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成
【摘 要】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堕L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關鍵詞】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一、教學案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12個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下面請大家動手來拼一拼,在拼的過程中,請大家將書上第82頁表格填寫,填寫出你所拼出圖形的長、寬、小正方形個數(shù)和面積。保留一種拼法。
這三個長方形都有幾個小正方形組成?它們的面積是多少?為什么是12平方厘米?(每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一共12個小正方形,就是12平方厘米呀。)
(二)新授
1.長5厘米寬3厘米的面積探索
老師師出示兩個無法直接比較出面積的兩個長方形,我們想比較它們兩塊的面積哪個大?你有什么方法?
學生可能會想到的方法:
a.拿兩張圖形重疊比較
b.用同一個物體去量
c.用小正方形(邊長1厘米)去量
d.猜;用長乘寬,看結果哪個大
(設計意圖:新問題與舊知識沖突了,只要比較它們的面積就可以,那么面積如何比較呢?就能順其自然的引出下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我覺得你猜的,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怎么辦呢?
生:用小正方形去擺一擺,就知道了。
師:你覺得該用多大面積單位去擺呢?
生:1平方厘米。
師:對,咱們應該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去測量。
師:下面就去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量,動手擺擺看,看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學生操作,老師巡視指導)
生: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15平方厘米。(對)
師:你們的擺法和他一樣嗎?(一樣,貼)
生:擺15個小正方形,所以面積是15平方厘米。
師:這個長方形可以擺15個小正方形,你是一個一個數(shù)出來的嗎?
生:不是,每排擺了5個,擺了3排,一共是15個小正方形。
師:這個好方法很好,不用一個一個數(shù),只要知道一排有幾個,擺了幾排,就可以知道一共有幾個小正方形,面積就是幾平方厘米。(用手邊說邊指)
2.探索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面積
師:同學們真聰明,那么另外一塊長方形的面積能知道嗎?
生:能。
師:請從拿出另一個長方形,動手擺一擺看!(學生操作,老師巡視指導)?
生:每行擺了6個小正方形,可以擺2行,6×2=12個小正方形,它的面積就是12平方厘米。(板書:12平方厘米)
沿著長方形的長擺了6個小天方形,那你們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厘米嗎?
生:6厘米(板書)
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有6個小正方形就是6厘米,
師:寬是幾厘米呢?
生:2厘米。(板書)
師:我們一起觀察一下,每行擺的個數(shù)與長的厘米數(shù)有什么關系?(相等)
(設計意圖:在探究、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感性認識。并經過啟發(fā)、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的長與每排小正方形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長方形的寬與排數(shù)之間的關系,驗證了先前的猜想是正確的,這個知識是在學生的操作中得到的,學生印象非常的深刻,孩子們逐步從所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中,抽象出面積計算的方法,這就是學生的建模初級過程。)
剛我們知道計算出這個圖形中有幾個小正方形,就能知道他的面積是多少,如果我們不擺小正方形你能知道面積是多少嗎?
生:我先量出長是6厘米,再量出寬是2厘米,然后用6×2=12平方厘米。
師:你是怎么想到用這個辦法的。
生:長是6厘米,就可以知道每行可以擺6個,寬是2厘米,就可以知道寬里可以擺2排,用6×2=12平方厘米。
師:你們覺 得用剛才量的辦法和擺方格的辦法,哪 一種更好?
是啊,如果要這個黑板的面積或者學校操場的面積,用擺方塊的辦法去擺,那就太麻煩了。
咱們可以怎么辦?
生:先量出長方形的長,在量出它的寬,然后相乘。
那么今后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就可用長×寬(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師:一起讀。
長方形面積=長×寬
(設計意圖:學生參與全過程,體會到了面積計算模型形成的過程,也體會到數(shù)學模型好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學建模思想。)
(三)鞏固
師:同學們今天可真了不起,自己探索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巧妙方法。
下面我們就用今天所學的方法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去解決真問題吧。
二、教學反思
在研究本課時內容時,讓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計算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在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fā)現(xiàn)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了突破重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讓學生人人動手拼擺,列表觀察,分析推導的方法進行。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和面積計算公式的來源,而且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建模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1.實踐探究,初探方法
在分析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確定教學目標,并確定本課認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于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推導過程,也就是學生的建模過程。在開課時,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拼圖活動引入,導入新課比較自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2.理解直觀化,建模形象化
數(shù)學課要有“數(shù)學味”,數(shù)學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理解數(shù)學。長方形面積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經歷計算公式的建構過程、會用面積公式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長×寬”的算理,驗證猜想的正確性,從而會用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公式。本節(jié)課中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數(shù)學,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利用擺一擺,讓學生先知道小正方形個數(shù)與長方形面積之間的關系,從直觀到抽象,找出其中的內在聯(lián)系,然后通過比較兩個長方形的面積,讓學生比一比,知道長方形的長與每排小正方形個數(shù)的關系、長方形的寬與排數(shù)之間的關系,逐步引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最后還運用了學生知識的有效正遷移,利用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將長方形漸變?yōu)檎叫危瑥亩贸稣叫蚊娣e的計算公式,利用學生已有的舊知,進行合理的猜想,從而為新知的形成創(chuàng)立了條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