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筱芳?夏冰
〔摘要〕在班級學生常受到欺凌問題影響的情況下,聯(lián)合學校心理教師,以團體心理輔導、心理活動課、班隊活動、親子關系主題活動等多種形式,組織了一系列班級活動。旨在推進友善教育,營造和諧氛圍;借助繪本故事,認識欺凌現(xiàn)象;制定有效班規(guī),引導恰當交往;協(xié)調(diào)親子關系,攜手遠離欺凌。通過這些活動,班級內(nèi)互幫互助的現(xiàn)象明顯增多,和諧的班級氛圍逐漸形成,學生之間能友好相處,共同告別欺凌問題。
〔關鍵詞〕班級活動;欺凌;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24-0076-03
欺凌現(xiàn)象頻發(fā)于校園內(nèi),引起廣泛關注和議論,2016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向各地印發(fā)《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對中小學校園欺凌進行專項治理。這是近年來我國首次從國家層面對校園欺凌進行治理,可見校園欺凌的嚴重性及干預的緊迫性。
如何采取恰當?shù)牟呗裕寣W生遠離校園欺凌帶來的傷害成為教育熱點問題。作為班主任,在帶班過程中會遇到班級學生遭受欺凌的情況,這影響到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班級的和諧發(fā)展。面對班級欺凌,究竟該采取怎樣的預防和應對策略?在學校心理教師的協(xié)作下,組織了一系列的班級活動,讓學生認識欺凌現(xiàn)象,學會合理應對,并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
一、推進友善教育,營造和諧氛圍
友善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營造和諧班級氛圍不可或缺的舉措。班級欺凌固然需要通過相關規(guī)章制度加以整治,但是預防勝于懲治。通過友善教育來營造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在學生內(nèi)心播下了友愛的種子,可以在源頭上鏟除班級欺凌滋生的土壤,從而杜絕欺凌的發(fā)生[1]。為此,我班開展了一次“我們是一家人”的團體心理輔導。本次輔導設計了“我們是個圓”“小小建筑師”“為你添一筆”和“我們的心愿”四個活動。
1.我們是個圓:教師將五個不同顏色圓片剪成45份碎片,讓學生抽取,同樣顏色碎片的學生為一組,拼成一個圓形,旨在讓學生認識到每位同學都是班級中不可缺少的一員。
2.小小建筑師:讓小組成員借助一副撲克牌和一盒回形針搭一個又高又穩(wěn)的“建筑”,讓學生認識到只有通過分工協(xié)作才能事半功倍。
3.為你添一筆:學生先自己完成“我的校園生活”的簡筆畫,然后將自己的畫紙在組內(nèi)依次傳遞下去,接到畫紙的同學要畫上或?qū)懮献约旱淖8?,直到紙張傳回自己手中,旨在讓學生體驗到大家互幫互助能使這個大家庭更加溫馨美好。
4.我們的心愿:每位學生都許下了自己希望在班級中實現(xiàn)的美好愿望。
本次團體輔導培育了學生友善的價值觀,學生逐漸形成對同學的信任、關愛和尊重,在友誼中體驗著每個人的價值和尊嚴,能以寬容、接納的心態(tài)處理同學間的沖突,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特別是對平時在學習等方面落后的班級“弱勢群體”,大家都認識到他們也有自己的尊嚴,應該被尊重。
二、借助繪本故事,認識欺凌現(xiàn)象
當欺凌現(xiàn)象發(fā)生后,我們更多地把目光聚焦于被欺凌者,因為欺凌可能導致其出現(xiàn)心理問題。但欺凌過程中,欺凌者和旁觀者的角色也不容忽視。如欺凌者長期欺負別人,會很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可能受到其他同學的疏遠,而旁觀者可能會產(chǎn)生冷漠的心理,也可能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受到內(nèi)疚、不安等情緒的困擾。為了讓班級學生認識到欺凌現(xiàn)象和班級的每個人息息相關,我班在心理教師的帶領下,借助繪本故事《不是我的錯》開展了一次心理活動課。
1.覺察角色:活動以該繪本故事為例,故事中一個孩子蒙著臉哭泣,是誰欺負他了呢?所有的孩子都說“不是我的錯”“不關我的事”。沒人幫助小男孩,沒人承認是自己的錯,甚至覺得和自己毫無關系。在閱讀故事時,首先讓學生思考“聽了他的話,你覺得他做了什么?”接著辨識“他在故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引導學生覺察故事中的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觀者。
2.承擔責任:當欺凌發(fā)生時,究竟誰應該為此承擔責任呢?經(jīng)過一番討論,學生逐漸覺察到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觀者都與之有一定關系。大家嘗試著站在這三個角度分別體驗了當事人的情緒,評估三者與欺凌事件的關系程度,并進行刻度化打分。打分過程中,學生認識到當矛盾、沖突發(fā)生時,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觀者都需要承擔一定責任:欺凌者可以用更合理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同時也要設身處地站在對方角度考慮;被欺凌者則不能一味忍氣吞聲,做“沉默的羔羊”,而要及時告知老師家長,堅決對欺凌說不,而當遭遇力量過強的欺凌者時則不要一味逞強,應采取更理智的辦法保護自己;旁觀者也需要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及時勸阻或告知身邊的大人,盡早截斷欺凌的繼續(xù)發(fā)生和嚴重化。
