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華杏
【摘要】師生互動已經成為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一種教學常態(tài),但由于教師在實施的過程中,過于追求形式,很多課堂上的師生互動陷入誤區(q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在教學中,教師要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課堂參與的興趣,讓師生互動更加有效。
【關鍵詞】互動誤區(qū) 課堂氛圍 問題情境 參與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5-0203-01
目前,師生互動已經成為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一種教學常態(tài),課堂上是否有師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頻率甚至被認為是評價一堂課是否優(yōu)秀的標準之一。然而,筆者在課堂觀察中發(fā)現,由于教師對師生互動理解的不同,一些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設計比較隨意,師生互動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一、師生互動的誤區(qū)
1.“問答式”的互動
有些教師認為,師生互動就是教師和學生間的對話。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通過“提問——回答”方式來實現師生互動。他們較多關注“問答”的次數,而較少關注問答的質量和效果,其實質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并無二樣。因為在這種“問答”式互動中,學生依然處于被動地位。
2.面向部分學生的互動
在課堂觀摩中,筆者發(fā)現,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參與互動的機會。很多教師為了更快完成教學任務或者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流暢,會不自覺的將互動的機會更多的給予那些基礎比較好、善于口頭表達的學生。課堂成為部分學生表演的舞臺。長此以往,班級中內向的、基礎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被無情地邊緣化了。
3.局限于知識層面的互動
從核心價值來看,思想政治課是一門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課程;從培養(yǎng)目標來看,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培養(yǎng)公民思想政治素質的課程。與其他學科比較,思想政治課除了知識傳授之外,更應該注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yǎng)。然而,筆者在課堂觀察中發(fā)現,師生的互動大多是服務、服從于知識層面問題的解決,情感的互動、思想的碰撞比較少。
思想政治課教學怎樣才能走出師生互動的誤區(qū),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呢?以下是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從教師導的角度,對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提出的一些思考。
二、增強師生互動的有效策略
1.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自尊心、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對外界的反應與評價比較敏感。表現在課堂上,他們追求完美,不愿意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和回答問題,生怕在同學面前“出丑”、“出風頭”。尤其是性格內向、基礎一般的學生,他們認為自己表達能力欠缺,對問題回答的正確程度沒有把握,課堂上更是因為緊張而不敢參與互動。
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氣氛。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應該是師生之間的一場平等對話。教師要主動蹲下身子,尊重學生,從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課堂上多鼓勵、多表揚,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
在觀摩《民主選舉:投出理性一票》教學時,有一位同學就提出,選舉是形式和走過場。當時,許多同學一邊看該同學,一邊看著老師。這位老師沒有詫異,更沒有立即否定,而是給予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讓他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學生討論,最后,總結出“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的結論。由于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對學生的大膽發(fā)言予以保護和鼓勵,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的勇氣,整個課堂氣氛很活躍。教師適時介入討論或指導,使學生在討論中習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2.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
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知和熟悉程度是影響師生有效互動的重要因素。教學內容越接近學生生活、學生經驗,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就越高。當前,由于高中學生普遍缺少生活經驗,而教材中的一些案例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學生對教學內容感到陌生,感覺無話可說,影響了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要解決思想政治課書本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相脫節(jié)的問題,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的,富有生活氣息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鮮活的情景材料,感知、領悟書本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為師生實現有效的互動奠定基礎。
如在高一《經濟生活》第十課復習中,筆者運用了“房地產熱”的相關材料(事件的經過;政府、房產企業(yè)、消費者的反應等),設計了幾個問題。
由于“房產熱”現象,同學們通過各種渠道已相當熟悉,設計的系列問題既在課文情理之中,又在同學意料之外,因此既能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又能把課本上相關的知識綜合起來,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激發(fā)學生課堂參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課堂上呈現的內容讓學生感到有意思、有意義時,學生自然就會表現出濃厚的求知欲,參與課堂的熱情會更加高漲。然而,由于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內容原理性較強,有時顯得枯燥,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此,要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尋找、篩選時事熱點和生活熱點,將學生熟悉的、關注的案例引入課堂,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
在觀摩《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教學時,教師以2017年最火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作為導入,學生一看到圖片,整個教室就熱鬧起來。教師因勢利導,展示出如下問題。
學生討論,教師組織、引導、總結。
(1)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fā)展,帶來文化產品的豐富。
(2)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反腐),為人民大從所喜聞樂見(個性化的表達方式、生活化的語言、名演員等)的社會主義文化是我們所倡導的大眾文化。
由于《人民的名義》最近正在熱播,甚至有的人還在追劇。生活中熟悉的、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有話可說。整節(jié)課,學生思維活躍,討論熱烈,師生之間不僅有對知識的探究,更有思想、情感的交流。
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師生互動,不僅僅是對知識的解讀、建構,更應該是思維的迸發(fā),思想的碰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生成;不僅僅是追求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切實成為課堂的主角,也應該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營造民主平等的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師生互動更加真實、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