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惠茹
摘要: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外出務工人員隊伍的不斷擴大,在我國產(chǎn)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留守兒童。由于這些留守兒童長時間的遠離自己的父母而缺乏家庭溫暖和親情溝通,這些孩子特別容易出現(xiàn)情緒、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問題。這是目前在社會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值得全社會的共同關注,特別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重視。接下來是我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并對此談幾點小措施。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問題;重視;措施
一、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
1、老年人撫養(yǎng)帶來的心理問題。試想如果一個兒童長期與老年人生活在一起,無形中就會受影響,老年人的性格特點和行為習慣就會被孩子所模仿,而形成了老年人的一些心理特征。一是思想固化。老年人已經(jīng)到生命后期,其思維模式已經(jīng)成型和固定,缺乏靈活性,就會體現(xiàn)在生活中。二是心理老化。老年人心理特點是擔心憂慮較多,而對于變老、死亡時常產(chǎn)生抑郁焦慮的情緒,孩子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語言和行為,就會使他們的心理年齡變老,呈現(xiàn)出老年人的心理特點,使孩子缺乏積極性和進取心,在困難面前缺乏勇敢頑強的斗志。
2、家庭教育的弱化給留守兒童帶來的心理問題。由于長時間不和父母相處,這些孩子的家庭功能就會弱化,表現(xiàn)在:一是生活功能弱。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和指導幫助,這些孩子缺乏起碼的禮節(jié)禮貌,不講究衛(wèi)生,接人待物也有差距,人際交往不良,這些兒童基本的生活功能不算健全。二是學習成績差。留守兒童往往由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看護,他們的文化水平偏低以及文化覺悟不高,在學習上沒有人指導,學習成績可想而知,長時間學習成績不好,又會造成孩子破罐破摔,最終形成人品和人格的缺陷,直接影響到孩子一生的幸福。三是自控能力低。對于他們的心理和生理缺乏應有的管理和指導,性格、人品任其發(fā)展,往往世界觀和是非觀念存在偏差,對待為人和處事缺乏正確的思考,辦事情不講準則和規(guī)范,容易激動,對自己的情緒不能控制,感情用事,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四是價值觀念扭曲。有的留守孩子的兜里經(jīng)常帶幾元或是十幾元的零花錢上學,專買零食和玩具,相當奢侈浪費。五是行為不端,自控能力差,無視紀律,甚至于違法犯罪。父母在外無法照顧孩子,給孩子行為上以正確的指導,撫養(yǎng)管理的老人又多溺愛放縱,致使孩子小錯不斷,聽之任之。
3、缺少父母關愛帶來的心理問題。長期留守的兒童,大多數(shù)難以感覺到幸福,并且會產(chǎn)生負面情緒,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交往。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焦慮。長期與老人生活在一起,加之沒有和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使的這些孩子表現(xiàn)出易激動、坐立不安、注意力減弱、與伙伴不好相處等不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在生活中好面子、自尊心強、有事悶在心里,不輕易向人表露,有時容易沖動。二是自卑??傆X得自己的家庭、能力不如別人,覺得自己什么都差,對學習沒有了興趣,生活也不快樂。如果有需要父母參加的家長會,這些孩子的自尊心更易受到傷害,失去心理平衡,自卑越發(fā)的嚴重。三是抑郁。由于這些孩子的性格大都過于內(nèi)向,難于適應集體的生活,和同學交往困難;情緒低落,總發(fā)脾氣,經(jīng)常的內(nèi)疚和自責;行為退縮,逃學、打架、不聽話等;如果一旦自尊心受到傷害,易轉(zhuǎn)化為攻擊行為。
二、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留守兒童的父母要轉(zhuǎn)變教育理念,提高思想認識。留守兒童的父母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形成正確合理的管理方式。在掙錢的同時,?;丶铱纯?,常和孩子談談,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多給孩子照顧和關愛。同時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應民主、平等地面對孩子,不能過分溺愛和放任,給孩子以科學的管理和引導,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這比掙錢,更有價值,因為有孩子才有將來。
2、教師要講究科學方法,促進心理健康。
第一,詳細收集留守學生的情況,建立檔案進行輔導。在一開學時,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掌握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個人和家庭的具體情況。留守兒童檔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nèi)容:孩子的身體狀況;家庭狀況,家長的教育方式,與父母的關系;學習成績,學習態(tài)度;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師生關系,同伴關系;性格類型及特征,氣質(zhì)類型及特征等方面。這樣才能隨時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
第二,設立了心理健康輔導室,對留守學生采取個別輔導。我校設立了心理健康輔導室,通過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及時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qū)。大都留守兒童都具有的煩惱、焦慮、緊張,但往往也因人而異,通過團體指導有時難以收到最佳效果,應通過個別咨詢,對個體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耙话谚€匙開一把鎖”,教師要隨時隨地觀察留守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對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對癥下藥, 已達到最佳輔導效果。
第三,爭取家長的支持。留守兒童的最大障礙就是長期與父母分離,缺乏父母的關愛和管教。我們針對留守兒童的這種情況,通過開家長會等方式,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引導和幫助留守兒童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促進親子關系的建立,讓家長協(xié)同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因此,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沒有可靠監(jiān)護人,最好留一個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與完整。
第四,積極開展各種活動有利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會環(huán)境和實踐活動中慢慢形成和發(fā)展的。因此,學校要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有針對性的主題活動。如指導留守兒童每月給父母打電話、寫信,加強與家長的親情交流的主題活動;洗臉、刷牙、洗腳,作息習慣,就餐方面的指導的挑戰(zhàn)活動。讓學生明白,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父母一直關注和愛他們,老師也像他們的父母一樣關愛他們。
第五,經(jīng)常性地為留守兒童開展心理調(diào)查。經(jīng)常性的把一些留守兒童組織在一起,不定期地開展心理調(diào)查,了解存在孩子的心理問題和困惑,從而進行心理訓練和心理指導。
總之,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影響到我們下一代的幸福和社會的穩(wěn)定,也是全社會的責任,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關心、關愛和關注起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共同創(chuàng)造幸福安康和諧的社會。
參考文獻
[1]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國期刊協(xié)會,2011,7(1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