通過解讀繪本故事中,學生意識到當欺凌發(fā)生時,每個班級成員都有一定責任,應及時站出來,為遠離班級欺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制定有效班規(guī),引導恰當交往
合理有效的班級規(guī)范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約束自己的言行,形成同伴交往的恰當行為方式。為了在班級中弘揚互幫互助的正能量,發(fā)動集體力量遏制欺凌的發(fā)生,制定有效的班規(guī)必不可少。于是,我班班干部組織了一次“對欺凌說不”的班隊活動課。
1.播放視頻:中隊長首先播放了一個欺凌主題的視頻,引發(fā)了大家的激烈討論。交流中,大家都認識到了欺凌的危害性,并產(chǎn)生了強烈的拒絕欺凌的情感。
2.商討班規(guī):大家又分小組商量了在班級中具體可行的治理欺凌的策略,如成立課間監(jiān)督員、矛盾協(xié)調(diào)小分隊等。班干部們整理了大家的建議,和同學們一同制定了拒絕欺凌的班級規(guī)范。該班規(guī)獎懲分明,一方面大力表揚樂于助人,能及時制止欺凌發(fā)生的同學,樹立榜樣的示范作用,一方面對欺凌者進行嚴格批評教育,被發(fā)現(xiàn)后及時告知老師,對其施加懲罰,讓他們明白做錯事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扣五角星、期末相關等級下降等。
3.簽名承諾:當班規(guī)制定好后,中隊長帶領大家進行了宣讀,每位學生都在該班規(guī)下方簽上自己的名字,以示承諾。該班規(guī)最后被張貼于中隊角。
本班規(guī)都由學生自發(fā)、共同制定,代表了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心聲,所以執(zhí)行起來大家都很自覺、很有動力?!皯蛺簱P善”的班級氛圍逐漸形成,本班規(guī)成了杜絕班級欺凌的有力策略。
四、協(xié)調(diào)親子關系,攜手遠離欺凌
學生的欺凌行為與其家庭親子關系、教養(yǎng)方式密切相關,所以,在班級欺凌問題的處理上,離不開家長的配合與協(xié)助。不難發(fā)現(xiàn),在家中遭遇父母攻擊言行的學生在班級中更容易成為欺凌者,因為他們認同了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而在家中受到情感忽視的學生則更容易成為被欺凌者,他們對欺凌行為更為敏感,卻無力采取合理的方式保護自己。而另一部分欺凌行為的發(fā)生,與學生的“自我為中心”有關,班級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陽”,為他人考慮的能力欠佳。所以,協(xié)調(diào)好親子關系對告別班級欺凌問題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為此,我班借助“家長開放日”,舉行了一次“畫畫我們這一家”的親子關系主題活動。
1.畫畫家庭圖:畫圖前,先讓學生想一想平時家人都在做些什么,并回憶一個讓自己不太滿意的畫面,讓學生簡單畫一畫這個場景,并對該圖的滿意程度打分(1~10分)。如平時比較脆弱的小L的畫只得了5分,畫中媽媽離他很近,對他指手畫腳,而爸爸卻離他很遠,好像事不關己,不聞不問。
2.說說家庭圖:接著,學生分別在小組和班級內(nèi)交流了這張圖,父母和孩子一同覺察親子關系現(xiàn)狀,了解其中的困惑和委屈。如平時在班級常會發(fā)脾氣,甚至動手打人的小C向我們述說了他的畫:“這是我最不喜歡的場景,爸爸生氣時就紅著臉動手打我,我也很生氣,我不敢和爸爸對著干,就想拿家里的小狗出氣?!笔堑?,在班級同學相處時,小C遇到不愉快也會不自覺采用攻擊行為解決問題,當時我問他怎么可以這樣對待同學,他一臉無辜地回答說:“爸爸生氣時會這樣?!毙的圖只得了3分,看來他非常不滿意。
3.改改家庭圖:當一張張家庭圖被呈現(xiàn),父母們意識到自己需要做一些改變。于是,他們和孩子一起修改了家庭圖,改成自己希望的樣子,并對改好后的圖打分。如小C爸爸也逐漸認識到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是不恰當?shù)模瑢⒆赢a(chǎn)生了不良影響,并承諾以后會多反思自己的行為,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遇到問題時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時進行溝通。他和小C改好后的圖中,爸爸和顏悅色地和孩子交流著,這幅畫面很和諧,他們給改過后的圖重新打了10分。
和諧的親子關系是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保障。這次親子活動梳理了班級學生與父母之間的關系,使班級中的人際沖突慢慢變少了,欺凌現(xiàn)象自然也越來越少了。
通過一系列的班級活動,班級互幫互助的現(xiàn)象明顯增多,和諧的班級氛圍逐漸形成,班級凝聚力也有了很大提升,這些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為了保證這樣的變化不是一時的,在活動之外,班主任更要在平時的點滴中加以滲透,以保證這些改變持久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王穎.青少年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心理成因及應對策略[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7 (3) :63-65.
(作者單位: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實驗小學,湖州,313100)
編輯/杜文姬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