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顯東
摘 要:歷史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它能幫助學生了解人類生存以及發(fā)展的過程。針對初中歷史課堂主題活動做出進一步探究,應用動手操作、角色扮演、收集資料等主題活動的形式體現(xiàn)了綜合培養(yǎng)學生,全面推進學生的成長,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的觀點,使學生對歷史的學習更加透徹。
關鍵詞:初中歷史;主題活動;探索
新課程標準對初中的授課方式提出了更多要求,在日常授課中要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主體,將傳統(tǒng)的授課形式進行轉變,以便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主動對問題進行探究,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方式。在全新的課程架構中,教師要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將學生培養(yǎng)成更加出色的人才。
一、應用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歷史課堂主題活動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歷史的日常授課中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對知識進行講解,加之學生的自主學習,會使學生的學習成果翻倍提升。因為初中的歷史課堂時間非常有限,在寶貴的課堂時間中要將相關的主題活動時間進行把控,一般要將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對于主題切入口的設計要簡短并且精練。
例如,《原始的農耕》學習中,教學目標為利用對本堂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在中華文明起源中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情況,使學生清楚中華文明處于起源階段的時候原始農耕經濟的發(fā)展水平,進而認識其發(fā)展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對該堂課的知識點有所理解,可設置好相關的主題活動。在真實的主題活動中,學生的熱情非常高漲,應用自己準備好的橡皮泥、小紙盒、小木塊等制作簡單的農耕工具。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幾組,每組負責制作一個不同的小工具,在完成之后,要對工具的性能進行探究,說出在農耕時期該項工具存在的意義,對當時的農耕發(fā)展起到了怎樣的幫助作用。這樣,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之后,并對其進行探究,可以更好地對該堂課的知識點進行理解,提升學習效果。
二、應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歷史課堂主題活動
角色扮演是初中課堂經常應用的教學手段,可有效地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愿意主動對相關的歷史知識進行學習。
例如,在《三國鼎立》的學習中,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官渡之戰(zhàn)和赤壁之戰(zhàn)的歷史作用、曹操能夠統(tǒng)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戰(zhàn)曹操失敗的原因以及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該主題活動可以應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學生可以扮演曹操、袁紹、謀士、許攸等人物,對當時的歷史情節(jié)進行演繹。官渡之戰(zhàn)中,教師可以設置袁紹和謀士進行對話的情節(jié)、曹操和許攸的對話,將官渡之戰(zhàn)中曹操以及袁紹的心態(tài)表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更能清楚曹操勝利的原因,明白袁紹為什么會失敗。之后還可以簡單地演繹赤壁之戰(zhàn)以及三國鼎立的小話劇,使人物的特征深入學生內心,產生學習的興趣,更愿意進行歷史學習。
三、應用收集資料的形式進行歷史課堂主題活動
對于歷史的學習需要收集大量的資料,這可有效地幫助學生擴展知識面,提升學習能力。
例如,在《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學習中,教學目標為了解五四愛國運動爆發(fā)的導火線、時間、地點、口號、領導者、主力、結果及其意義;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其意義。1919年6月前后,五四愛國運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說出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關系。在課程進行之前,教師可以先給不同的小組布置好任務,讓不同的小組收集好相關資料,并結合資料進行解說。針對五四愛國運動的原因、導火索、經過和意義,我黨成立的條件、經過和歷史意義進行介紹,由學生自己先進行探究,對知識點的記憶會更加深刻,從而熱愛祖國。并且,理解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它屬于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近代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四、歷史課堂相關主題活動的思考
在進行相關活動之前,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將學生的潛能挖掘出來。但是由于這種放手,有時會造成課堂秩序失控的現(xiàn)象,所以,教師要參與到全程,既不對學生約束的太多,又對課堂形成一種把控。在主題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將學生視為主體,給予盡情發(fā)揮的空間,但是教師也要給予適當?shù)囊龑c配合,發(fā)現(xiàn)學生的潛力。并且,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積極性,是否存在剛開始熱情非常高,到活動的最后便沒有了學習的興
趣,如果有這樣的現(xiàn)象,要對活動進行總結,以便可以提升教學的效果。
在初中歷史的日常授課當中,教師應組織多種多樣的主題活動,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歷史的學習中,不再被動地進行學習,提升歷史學習的實際效果。這樣的學生活動,使實際的教學更具意義,不但使學生對歷史產生了興趣,更增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皆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嵐.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主題項目學習活動的探索[J].學周刊,2014(7):88-89.
[2]吳惠青,伍樹聲.初中序列主題活動教育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1(6):26-3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