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摘要]視頻資料運用于“綱要”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需要,豐富了綱要課教學手段,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有利于提高教學的說服力和實效性。需要教師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和課程特點,認真選擇恰當?shù)囊曨l資料,將視頻資料的應用與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和課外實踐相結(jié)合,真正發(fā)揮視頻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視頻資料;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19-010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51 [本刊網(wǎng)址]http:∥www.hbxb.net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是“05方案”中確立的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其教學效果會影響到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養(yǎng)成。積極嘗試多種有效手段,努力提高“綱要”課程的教學效果,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重要職責。筆者在長達九年的“綱要”課執(zhí)教過程中,曾嘗試過多種教學手段,相比較而言,將視頻資料運用于“綱要”課多媒體教學,是最受學生歡迎,且教學效果比較顯著的一種教學方法。
一、視頻資料在“綱要”課程教學中的作用
本文中的“視頻資料”,指的是與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相關的視頻,包括口述歷史、歷史名人訪談錄、紀錄片、影視劇片段、歷史歌曲等“可用于多媒體放映的影視作品”?!熬V要”課程講述的是自1840年以來至今的中國歷史進程,170多年跌宕起伏的歷史進程為我們留下了豐富多彩的視頻素材,出現(xiàn)了很多反映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這些歷史視頻作為生動、可觀的資料被運用于“綱要”課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吸引力的提升和教學實效性的增強,都會產(chǎn)生重要作用。
(一)提供了一種新的教學手段
就目前我國高校“綱要”課的開展情況來看,一般都是合班課,人數(shù)多、班級大,再加上嚴肅刻板的教科書,如果授課教師再采用傳統(tǒng)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就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嘗試多種手段來改進“綱要”課教學就成為課程改革的一項重點。在“綱要”課程開設以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集聲、圖、文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以其獨特的魅力,增強了課程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優(yōu)秀的歷史視頻資料是對歷史事件、歷史場景的真實客觀、直觀生動的藝術再現(xiàn),將這些視頻資料恰當?shù)卮┎逶凇熬V要”課多媒體課件中,對于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yōu)化是一種有效的補充。
(二)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從我國高校當前所用的“綱要”教材來看,著重于對歷史知識和政治觀點的文字性表述,而且非常嚴肅、嚴謹,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欲望,很多學生只是把教材看做是“課本”,而不是“書籍”。視頻資料被運用于“綱要”課教學,把課本上嚴謹呆板的文字用生動鮮活的畫面表現(xiàn)出來,可以讓學生透過歷史事件的藝術再現(xiàn),“穿越”進歷史場景,直觀地體驗到教材文字表述之外的歷史意境,“獲得一種身臨其境的現(xiàn)場效應”,大大提升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在講五四運動的過程時,播放一段從《建黨偉業(yè)》中剪輯的“五四運動”影視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般地感悟了1919年五四青年的熱血沸騰,幫助學生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這些歷史事件背后的內(nèi)容,真正激發(fā)了大學生的愛國情感,更好地發(fā)揮了“綱要”課的德育價值。
(三)增強了教學的說服力和實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不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普遍認為這類課程只是簡單的“說教”和“教條化”的“訓導”,難以讓學生產(chǎn)生思想上的共鳴。將視頻資料運用于“綱要”課教學中,通過影視劇、歷史人物訪談、名人口述歷史等還原歷史真相的視頻,再加上教師的分析與講解,能夠讓學生對當前一些爭議很大的歷史問題有一個更深刻的認知,從而加深學生對主流的、正確的歷史觀的認同。如在講洋務運動時,給學生播放了百家講壇《說慈禧》中“馬拉火車”片段,通過視頻中專家的分析與講解,讓學生理解洋務運動走向失敗的重要原因是“中體西用”指導思想的局限,即“新的生產(chǎn)力與舊的生產(chǎn)關系是格格不入的”。視頻資料的運用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是教師單純的理論分析所達不到的,可以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二、視頻資料在“綱要”教學中的運用情況總結(jié)
視頻資料的運用使“綱要”課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多樣,教學效果更加明顯,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一)視頻資料的選擇難度大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獲得視頻資料主要途徑是從網(wǎng)絡上搜索,往往一個主題搜索下來,會出現(xiàn)上萬甚至幾十萬條視頻資料。這些視頻資料的切入點各有不同,時間也長短不一,有的與教學內(nèi)容不是特別貼切,有的思想過于陳舊,有的觀點過于偏頗,這就給教師合理選擇視頻資料帶來了困難。如何選擇既緊扣教學內(nèi)容,又貼合學生實際的視頻,就成了一個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難題。而視頻資料選擇不當,也會影響到教學效果。如在講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這一問題時,給學生播放了《西風東漸——近代中國的西方身影》,主要講述了把持中國海關總稅務司長達40年的英國人赫德,在中國歷史舞臺的表現(xiàn),想讓學生理解近代資本一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也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中國走上近代化的作用。但學生看過之后的反映并不盡如人意。
(二)視頻資料的吸引力不足
“綱要”課是一門兼具歷史學色彩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就決定了課程同時兼具了歷史課的趣味性和政治理論課的政治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立場不同,對視頻資料的選擇差異也很明顯。學生大多喜歡有趣味性的、真實展現(xiàn)歷史事件過程、剖析歷史事件影響的視頻,如《解密》、《檔案》、《經(jīng)典傳奇》等欄目中關于歷史題材的視頻,但對紀錄片、口述歷史等視頻資料并不是特別感興趣。教師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往往更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在選擇視頻資料時,更多的考慮的是視頻資料的知識性、政治性與教育性。這就會導致教師選擇并播放的視頻,學生觀看的積極性并不高,教學效果會受到負面影響。endprint
(三)視頻資料播放不當
“綱要”課每學期是36學時,課時少,內(nèi)容多,在運用視頻資料教學時會受到很多的限制。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踐觀察,學生對視頻資料的注意力會隨著播放時間的增加而逐漸減弱,剛開始會集中精力去觀看,但慢慢就會失去興趣。視頻資料播放過多、視頻事件過長或過短,都會影響到教學效果。視頻放映太多,會擠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導致課程進度受到影響;視頻放映時間過長,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內(nèi)容的完成;視頻放映時間過短,又難以吸引學生。
