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方友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歸根結底在于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進行提升。面對當下小學生作文中常見的表達單一、套用抄襲、缺乏真實情感等問題現(xiàn)象,相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生活實踐融入課堂并多加思考觀察,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積累,對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進行差異化指導并培養(yǎng)起學生的寫作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作教學 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42
在小學語文的日常教學中,作文板塊一直是一項重要板塊,作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綜合體現(xiàn),它在相應的語文測試中也占據(jù)著較大的比重。因此,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研究,具備著較大的學科意義。與其他知識教學相區(qū)別的是,“寫作教學”很難對學生進行具體而形式的指導,想要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更多地在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長久的積累和練習、提升其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目前常見的學生作文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作文語言及情感表達空泛單一。而目前不少教師奉行的傳統(tǒng)的作文指導策略,并不利于解決當下小學生的作文弊病。因此,筆者本次論文,將針對相應的問題,從引導學生進行日常的生活觀察體驗、大量的閱讀積累以及重視對學生的寫作訓練等層面出發(fā),對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策略進行初步研究。
一、當下小學作文存在的問題
當下的小學生作文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詞匯及表達單一,習慣模仿套用,缺乏真情實感。而這些問題,深層次的追究起來,其實可以歸為以下幾點原因:
(一)學生缺乏充足的生活體驗
由于學生缺乏充足的生活體驗,使得不少作文顯得虛假而空泛,沒有真實的情感基礎。而當下盛行的網(wǎng)絡文化,在為學生提供寫作借鑒的同時,也助長了學生的抄襲套用之風。
(二)是學生缺乏必要的閱讀積累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本身便互為一體,閱讀所帶給學生的思維拓展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正是在寫作中得以實現(xiàn)。然而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課外閱讀環(huán)節(jié)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視,學生閱讀量的缺乏以及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充斥的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學,皆不利于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升。
(三)多數(shù)學生缺乏相應的寫作訓練
缺乏訓練的結果,便是“茶壺煮湯圓——有貨倒不出”。尤其是對于有相關生活經(jīng)驗的學生而言,如果沒有接受過充足的訓練,不會運用恰當?shù)膶懽魇址?,便會使得原本豐富精彩的素材變得平淡無奇。
然而,在目前的小學語文寫作指導中,部分教師并未對以上原因加以重視,而是依舊采用傳統(tǒng)的作文指導模式,即“提出作文要求——介紹范文”的指導模式。若沒有對學生進行長遠的滲透性指導,是不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真正提升的。因此,筆者將在以下的論述當中,對上述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探討。
二、關于小學生作文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課堂融入生活,鼓勵觀察實踐
教師應該將作文指導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鼓勵學生走近生活和自然,對細節(jié)多加觀察思考。藝術從來都是來源于生活,只有引導學生去貼近生活實踐,才能創(chuàng)作出具有個性情感的文章,才能使得文章充實而有內涵。
因此,教師可以努力在課堂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與生活和自然相接觸的經(jīng)驗。比如,在讓學生以“春天”為話題進行寫作前,可以將學生帶出教室,走進學校的草坪和花圃,讓學生感受到身邊的春景;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細節(jié)多加觀察。在筆者的教學經(jīng)歷中,一位學生從一片樹葉入手,仔細觀察了它的經(jīng)絡顏色,進而聯(lián)想到了一片樹葉在夏秋冬春所經(jīng)歷的生活情境,并從春天帶給世界的全新生命力的角度,展開對春天描寫,進而表達出真切的寫作情感。
(二)鼓勵學生閱讀,進行整理積累
對于閱歷尚淺的小學生而言,閱讀能夠帶給他們獨一無二寫作啟發(fā),學生在閱讀中所獲得的無意識的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將在寫作中得到充分呈現(xiàn)。
因此,一方面,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大量有意義的課外閱讀,以獲得思維拓展和寫作啟發(fā)?!坝幸饬x”的閱讀絕不限于一種形式或題材。古今中外,詩歌、童話、優(yōu)秀小說,皆是前人智慧的結晶,能帶給學生不同的社會感悟和情感體驗,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耳濡目染,進而實現(xiàn)達到寫作過程中“文思泉涌”的寫作狀態(tài)。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木偶奇遇記》、《安徒生童話》可以是很好的課外閱讀書籍,對于高年級學生而言,《魯濱遜漂流記》、《泰戈爾詩集》能夠在無意識當中帶給學生寫作啟發(fā)。
另一方面,教師在鼓勵學生進行閱讀的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樹立起積累和整理的意識,即對相關的好詞佳句、閱讀心得、寫作靈感加以記錄和整理,進而為自己的寫作搭建了一個知識儲備庫。在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中,部分學生有著隨身預備“摘錄本”的習慣,除了相關書籍外,他們甚至對富有創(chuàng)意的廣告詞、公園角落的富有文采的提示語加以摘錄。
(三)引導寫作訓練,培養(yǎng)寫作習慣
寫作脫離不了一定的方法技巧,也離不開水滴石穿的量變積累。因此,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寫作情況,對學生加以差異化的訓練和指導,同時培養(yǎng)起學生持續(xù)性寫作的習慣。
一方面,教師應該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差異化指導。低段寫作年級(二三年級)的學生往往情感外露、表達簡單,針對這一階段的學生,教師不應該對其在情感表達和語句措辭上進行苛求,而是應該對其詞語的使用、語句的通暢性加以指導;而面對中段年級(四年級)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對其句型表達、文章結構加以要求。比如針對學生原有的“熟了的稻谷是黃的,風一吹,它們就搖動起來”這一表達,可以讓學生嘗試以下修改:“黃澄澄的是熟透的稻谷,沉甸甸地墜向田里,微風拂動,一波波金色的浪花在田里醞釀開來”。而針對高段年級(五六年級)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對其進行思想以及情感層面的指導,要求學生在作文中傳遞出具有個性的思想和價值情感。
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培養(yǎng)起學生持續(xù)寫作的習慣,鼓勵學生采用日記或周記的形式,對生活中的所見所感加以練筆。這不僅是對學生寫作能力和技巧的鍛煉,更是對學生文學精神和生活態(tài)度的一種培育。只有當學生由“要我寫”的意識轉變?yōu)椤拔乙獙憽?,小學語文中的寫作教學才是真正實現(xiàn)了它的教學意義。
三、結束語
總之,在具有重要意義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在于一蹴而就,而是一項綜合且長期的過程。它要求教師認識到當下學生寫作弊病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從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在生活經(jīng)驗、閱讀積累以及寫作鍛煉等層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而又針對性的指導,這種指導貫穿著整個語文教學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