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愛松
【摘要】小學是學生的基礎啟蒙階段,只有在這一階段打好基礎,才能夠保證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能夠順利進行。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課程,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語言訓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訓練;說話技巧;語言情境
在全新的教學改革基礎上,教學重點已經(jīng)逐漸轉(zhuǎn)向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更加注重語言訓練。語言訓練是小學語文的學習基礎,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1]。本文主要分析了語言訓練的重要性,闡述了語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中的問題,并且總結(jié)了有效的解決辦法,以供參考。
一、語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它能夠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小學是學生最重要的啟蒙階段,打好語文基礎能夠有效提高其他學科的學習質(zhì)量。語言訓練是小學語文中最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是語言訓練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語文教師必須制訂出一套科學的教學策略,摒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改變急功近利的教學心理,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開發(fā)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得到不斷的提升,從而形成屬于自己的語言習慣和本能[2]。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對語言訓練的重視程度不高,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年紀較小,理解能力較差,如果過早接觸語言和詞匯的積累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仍然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向?qū)W生灌輸語文基礎內(nèi)容,而在講解詞匯和語句時則一筆帶過,使學生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在日后的語言訓練和寫作訓練時遭遇巨大的困難,無法有效表達自己的想法。
現(xiàn)如今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容易出現(xiàn)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冷漠等問題,無法正常融入班級生活中。語言訓練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溝通和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平等地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有效改善學生的性格,改變學生性格中的缺點,使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更加順利。
二、語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局限性
(一)缺少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目前,在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忽視對學生的語言訓練,并且大部分教師仍然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在教學課堂上多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對專業(yè)的教學知識無法產(chǎn)生興趣[3],長此以往學生會產(chǎn)生嚴重的厭學心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意識到語言訓練的重要性,所以也無法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更加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就像流水線產(chǎn)品一樣,接受相同的教學,學習同樣的內(nèi)容,最終的目的是追求更好的成績,卻忽視了最應該掌握的基本能力,通過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無法有效掌握更多的語言知識,從而影響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是對課文進行分析和講解,然后讓學生畫出課堂重點,對詞語進行背誦和書寫,最后總結(jié)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整個教學的初衷是期望學生能夠在考試時獲得好成績,卻阻礙了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從而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
(二)缺乏思維能力的訓練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重點為講解教學內(nèi)容,而忽視了語言訓練的重要性。部分教師進行語言訓練的時候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從而阻礙了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思維能力較差,在溝通的過程中經(jīng)常無法表達出自己所闡述的意思[4]。在小學語言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只有首先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夠提升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忽略了語言訓練的重要性,從而導致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培養(yǎng)。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程式化、標準化,提出的問題如果學生回答的答案不標準,則會馬上批評學生,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無法得到有效培養(yǎng)。語文是一門開放性極強的學科,而當教師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時,則無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反而阻礙了學生的潛能發(fā)展。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語言訓練的具體措施
(一)制訂專業(yè)化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之初,教師應該結(jié)合小學語文教材和學生的年齡、個性等特點來制訂專業(yè)化的教學目標,并且將目標進行分解,劃分為若干小目標,通過將教學目標細化,能夠有效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比如:在低年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夠?qū)⒔虒W目標設定得過高,主要的教學目標應該是提高學生對漢字的聽、讀能力;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語言訓練的目標則不能設定得過低,應該結(jié)合課本和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創(chuàng)造語言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習慣
在進行語言訓練的過程中,學生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無法開口。朗讀是語言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qū)⑽淖洲D(zhuǎn)化為聲音。學生通過朗讀能夠增強自信心,提高自學能力,對文章產(chǎn)生更深層的了解;教師通過朗讀,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對語言訓練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存在部分學生上課不認真或者朗讀課文無精打采的現(xiàn)象[5],這一現(xiàn)象主要是由學生的認知水平較低而產(chǎn)生的。所以教師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還需要讓學生準確掌握課文內(nèi)容,從而在朗讀時投入豐富的感情。在課后要鼓勵學生自主進行閱讀,增加自己的識字量,并且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讓小組之間進行配合訓練朗讀。朗讀的過程中要掌握正確的姿勢,從而提高朗讀效率。
(三)營造朗讀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
在進行朗讀訓練的時候,不但要讓學生熟練地朗讀課文,還要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帶有豐富的感情[6]。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所需要朗讀的課文做成課件,然后通過示范朗讀來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習慣,并且通過多媒體設備能夠有效掌握朗讀時所需要投入的情感、神態(tài)和動作,在學生產(chǎn)生興趣以后,要鼓勵學生進行反復練習,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果。在進行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舉辦一些小型比賽,讓學生積極參加,同時也可以選一些學生做評審,共同選拔出朗讀最好的學生。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家長參與到朗讀活動中,這樣可以促進家長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endprint
(四)訓練靈活的說話技巧
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技巧。
第一,教師在進行語言訓練的時候,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訓練的主要目的,然后讓學生依次到講臺上講述短小的故事、笑話或者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趣味事情等等,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掌握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觀察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講解和闡述,在學生全部完成訓練以后,可以讓學生投票選出優(yōu)秀的朗讀者,然后給予優(yōu)秀學生以肯定和獎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受到鼓舞,由于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所以學生會更加具有熱情,課后會更加認真準備,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第二,在一定時期的簡單訓練以后,教師可以提升訓練強度。在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優(yōu)美的語句來講述不同的課文,在講解過程中要讓學生集中精神聽講,然后讓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和歸納,并且運用自己的語言闡述出來。教師可以多讓學生回答問題,讓不同的學生總結(jié)同一篇課文,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和總結(jié),讓教師得到不同的驚喜,所以教師要學會保護學生的獨特觀點[7],并且要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比如,教師在朗讀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課文《晏子使楚》這篇文章以后,讓學生進行分析。有的學生會從楚國勢大所以欺辱齊國的角度分析;也有的學生認為晏子是偉大的外交家,運用自己的語言維護了齊國的自尊,并且奚落了楚國國君;等等。這樣就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總結(jié)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結(jié)束語
小學是學生最重要的啟蒙階段,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學科。學生只有打牢語文基礎才能夠?qū)W好其他學科。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興安.閱讀教學中“人”的價值路徑探尋[J].語文知識,2016(10):11-13.
[2]朱穎暉.小學語文“語用教學”方法探尋[J].教育教學論壇,2015(21):242-243.
[3]鄒兆麗.小學語文“語用方法”教學探尋[J].小作家選刊,2016(01).
[4]姜秋麗.“以情為導 以法為徑”實現(xiàn)“三維”整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三維目標”有效整合的探索[J].課外語文,2016(01):81.
[5]崔世珍.小學語文“語用教學”方法探尋[J].吉林教育(綜合),2017(01).
[6]袁建瓊.國學經(jīng)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方式的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5.
[7]丁素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訓練[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