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莉
摘 要: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睂W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只要能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他們自然會進入學習的境界中,進行自覺、自主地學習。因此說興趣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的內(nèi)在動力,直接影響了學生智力的發(fā)揮與發(fā)展。從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出發(fā),以興趣激發(fā)為出發(fā)點,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興趣;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興趣濃厚,學生就能學習得輕松愉悅。反之,則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更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但是,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并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師加以引導,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與智力發(fā)展水平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能力,最終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學習語文興趣不濃厚的原因
(一)教師自身的原因
教師的教學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如果教師對教學沒有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課堂教學缺乏足夠的激情,學生又怎么會興趣盎然、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呢?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自問:我們對教學是否充滿了興趣?我們的課堂是否充滿了激情?當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再濃厚,我們是否應該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學呢?
(二)學生自身的原因
教學中,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景:教師一腔熱血、激情四射,一些學生卻面無表情、無動于衷。教師的滿腔熱忱付諸東流、化為烏有,這不能不讓教師感到心痛。的確,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部分學生沒有表現(xiàn)出語文學習的興趣,這也是一個客觀現(xiàn)實。
(三)教材的原因
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選的課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十分適合學生的學習。但同時不可否認,教材的部分課文太過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忽視了學生學習的感受。
(四)學習語文的渠道過于單一,學習的方式過于簡單
教學中,課堂成了學生學習的唯一場所,語文課本成了學生學習的唯一用具,大量的練習擠占了學生們課外閱讀和實踐活動的時間。語文學習成了識記、誦背、練習、考試……這樣的學習,學生會喜歡嗎?學生會感興趣嗎?
二、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正確運用語言,激發(fā)學生興趣
學習興趣是一種心理趨向,所以我們要注重學生心理環(huán)境的建設。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心理比較單純,在他們的心中幾乎只有開心與難過兩種心情,但是學生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較差,這就需要教師循循善誘,不要給學生的小小心理造成陰影,以免影響學生心理的正常發(fā)育。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學會猜測學生的心理,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教師要從思想上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自己與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要總是顯得高高在上,而拉遠了與學生的距離。同時,教師要轉(zhuǎn)變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對待學生應一視同仁、面帶微笑、和藹可親,不要讓學生害怕教師,從而逐漸疏遠教師,應該用激勵的語言夸獎學生,即使學生犯了錯,也要采用委婉的方式,切忌嚴加指責,一盆水澆滅學生的學習熱情。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信任感和依賴感,從而拉近師生的情感距離,使學生喜歡上語文課。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致,特別是有效的問題情境,有助于學生大膽質(zhì)疑,主動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自主解決問題。例如,教學《我該怎么辦》時,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我采用情境表演的形式導入新課,邊表演邊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如果在外面與爸爸媽媽不小心走失,你該怎么辦?”學生對這種情境式提問非常感興趣,都積極參與進來,情緒高漲,紛紛發(fā)言:“最好是呆在原地等著,要不然媽媽回來會找不到?!薄罢腋浇木焓迨鍘兔?。”“借個電話給媽媽打電話?!薄瓕W生的辦法非常多,有的還比較符合生活實際,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自由討論,對每一種方法都進行情境表演,從實踐中歸納出最實用的解決辦法,最后大家一致總結(jié)出:“遇到困難不要驚慌失措,要靜下來想辦法,一定能找到家人?!闭麄€教學過程,幾乎沒有啰嗦的說教,沒有壓抑的氣氛,而是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氣氛異?;钴S,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都有表達的欲望,這種通過實踐得到的答案學生終身不會忘記,本來單調(diào)、枯燥的“口語交際”變?yōu)閷W生喜歡的實踐課堂。
(三)直觀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興趣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強于抽象思維,利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我們要善于利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時,課文對植物傳播種子的介紹較為抽象,對于小學生來說難以理解。此時,教師可以將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利用計算機邊演示邊講解:蒲公英是怎樣利用風來傳播種子的。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方式集聲音、圖像、動畫、視頻于一體,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各個感官,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指導學生實踐,鞏固學習興趣
我引導學生通過參與學校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產(chǎn)和生活實踐中認識語文知識的重要性,同時拓寬他們語文學習的空間。隨著學生對語文知識所具有的社會實際價值的了解,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在實踐中還能滿足學生表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需求。比如,我會在節(jié)前五分鐘開展朗讀、演講、講故事、成語接龍等競賽活動,以此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競賽的形式,學生積極進取,不甘落后,增強了學習熱情。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熊開明.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陳大偉.在新課程中:困惑與成長[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
[3]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