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摘 要:作為初中語文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上好語文課是初中語文教師的職責。要想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教師語言要充滿激情,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形式多樣化,深受學生喜愛,千方百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努力打造充滿活力的初中語文課堂。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學形式;鼓勵;充滿活力
語文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作為初中語文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上好語文課是初中語文教師的職責。一節(jié)課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十分鐘,要上好語文課,想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充分展示課堂教學的魅力,就要把課堂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給語文課注入新的活力,千方百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努力打造充滿活力的初中語文課堂。
一、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
熱愛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如果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shù)呐u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jīng)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yè),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于學困生我還經(jīng)常做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薄斑@個問題你說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并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
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要讓語文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他們的大腦才能興奮起來,他們的思維才能活躍起來,課堂氣氛才能真正活起來。
1.采用“討論式”教學方法,可以激活課堂氣氛。教師要在精心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圍繞教學重點提出一些能激活學生思維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例如,我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提出了對菲利普夫婦的質疑:①對于勒的躲避源于他們拮據(jù)的經(jīng)濟條件,是小人物的自私與無奈的表現(xiàn),人應該加以同情并原諒。他們對于親情的冷漠應該加以指責,他們應該接納于勒;②諷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人們的行動指南是“金錢至上”,當這兩個扣住課文重點和難點的問題提出后,同學們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通過熱烈的討論,同學們對文章的閱讀進一步深化。這樣的課堂教學又怎能說不充滿了活力呢?
2.要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獨特見解,這是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的具體體現(xiàn)。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這種意識和習慣,課堂教學就會出現(xiàn)生氣勃勃的喜人局面。例如:有一次,我在執(zhí)教《我的叔叔于勒》時,我說“有一問題要求學生們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fā)現(xiàn)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會怎樣?”話音剛落,有個同學不假思索地說菲利普夫婦肯定會高興得要暈過去,有同學說這事不可能啊,富翁怎會和菲利普夫婦這樣的窮人同船……對此,我沒有立即評價,而是組織大家討論,經(jīng)過積極發(fā)言,他們認為這只是一種假設情況,這句話重點應放在菲利普夫婦對待有錢的于勒與無錢的于勒的態(tài)度對比上,這樣的教學,不在于討論結果的正確與否,而是同學們在討論過程中收獲了思維的鍛煉與情感的升華。
三、幽雅的教態(tài),是語文課堂充滿活力的基礎
很多教師,還受著長袍加身的影響,受著“老學究的熏陶”,因此肢體語言運用得很少或者說還運用得不夠,自己心里還在振振有詞:“我又不要當演員,為什么學表演?”其實,表演與教師教學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教師同樣是角色的扮演者,如果能用活潑的肢體語言去打動學生的心,學生就愿意和老師親近,老師的引導就能充分發(fā)揮作用。我們不難想象,如果老師抱著手臂對學生說話,學生對老師的感覺肯定很差。如果老師改變了這種肢體方式,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但這并不是說每位老師都要對學生張牙舞爪,而是要注重體態(tài)的節(jié)奏和韻律美。身體和語言的協(xié)調應該是和諧的。記得以前在講到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與葛朗臺》這篇文章時,有一個能夠表現(xiàn)葛朗臺視財如命的場景,那就是當他看見母女倆拿著梳妝盒的時候,葛朗臺的眼神以及作出的動作,我就在課堂上給同學們示范了一下,盡管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但足以讓同學們認識清楚葛朗臺的那個守財奴的形象。
四、教學形式要多樣化
老師應根據(jù)不同教學內容和不同教學對象采取不同教學形式,而不拘泥于一種模式。如今,比較引人注目的教學形式有:發(fā)現(xiàn)式,探索式,還有表演式等。教學方式解決了,還要解決學生的學習方式。個性差異有別,學習方法就不同,有的喜歡獨學,有的喜歡群體學;有的喜歡用口頭表達,有的喜歡書面表達;只要學生樂于學習,就要遷就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之所以遷就就是因為學生活起來是課堂火起來的前提,要讓學生改變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形成自主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因此,不論是什么內容的教學都可以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對學生的回答,不應以教參的標準去衡量,而應根據(jù)課文內容及學生生活實際尊重學生的回答,多用鼓勵性評價,以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從而為學生打開一個新的天地。
總而言之,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努力打造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是一門需要不懈探索的教學藝術。語文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在共同營造的寬松自由、活潑愉快的氛圍中,互相激發(fā)更多的靈感,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使語文課堂成為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xiàn)代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