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梅
摘要:數學學科是學生學習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學科,他不僅是一門科學性的應用類學科,更是一門藝術類教學學科。學生在學習數學時,需要教師積極運用創(chuàng)新性手法拓寬教學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幫助學生學習數學。因此,教師為了支持學生的學習,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于發(fā)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更為有效。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情境課堂;創(chuàng)設方法
數學學習偏向于邏輯性和計算性,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內容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情景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環(huán)境,擯棄了傳統(tǒng)教學中靜態(tài)教學模式,積極開展動態(tài)教學。老師通過創(chuàng)建一定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融入課堂學習的氛圍中來,從而有效地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激發(fā)起學生對于學習教學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實踐證明,情境教學通過把情與境進行科學有效的整合,在特定的教學場景中實施有效的教學活動,對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著極大的幫助,有效地解決了傳統(tǒng)小學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帶領小學數學教學走進嶄新的教學領域。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發(fā)揮好引導者的作用,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
一、情境課堂的創(chuàng)設意義
1、全面教學,目的明確在新的課程教育背景下,相關教育教學研究部對于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教學的創(chuàng)建設計需要來自于生活,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意不僅不能在教學中引入課本內容,還容易使學生在課堂上分心,不能集中精力聽講。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在課堂上采用“一對多”的單人講解式,學生在底下配合教師的講課節(jié)奏。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教師也難以發(fā)現學生學習的難點。但是,通過情境課堂的創(chuàng)設,不僅增加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將全部師生都納入課堂教學中來,還有效實現了教學的全面化和統(tǒng)一化。同時,情境教學的創(chuàng)設模式多種多樣,但總體呈現的是形式變、主題不變,也就是情境模式根據課程內容要求設定,教學目的明確性強。
2、鼓勵合作,創(chuàng)新思維。小學教學課程內容主要是一些數學基本概念和公式的認識與運用,重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思維。但是,數學教學不應該是“唯書”或“唯師”,僅僅通過教師講、學生練的方式并不能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真正有效的教學是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特點和思維習慣提煉出適合自己的解題經驗和解題技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廣泛應用情境教學法,通過一定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將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和場景納入教學體系中,能夠幫助啟發(fā)學生運用課本知識解決實際中的問題。情境課堂的創(chuàng)建設立一般需要學生以小組成員的形式參與進來,對同一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學生在相互之間的交流、互動中,能夠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自己與人合作、溝通的能力,增強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這也是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和體現。
二、數學情境課堂創(chuàng)設的策略和途徑
1、趣味性故事情境的創(chuàng)設。小學數學學習對于小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培養(yǎng)以及分析、概括事物能力有著一定要求。由于小學生對于抽象概念比較模糊,很難在短時間之內理解抽象數字的具體含義,導致了數學教學相比較其他學科難以展開高效率的教學活動。數學老師可以針對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這一特點,積極開展“趣味故事性”教學情境,在枯燥無味的數學學習中融入充滿趣味性的小故事,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例如,當老師在進行《探索規(guī)律》教學時,可以采用高斯的故事進行課堂導入,高斯是德國一位著名的大科學家,當他在十歲那年,他的數學老師在班級里出了一個計算難題:1+2+3+4······+100等于多少,這對于剛剛學習過加減運算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一道運算量很大的算術題,正當他們在一個個往上加的時候,角落里卻傳來高斯的聲音:“老師,我算出來了?!钡降赘咚故侨绾卧诙虝r間內算出如此復雜的算術題呢?在這樣的故事背景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被調動起來,紛紛轉動腦筋,積極地參加到學習中來。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老師恰當的激發(fā)出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那么教學活動一定會事半功倍。
2、實用性游戲情境的創(chuàng)設。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模式主要采用強化訓練或者題海戰(zhàn)術的方式進行鞏固知識,學生也習慣于被動地接受知識模式,缺乏主動學習知識的能力,并且在學習方式上因循守舊,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這種落后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極為不利,老師應盡快地走出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束縛,結合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開發(fā)學生智力的實用性游戲,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歷去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引導學生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方向上的靠攏,在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對于老師成功開展數學教學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類比性的實際情境創(chuàng)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能會有一些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超出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造成小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礙。針對這種情況,老師應及時加以引導,將難懂的、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同小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可以理解的事物聯系到一起,或者同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類比分析,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較難的數學概念和知識點,提高老師的整體教學效率。例如,老師可以在數學教學中引入一些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人物形象,在進行數學運算的時候,將抽象枯燥的數字轉換成喜羊羊、奧特曼等卡通人物,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對于老師來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學的難度。
4、挑戰(zhàn)性的懸念情境創(chuàng)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可以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等特點實施懸念式情境創(chuàng)設,喚醒、激發(fā)小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索欲。教育真正的意義不在于傳授知識,而是喚醒學生本身對于知識的追求。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正是驗證了這個道理。在進行數學教學中,老師可以在開課前提問一些新奇的問題制造出懸念,在完全吸引住學生好奇心之后,老師可以采用鼓勵學生自主探討自主學習等手段,把學生帶入數學教學中。當學生紛紛踴躍參與到學習中來時,老師再逐步展開教學,為接下來老師展開有效教學活動做好了鋪墊。
三、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中關于情境課堂的創(chuàng)建,旨在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注入更多生動元素,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數學興趣,繼而更好地教授數學知識。數學情境課堂的創(chuàng)設手法具有多種方式,教師需要在一定的教學要求下,結合經驗、積極創(chuàng)新,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彥杰.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創(chuàng)設情境[J].成功(教育),2010(04).
[2] 李玉龍,鄧芙蓉.論小學數學情境及其有效創(chuàng)設[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02).
[3] 孔維程.小學數學教學情境課堂的創(chuàng)設方法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39).
[4] 董興紀.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