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摘 要: 概念圖囊括了眾多相互間具有關系的概念。概念、命題、交織連接和層級結構是概念圖的四個圖表特征。概念是感知事物的本分屬性;命題是對事物表象、結構的陳述。在概念圖中,命題是兩個概念之間通過連接詞而創(chuàng)立的意義關聯(lián);交織連接表明不同知識范疇概念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層級結構是概念間層次的出現(xiàn)。因此,概念圖是表明概念和概念之間相互關聯(lián)之間的空間網絡結構圖。
關鍵詞: 高中生物學; 生物教學; 概念圖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236-1879(2017)12-0081-02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諾瓦克講授人在研究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知識結構的變換情況時,剖析了概念圖的概念。它由繁重概念以及概念間的聯(lián)系構成,概念間的聯(lián)系通過連線和連接詞表明,形成了一種形象直觀的網絡結構圖。概念圖的形象直觀不僅能夠有效表示知識結構和知識結構的變換,還有利于知識的把握和建構以及從事有意義的學習。
1 概念圖及其理論基礎
奧蘇泊爾的意義同化學習理論為概念圖的開拓確立了理論基礎。奧蘇泊爾認為有意義學習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現(xiàn)成的概念創(chuàng)立非人為的、實質性聯(lián)系的過程,強調先前知識的主要性,而概念圖能夠以圖表形式將先前知識清晰明了地表述出來,輔助創(chuàng)立新舊知識間的相互作用。奧蘇泊爾還提出探究的同化的措施主要有上位學習、下位學習和并列學習,概念圖中的概念也是有層級結構的,上位概念位于結構上端,是最具歸納性的概念,表現(xiàn)對事物的整體認知;下位概念位于結構的下方,是對事物細節(jié)特征的刻畫。概念圖能越來越立體的展示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能對習得的概念性知識從事重新排列、組織并轉換,細致的完成對新知識的同化。
2 概念圖的特點
概念圖將所學知識的相關概念以一種可視性的圖表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種圖表不但包括繁重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還具有清晰明了的層次結構、形象直觀的交織連接和繁重的詳細事例。成為一種表征知識的工具,概念圖還能報告不同人對特定事物的不同吃透,報告不同學習者的個人認知結構的異同。概念圖教學并不是枯燥的,可以結合其它教學措施一起實施。但要以概念間的相互作用為主線,充分調度同學們的主體作用。概念的生成可以由學生自己通過介入提出,并經過前概念從事聯(lián)系,自己形成豐富的把握后,老師應該滿意的從事幫助和答疑,選取中心概念并將概念間的相互作用整理和剖析,使其符合同學們的認知發(fā)展,共同完成課堂培育。在概念生成之后,可以從事舉例,深化學生對概念的把握和應用,使原本理論性的知識得到能力和情感上的升華。不僅增強學生主動干預的興趣、磨煉同學們的自我總結能力,也可以從事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思維對話,進行思維的溝通,使課堂培育生動、活躍、寬裕創(chuàng)造力。
3 概念圖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的實踐
概念圖成為一種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在教學中應用普通,一般來說,主要作為教的工具、學的工具和評價工具在教學中運用。概念圖可以作為教師備課的工具,輔助教師備課。生物學知識多且繁雜,每一個知識點都包含了繁重的概念和命題,為了能細致的組織教學內容,老師應該選擇用概念圖來構建知識結構。因為概念圖的層級結構和交織連接能夠將知識概念以可視化的圖表形式展示出來,使教學材料得到有效組織,輔助教師做好課前備課和課堂培育設計。我國逐步深化的高中生物學課程輔導革新關注學生學習實踐中的積極接納課程、協(xié)作學習和探討學習,強調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而概念圖為造就學生學會積極接納課程和探討學習提供了良好地平臺。在新課學習實踐中,學生通過繪制概念圖來構建梳理和綜合新習得的知識概念,將新知識結構化、系統(tǒng)化,有效增強了學習效果; 在溫習課中,通過繪制概念圖建構知識體系,能清楚立體的呈現(xiàn)學習內容,表現(xiàn)知識點的層級結構,凸顯學習內容的完整性和關系性,有助于增強同學們的溫習效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和輔導下繪制概念圖的過程是有意義建構知識結構的過程,學生通過繪制概念圖學會了積極接納課程和探討學習,促進了學生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了同學們的學習能力和自我構建知識的能力。概念圖最初是可供參照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知識結構的變換情況的,是一種評價工具。作為評價工具,其一可以檢測同學們的學習效果,其二還可以為教師或者學生提供反饋信息。作為檢測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工具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課后分別畫出自己對所學知識吃透后的概念圖,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差別,了解學生對概念吃透的水平和領域的變化。作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反饋信息的工具時,學生利用概念圖檢查自己是否把握概念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特點、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剖析評測自己知識結構的短處; 教師利用概念圖對教學過程從事自我評價,獲知學生對概念吃透的廣度和深度,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4 結語
概念圖是一種通過構建形象直觀的網絡結構圖表征知識結構,使學生有效融合利用知識,使知識概念化、系統(tǒng)化,輔導學生從事有意義建構的教學措施。概念圖的教學效率關鍵,但它也只是繁重教學措施其中的一種,在運用概念圖從事教學時應該注意它的局限性。其一,概念圖的繪制過程規(guī)范而嚴謹,學生要熟練地繪制概念圖,要經過專門的訓練,先造就學生繪制概念圖的能力; 其二,概念圖并重于對陳述性知識的組織和表征,過多運用概念圖,對造就學生運用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動手能力有一定影響; 最后,概念圖強調造就學生積極接納課程能力和有意義的構建學習能力,低年級同學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在高年級學習階段運用概念圖越來越有效。教學實踐中要合理運用概念圖,合理布置概念圖與其他教學措施的彼此互融合,促進學生從事有意義的學習、積極接納課程和協(xié)作學習,增強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徐輝. 談生物教學中對概念的處理方法[J]. 中學生物教學. 2003(10).
[2] 袁維新. 概念圖及其在生物學教學中的運用[J]. 生物學教學. 2003(09).
[3] 劉恩山,徐洪林. 運用概念圖進行生物教學對學生認知方式的影響[J]. 學科教育. 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