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面素質教育在教育領域得到全面推廣,其對鋼琴教學改革也具有推動和指導作用。本文介紹了鋼琴教學的現(xiàn)狀,對鋼琴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另外文章對全面素質教育做了概述,對全面素質教育有更全面的了解。為推動鋼琴教學改革進行,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和鑒賞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鋼琴教師的專業(yè)素質,鋼琴教學中注重多學科知識的借鑒和融合,通過這些措施,鋼琴教學改革可獲得有效推進。
關鍵詞:全面素質教育理念;鋼琴教學;改革研究
鋼琴具有“樂器之王”的美稱,其音域寬廣,可囊括樂音體系中的全部音樂。鋼琴演奏者通過熟練而靈動地運用彈奏技法將抽象的樂譜符號轉化為具象可感的旋律,給人以聽覺享受。鋼琴人才的培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鋼琴教學,而鋼琴教學的效果又于教學理念息息相關。當今,全面素質教育在教育領域已經得到推廣,鋼琴教學也是其應用領域。在全面素質教育開展的大背景下鋼琴教學需適時進行改革,使鋼琴教學效果得以提高。
1 鋼琴教學的現(xiàn)狀
鋼琴人才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鋼琴教學。鋼琴學習者成績的優(yōu)劣與其天賦有關,但同時也依賴于鋼琴教學。先進的鋼琴教學理念和有效的鋼琴教學模式可使鋼琴教學的效果得到顯著提高,落后的教學理念則會影響人才培養(yǎng)。當今,鋼琴教學雖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但仍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制約著鋼琴教學效果的提高。首先,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的不平衡方面。鋼琴教學內容一般包括鋼琴演奏技術和鋼琴作品的分析、理解兩個方面,對學生這兩方面的培養(yǎng)不可偏廢。在當今鋼琴教學的實際中,教師一般將鋼琴演奏技術作為教學的重點,對學生樂感、作品理解等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則不加重視,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學生的鋼琴演奏為真情實感,難以打動人心。此外,鋼琴教學方式的單一也是當今鋼琴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般將實際的演練作為主要的教學過程,沒有或者較少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單一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培養(yǎng)產生的不足之處便是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對鋼琴學習容易產生倦怠感,教學效果往往事倍功半。當今鋼琴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已經嚴重制約了鋼琴人才的培養(yǎng),這樣的現(xiàn)狀亟待改善。
2 全面素質教育概述
鋼琴教學如需進行改革首先需要教學理念的革新,教育理念的革新推動實際教學的改革。我國如今在教育領域持續(xù)推行全面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其重視人的全面發(fā)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個性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心理健康教育等。素質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自學能力、社會公德等方面的培養(yǎng)和教育,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在智力和情志方面均得到提高。素質教育具有全體性、基礎性、發(fā)展性、全面性等特點。鋼琴教學絕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學會鋼琴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和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全面素質教育理念強調教育的全面性,其在鋼琴教學中加以運用后可使鋼琴教學更加全面,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可得到培養(yǎng),教學效果會得到更為顯著的提高。
3 基于全面素質教育理念的鋼琴教學改革策略
在當今推行全面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鋼琴教學也需不斷進行改革,在實際改革過程中充分應用全面素質教育理念,推動鋼琴教學改革的進行。
3.1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和鑒賞力
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和鑒賞力是鋼琴教學的重要內容,為提高鋼琴教學效果需著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和鑒賞力。鋼琴的演奏需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個感觀系統(tǒng),從而完成復雜多變的心理活動。為使學生音樂的感知力和鑒賞力提高,可以多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力的原動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大膽設想,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在實際演奏的過程中可以融入自己的情感,這樣可使音樂演奏的內容更加豐富,所彈奏的鋼琴的情感感染力也更強。此外,學生需對經典的鋼琴曲目進行反復的聯(lián)系和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爭取做到與作者的情感相貫通。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和鑒賞力提高的情況下鋼琴演奏的層次也會得到提高,更能打動人心。
3.2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鋼琴的學習需要學生積極的參與,也需要學生情感的積極融入,這樣鋼琴學習的效果才會得到提高。由于目前鋼琴教學中存在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對鋼琴學習會產生倦怠感。在全面素質教育下,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應該成為教學改革的重點。當今科技和社會不斷進步,多媒體技術在鋼琴教學中獲得發(fā)展和推廣,為鋼琴教學提供了有利的輔助工具。在實際鋼琴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形成一種交互式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樂于學習、樂于參與。教師在傳授給學生知識時要注意知識的趣味性,將枯燥的理論轉換為富有節(jié)奏的動態(tài)演示,使學生產生更為深刻的印象,使學生能夠快速記憶。學習氛圍的調動也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在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每個學生均可感受到熏陶,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
3.3提高鋼琴教師的專業(yè)素質
在鋼琴教學改革中,教師是一個重要因素。教師是鋼琴教學中知識的傳授者,教師的鋼琴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將、授課模式等均直接影響鋼琴的教學效果。為推動鋼琴教學改革,提高鋼琴教學效果,鋼琴教師各方面的素質均需得到提高。首先,教師需充分理解全面素質教育的理念,加強對全面素質教育理念的學習,將全面素質教育理念在實際教學中加以應用。其次,鋼琴教師需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特點,設計出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樂于學習。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要力求避免進入傳統(tǒng)教學的窠臼,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容易引起學生的疲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得到提高。教師需充分借助現(xiàn)代教學手段,使教學模式更加豐富多樣,使課堂的實際效果獲得提高。
3.4鋼琴教學中注重多學科知識的借鑒和融合
鋼琴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對演奏技巧和鋼琴知識的學習,鋼琴學習通常會涉及到多個學科和多個方面。教師在指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習鋼琴作品的歷史背景,打通學科障礙,加強多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音樂作品往往是作曲家靈魂的外化,音樂作品中包含豐厚的時代信息,傾訴著作曲家的心境和情緒。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音樂史,學習作曲家的生平,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此外,鋼琴彈奏者有必要學習相關歷史時期的政治、藝術、宗教、經濟、文化等信息,力求對音樂作品獲得全方位的理解,實現(xiàn)多學科知識的融合。
4 結束語
鋼琴教學改革亟需推進,鋼琴教學的改革需充分借鑒全面素質教育理念,在全面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開展鋼琴教學改革。鋼琴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革除已存在的弊端,將先進的教學理念運用其中,提高實際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周璇.基于全面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鋼琴教學改革探析[J].藝海,2014,(11):142-143.
[2]王碩.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研究[J].黃河之聲,2016,(15):48.
[3]張放放.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實踐[J].藝術研究,2016,(3):142-143.
[4]田杰.全面素質教育理念下鋼琴教學改革探索[J].北方音樂,2014,(10):202-202.
[5]魏玲,余田.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實踐[J].大舞臺,2013,(6):144-145.
作者簡介:
陳天,助教,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現(xiàn)就職于河南藝術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