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白言
摘 要: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從上好首堂化學課、精心準備每堂課、從問題導向、勇于質疑、建立學習團隊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方面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初中化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學生學好化學,首要任務是讓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學生一旦對化學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求知、探索、實踐,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fā)中的作用。如何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上好第一堂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人與人的交往中,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同樣,第一堂課對學生今后學習本學科的興趣絕不能小覷。因此,第一節(jié)化學課,不用按照教材的安排去講,而是做了大量有趣的化學演示實驗,學生在看到神奇的實驗現象時,心里充滿了無限的快樂和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欲望。趁此機會,給學生講一些化學家的故事和化學科學給世界帶來的改變,學生便會對化學的神奇和對世界的影響產生濃厚的興趣,愛上化學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上好每堂實驗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化學家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曾說:“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使我們的推理受到實驗的檢驗,除了通過實驗和觀察的自然道路去尋求真理之外,別無他途。不靠猜想,而要根據事實?!睂嶒炇腔瘜W科學的基礎,而且學習化學知識的目的,是讓學生在今后的實際生活中能夠充分應用化學知識,豐富自己生活的同時,給人類創(chuàng)造更多有用的價值。實驗課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因此每當涉及實驗教學時,老師都應親力親為做好充分準備,把實驗做到精致。
三、用人格魅力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親近、喜愛老師,才會對老師教導篤信不疑,才會潛心研習某門學科。在化學教育教學中,應努力鉆研化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甚至關注到高中課本,全面把握中學化學體系,使自己在課堂中能做到“輕車熟路”“信手拈來”“深入淺出”,再加上“優(yōu)美的板書”及準確的構圖,并適時給學生建立信心、給學生展示機會,不斷給予學生鼓勵,給學生講化學故事引發(fā)學生的化學興趣。在師生的互動交流中,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和藹可親、老師知識的“淵博”、老師的嚴謹、老師的人格魅力。并利用課間,主動和學生交流,尤其是與學困生交流,及時給予心靈的慰藉和知識的幫助。利用課余時間,走進學生家庭(家訪),與學生、家長交流和溝通,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是值得親近的朋友。
四、以問題為導向,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充分把新課程教學理念融入教學中,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有事可做,并引導學生回憶要用到的知識點。通過學生自學、探索、動手、交流、展示、師生互動點評,總結化學思想方法、規(guī)律,形成化學學習能力。如此一來越來越多的學生習慣了探索與交流,并涌現出了許多小老師,他們在給別人講解或者展示學習內容時,不但幫助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提高了自己,印證了“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至理名言。
五、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是否具有學習化學的自信心、敢于質疑的精神、敢于挑戰(zhàn)權威的品質,這對拓展學生化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化學實踐能力都顯得特別可貴。如果真找出“權威”的錯誤,對學生來講也是莫大的鼓舞。在學生心目中,老師就是“權威”,相信老師說的、做的??筛嬖V學生,老師有時也會犯錯,課本也可能會有問題,歡迎同學挑錯。由此,可有意識給學生制造挑錯的“機會”,這樣做會吸引學生的眼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老師“有意”但顯得“自然”的“錯”,會讓學生找到成功感,使學生得到充分的思維體驗,這時老師要對學生及時的“幫助”表示真誠的感謝。這樣的及時褒獎能激起他們不斷進取、努力鉆研、想超越老師的熱情。從經驗看來:質疑教學,學生對化學學習越來越有興趣、學習能力越來越強,對學生今后獨立創(chuàng)造化學新成果很有幫助,也是化學探索能力的一個重要
方面。
六、建立化學學習團隊,升華學生化學學習興趣
根據“中小學卓越課堂評價通用標準”,將全班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設置化學學習評分制度,如提出新問題(+1分)、提出有價值的新問題(+2分)、回答問題正確(+1分)、回答問題有創(chuàng)新(+2分)、小組討論熱烈(每人+1分)、挑戰(zhàn)權威成功(+3分)、認真完成每個作業(yè)(+2分)、作業(yè)中有創(chuàng)意、好方法(+5分)、考試中小組整體成績好(每人+5分),恰當的評小組設置,使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化學學習中來,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整體作戰(zhàn)能力也有極大幫助,必定未來不是一個人能打下天下的。讓學生明白:“一個泥巴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的道理。
總之,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欲速則不達,需要長期的培養(yǎng),需要有心人不斷總結、積累、完善;需要“靜待花開”。最終會碩果累累,學生終身受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