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
摘要:在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信息技術也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地位由此突顯而出,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至此,在實踐教學中,為了將該學科的內涵、價值發(fā)揮到最大,教師也應致力于問題探究式模式的應用,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以在提升其信息素養(yǎng)的同時,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诖?,本文將以此為話題,對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fā)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問題探究教學;實踐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6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7)16-0107-01
Absrt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lso plays a vital role, and the statu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has been highlighted, which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So far, in practice teaching,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the subject, teachers should als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inquiry mode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think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information literacy, while providing guarantee for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will take this as a topic, to study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inquiry teaching mode, hoping to play a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related work.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problem inquiry teaching;practice and thinking
前言:在初中階段的教育體系中,信息技術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提升學生知識能力、信息素養(yǎng)等方面有著非常重大的作用。至此,在實踐教學中,為了促使教育目標的落實,教師一定要及時地更新思想、觀念等,致力于問題探究模式的應用等,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使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得以強化。由此可見,在當前,以此為話題加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 初中信息技術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意義
在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中,信息技術教育的改革也是一種必然趨勢,現(xiàn)階段,信息技術已經(jīng)深入到人們的生活、工作中,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
但在計算機課程大力普及的背景下,在現(xiàn)階段,依舊有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沿用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模式等,就只是采用計算機演示的方式,讓學生亦步亦趨的跟隨操作,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始終處在被動地位等,對于其探究意識、學習能力的提升產(chǎn)生了非常不良的影響。
至此,為了改善這一教學現(xiàn)狀,問題探究模式的應用就是教師的理想選擇之一,運用先進、科學的理念等,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研究、探索等,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到最大,使最終教學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初中信息技術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2.1教學模式分塊化。在不同階段下,信息技術教學也有著不同的特點,應從小開始抓起,使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升[2]。至此,初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就可以充分的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來實施好模塊化教學,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保障教學活動得以持續(xù)、有效的開展下去。
例如,教師可以先對全部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將其劃分成不同的板塊,如,圖像、多媒體、數(shù)據(jù)、文字等,并在此基礎上引入適當性的軟件,促使學生分塊學習,進一步的展現(xiàn)其的主體地位,將其從被動學習的位置中解救出來。在此教學模式下,可以讓學生在自身的引導下,依據(jù)板塊內容中的側重點,來主動學習、主動求知等,從而在學生的腦海中構建起完善的知識體系,使其真正的做到融會貫通,使教學進度得以加快。
2.2教學內容層次化。初中課程是非常多的,學生每天學習的內容、時間也是有限的,如何利用好課程時間,讓學生充分的汲取知識,是教師應考慮的內容。至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教師就可以致力于分層教學的應用,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內容等,保障每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都學有所得、有所收獲,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例如,在講解“數(shù)據(jù)處理”這一知識內容的過程中,該內容對學生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至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就可以從低到高將學生整體劃分成a、b、c三個層次,讓學生分批進行學習,以此增強教學內容的層次性,真正的做到面向于全體學生,使教學得以開展下去。在此過程中,教師在設置問題時,也應做到因材施教、層層遞進,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探究問題,這樣更好的滿足了學生的知識需求,使其在課堂中獲取更多。
2.3學習模式探究化。初中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也應依據(jù)學生現(xiàn)階段的學習情況,為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引導其探究學習,實現(xiàn)情景與學習的結合,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問題探索中完成學習任務,使其的學習效率得以強化[3]。
例如,在講解“PPT制作”這一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按照如下步驟進行:1.將學生整體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間對PPT主題進行探討;2.學生自主性的完成任務分配,小組成員各自負責各自的任務,可以協(xié)作、討論完成,將集體的力量展現(xiàn)出來;3.中場探討,當學生在這其中遇到問題、困惑時,應在中場探討中提出,并集結集體的智慧予以解決;4.PPT制作的完成,應撰寫出相應的總結報告,對其中的不足、經(jīng)驗加以總結,以此掌握制作技能,使教學效果得以提升。在此模式下,可以使學生實現(xiàn)探究性學習,使其在親身操作中理解知識、掌握技能,使其的知識體系更加具體、完善。
2.4教學方式趣味化。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為了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教師也應增強教學方式的趣味化,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提升技能,促使高效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講解“圖像合成”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玩一個“猜猜他是誰”的小游戲,利用圖像合成功能,將兩個學生的臉拼在一起,以此來帶動課堂氛圍,使學生在知識探究、問題探究中更積極、主動,使得最終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綜上所述,在現(xiàn)階段,計算機的掌握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生活技能,是每個學生所必須要掌握的。至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將問題探究模式引入進來,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具主動性、積極性等,使教學更高質、更高效,向高效課堂的構建邁入。但在這其中,教師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應用路徑,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將該模式的價值、內涵發(fā)揮到最大。
參考文獻:
[1]初級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初探[J]. 張晶晶.恩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6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