教師還可以在班級的競爭機制中對學困生進行靈活安排,比如其他同學回答一個問題加一分,學困生回答一個問題加五分。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困生的集體榮譽感,促使他們努力學習為小組做出更大的貢獻,也有利于學困生更自信地融入學習小組和班級的集體氛圍之中。
(3)加強情感溝通,融洽教學氛圍。“親其師信其道”,大家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學困生長期以來學習成績不如別人,受到教師和家長的多次批評,還經常承受同伴的嘲笑,心理已變得十分敏感和脆弱,出現(xiàn)較大程度的自卑感,也因情感的麻木激發(fā)不了學習的動力?;诖?,教師要想成功實現(xiàn)學困生的轉化,一定要加強與他們的情感溝通,融洽教學氛圍。一句噓寒問暖的話語,一聲親切的問候,一個關注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甚至一個親密的肢體動作,都能給學困生脆弱的心靈帶來極大的溫暖,也必能極大地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平時上完課后不要急著拿起書本走出教室,而要有意無意地與學困生接觸、談心,問問他們的學習情況,看他們聽懂了沒有,問他們有什么新的想法,也可以問問他們的生活狀況,及時協(xié)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順利完成學習任務解除后顧之憂。
三、結束語
總之,在對學困生進行轉化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困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他們各自的學習特點,了解他們的興趣點和長項之所在。學困生的轉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但只要教師堅持不懈,措施得當,隨時關注學困生轉化工作,則學困生的轉化一定能圓滿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劉圣漢,趙保全.學困生成因及其教育轉化的多維視角[J].教學與管理,2010(10).
[2]王連靜.淺談小學階段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6(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