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健
(包頭師范學院 小學教育專業(yè))
摘 要:先行組織者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xiàn)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要比學習任務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夠提供一個同化新知識的認知框架。導入部分是閱讀教學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先行組織者策略,科學設計課前導語,可以協(xié)助教師選擇合理的導入方式,對幫助學生學習新知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具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先行組織者;閱讀教學;課程導入
一、先行組織者的內(nèi)涵
先行組織者策略是認知心理學家奧蘇泊爾在1960年提出的教育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其概念的提出是為了在學生新學習的知識和原有知識之間建立起實質(zhì)性聯(lián)系,增強原有經(jīng)驗對新習得知識的有效促進。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運用了先行組織者策略,先行組織者廣泛應用于各學科,如歷史、物理、化學等學科,但是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相結合的研究卻比較少。兩者結合將會對小學語文教學產(chǎn)生極大的益處。該策略在閱讀教學導入中的應用,不僅幫助學生實現(xiàn)了知識技能的有效改變,同時也為教師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提供了必要的保證。
課堂導入指的是教師在導入新課之前,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內(nèi)容結構和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開展的一個簡短的、順利代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有個好的課堂導入教學就成功了一半,現(xiàn)行的課堂導入方式有很多,如激趣式、提問式、抒情描繪式、故事式、多媒體導入式、新舊知識聯(lián)系導入、名言警句式導入等等。以上多種導入手段,盡管能在某些方面幫助教師導入新課,但是在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學習遷移方面,沒有先行組織者指導下的課程導入所具備的種種優(yōu)勢。
二、先行組織者與新課導入設計
1.比較性組織者
“比較性組織者”是當學生學習新知識時,其認知結構中已經(jīng)有了可以同化新知識的框架,則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比較新舊知識異同的比較性組織者。例如,在學習詩人臧克家的《有的人》這首詩的時候,我們可以結合組織者《少年閏土》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曾經(jīng)對魯迅人物特點的總結:正直、愛國、堅強不屈、為人善良、愛憎分明、有同情心等。這個組織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認知框架,使學生能將新知識同化進這個框架中,更好地達到教育目的。當教學王冕的《墨梅》這首詩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回顧有關梅花的詩詞。學生很快想到課本中《梅花》這首詩和《卜算子·詠梅》這首詞,接著讓學生試著說一說這兩首詩詞中梅花具有什么特點。他們很快又從“凌寒獨自開”“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得出梅花的特點是“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然后,通過對本課《墨梅》的學習找出這首詩與前兩首的異同,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上述都運用了“比較性組織者”。學生的認知結構里雖然已經(jīng)有了與新知識相關的知識,但是卻難以提取,不能使新舊知識相互聯(lián)系。這時,教師就需要提供一個辨析新舊知識異同的框架,幫助學生提取舊知識,使教學得以順利開展。
2.陳述性組織者
陳述性組織者是學生在獲取新知識時,如果其認知結構中沒有適當?shù)纳衔桓拍羁梢杂脕硗轮R,則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概括與包容水平高于要學習材料的組織者。在語文課堂導入中,經(jīng)常能夠用到陳述性組織者,比如教師在導入時設計的開場白,這個開場白可以是講背景故事、名言警句導入、渲染情緒等。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的第一篇文言文《楊氏之子》的時候,教師在導入時可以直接分享給學生教師自己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同化新知識的框架,他為新的知識提供了恰當?shù)念悓僬?,更好地幫助剛剛接觸文言文的小學生學習文言文。這個組織者就為學生第一次學習文言文知識的陳述性“固定點”,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又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月光曲》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貝多芬是一位杰出的古典音樂作曲家,同時也是一位鋼琴演奏家,被人們尊稱為“樂圣”。貝多芬在德國出生,從小跟從父親學習音樂,年少的他就展現(xiàn)了音樂方面的才華,八歲就能登臺表演。不幸的是,貝多芬卻漸漸失聰了,但是他卻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不朽的作品。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代表作《月光曲》(播放音樂)。這樣的導入簡潔明了,通過老師導入貝多芬其人及其主要經(jīng)歷,讓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對作者及文章背景有個更好的了解,這樣的課堂導入使文章教學更容易順利進行。
總之,“先行組織者”策略有助于幫助學生打造認知框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吸收新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順利地讓學生帶著學習新知識的心理走進新的課程中,為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提供了理論參考和支撐。但是先行組織者策略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對所有學生都有效的,教師在教學時不能陷入某種固定的程式,要根據(jù)文本題材及內(nèi)容決定要不要在導入中運用組織者。
參考文獻:
[1]閆亦嬌.先行組織者與中學語文課堂導入[J].教育論壇,2014(9).
[2]鞏會濤.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淺析[J].教育科學,2014(8).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