因此,視頻資料運用于“綱要”課教學,需要積極總結(jié)經(jīng)驗,探索方法,提高“綱要”課教學效果,發(fā)揮課程的德育價值。
三、將視頻資料運用于“綱要”教學的方法思考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將視頻資料運用于“綱要”課教學,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遵循“綱要”課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規(guī)律,轉(zhuǎn)變觀念,優(yōu)化方法,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一)視頻資料的選擇要恰當
視頻資料運用于“綱要”課教學,最關鍵的一步就是選擇恰當?shù)囊曨l。鑒于“綱要”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性質(zhì)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教師在選擇視頻資料時,既要注意資料的知識性、典型性,又要兼顧趣味性,既要與課程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又要符合學生思想實際。具體來講,要注意以下問題:首先,視頻資料的形式要“新”。陳舊過時的視頻資料難以引起學生的觀看興趣,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拍攝時間距離當前時代較近的視頻資料,無論是畫面質(zhì)量還是演員,都是學生樂于接受的,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其次,視頻資料的內(nèi)容要“真”。視頻資料所反映的主題和觀念,要符合歷史事實,符合主流的歷史觀,最重要的是符合“綱要”課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需求。觀點偏頗、思想陳舊的視頻資料,不僅起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會適得其反,誤導學生。其三,視頻資料要精彩。視頻資料的題材、內(nèi)容、語言、畫面等能夠引起學生的觀看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思考。第四,視頻資料的時間要適宜。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和老師都認可的最佳視頻放映時間是10-15分鐘,但是我們所搜集的視頻資料往往很難剛好符合課程需求,這就需要教師學會使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剪輯視頻,把最優(yōu)質(zhì)的、最符合教學要求的、也最能吸引學生的視頻資料播放給學生,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視頻資料的運用要與課堂講授相結(jié)合
視頻資料的運用只是“綱要”課程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不能完全取代課堂講授。在“綱要”課程中,不僅涉及很多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而且更加重視和強調(diào)歷史事件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分析,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歷史結(jié)論。這些歷史結(jié)論往往又是學生感到疑惑或不易理解的,如中國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為什么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資本主義道路為什么在中國走不通?”等。要把這些學生感到困惑的問題分析透,光靠視頻資料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課堂講授仍然是“綱要”教學的必要手段。但是教師在講授時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滿堂灌”。這就要求教師在“綱要”教學中,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將課堂講授與視頻資料運用結(jié)合起來,以課堂講授為主體,視頻資料運用為輔助,深入淺出地分析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三)視頻資料的運用要與課堂討論相結(jié)合
在高校教育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則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參與和配合,形成師生良性互動、教學相長的和諧局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課堂討論,在互動研討中鍛煉思維、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因此,在“綱要”教學中運用視頻資料,要注意在視頻播放前先設計恰當?shù)膯栴},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視頻。播放完視頻后,教師要及時組織學生圍繞所提問題進行討論并發(fā)言。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對學生發(fā)言進行總結(jié),并對學生加強引導,強化教學效果。如在講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時,讓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林則徐》中“虎門銷煙”片段,在播放前給學生留下問題:“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是不是因為中國的禁煙運動?”。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視頻,目的性明確,對問題的思考也很深刻。在后來的討論發(fā)言中學生表現(xiàn)也很活躍,發(fā)表了很多獨特的見解。由此可見,將視頻資料的運用與課堂討論相結(jié)合,讓學生在師生互動討論交流中進行學習,授課效果比單純的課堂講授要顯著得多。
(四)視頻資料的運用要與課外實踐相結(jié)合
課外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和補充。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除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課時之外,還會安排一定的實踐教學課時,通過實踐課來深化課程教學效果。筆者所在的鄭州升達經(jīng)貿(mào)管理學院就開設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月”,即每學期用一個月的時間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對于“綱要”課程實踐教學來說,形式是靈活多樣的,如參觀考察革命根據(jù)地、游覽名人故居、采訪歷史名人、進行歷史文化社會調(diào)查等。但是,對于學生和學校來講,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實踐教學就是校內(nèi)實踐,即通過組織學生觀看影視劇、編排歷史話劇或短劇等形式來開展實踐教學。如在講第七章“為新中國而奮斗”內(nèi)容時,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觀看了《建國大業(yè)》電影,讓學生通過觀看影片理解了新中國建立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以及中國共產(chǎn)黨在困難和考驗面前做出的正確抉擇,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觀影之后又讓學生寫了觀后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總結(jié)
總之,視頻資料運用于“綱要”課程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教學手段的完善和教學效果的提升。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認真研究課程內(nèi)容,用心選擇恰當?shù)囊曨l資料,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真正提高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