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晶
摘 要:“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倍遥S著社會經濟發(fā)展,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理念對高校的歷史教學有著嚴格的要求,因此,不同的教學模式都應該得到嘗試,而研究性學習就是學習方法中較為明顯的一種學習方法,本文就“研究性學習”在高校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高校;歷史教學;運用
“高校歷史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币约靶抡n標的實施,因此,對于高校歷史的學科教學模式來說具有不同的機遇以及困境,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注意不斷的對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創(chuàng)新,通過這樣的學習,有利于讓不同的新型教學模式得以有所嘗試,由此可見,研究性教學模式是這其中比較具有意義的一種。本文就“研究性學習”在高校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研究,探索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一、對“研究性學習”的探索的背景以及意義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模式,主要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多種方式來進行主動的學習,因此,研究性的學習對于實現素質教育是有必要的。所以,為了社會的發(fā)展以及人們的素質的提高,歷史學科的學習十分重要,通過提高歷史教學水平,有利于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做好準備。
二、目前高校歷史教學的現狀
(一)教師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不夠注重
對于高校的教學來說,教學與科研是非常重要的任務,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許多高校的歷史教師將科研定為職業(yè)的目標,因此,造成了不少教師對于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的改革的創(chuàng)新的關注度不高。目前的高校歷史教學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教師也是被作為知識的傳導者,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所以,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普遍處于主體地位,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缺乏對于知識探索的渴望,導致師生之間的互動過于缺乏,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教學的內容過于寬泛
近幾年來,相對于高校歷史科研的水平在不斷的提高的同時,高校歷史教學的內容就顯得過于寬泛,教材內容繁多,重難點不突出。由于內容寬泛,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想要面面俱到的學習是很難得,需要講授的內容過于復雜,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很少,而對于所學知識的內容選擇不大,過于枯燥,無法提高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不利的。
(三)教學評價過于單一
對于高校的歷史教學評價的方式過于單一,主要是通過期末的閉卷考試來實現考核評價的。試卷是統(tǒng)一的進行命題,導致評價的效果無法體現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通過這樣的方式只重視結果而不重視學習的過程,片面性的評價模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個性的培養(yǎng)。但是,在教學中,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更重要的是知識的探究者以及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所以,對于高校學生來說,應注重探索性的學習,早在學習中學會探索知識的真理。并主動的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研究性學習在高校歷史學習中的運用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歸納能力
在進行歷史學習時,學生能夠從歷史文獻中感受到世界歷史的精髓,對于學生來說也是未來學好歷史作下鋪墊。同時也是帶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途徑。針對學校開設的專業(yè)課程,有利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歷史資料,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所以,在高校進行探索性學習有利于鼓勵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培養(yǎng)學生勇于對知識質疑
對于學生而言,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促進學生探索性學習的進一步發(fā)展,那是由于歷史這一門學科的特點決定的,歷史具有時空性,因此,不少的歷史史跡具有著不確定性以及猜疑性,這就需要學生勇于質疑知識的可靠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受到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對于知識的可靠性的質疑不足。無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因此,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對于知識的質疑,從而讓學生能夠主動的探索知識,發(fā)現知識。
四、研究性學習在高校歷史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一)教師要樹立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在進行歷史教學時,教師應該處于主導地位,而學生應該處于主體地位,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并結合豐富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能夠更好的處理學習上所遇到的困難,要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通過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以便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研究性學習的氛圍
學生接受教育最好的途徑就是學校的教育,因此,作為學校教育中最重要的課堂教學而言是學生學習最重要的環(huán)境,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構建合理的研究性學習氛圍,帶動學生自主學習,在研究探索中發(fā)現問題,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
五、結論
通過研究性學習,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而且還能夠“提高和加深歷史知識”,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不僅如此,作為教師,應該優(yōu)化課堂的教學內容,授課要詳略得當,將重復的知識作出一定的刪減,確保傳授給學生的是易懂易吸收并且準確的知識。這樣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云紅.論高校歷史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運用[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12):84-86.
[2]柴瑛.研究性學習在高校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探賾[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0):121-122.
[3]郭學信.研究性學習與高校歷史教學改革[J].歷史教學,2010(16):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