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玲
摘 要: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教師隊伍參差不齊、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相對單一、小學生上課前缺乏有效的預習、學習熱情不高以及教師教學內容過于追求形式等問題。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永恒主題,教師充分發(fā)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才能讓語文教學取得實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4-00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26
小學語文課程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課程之一,它是我國基礎性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因此,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應該特別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教授學生多少知識,而是通過教師的教學模式調整來使得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并能加以有效運用,才是真正地獲取了知識。但是,現(xiàn)階段,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由于我們對新課程理念理解、領會的偏差,以及實踐經(jīng)驗的缺乏,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出現(xiàn)了許多非語文、泛語文、形式化、低效化的現(xiàn)象,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一、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隊伍參差不齊,教學內容和形式相對單一
目前,我國很多小學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沒有跟隨時代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步伐而顯得落后或者缺乏創(chuàng)新,僅僅依靠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小學語文教師更多的是充當“教”的角色,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沒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生在上課前缺乏有效的預習,學習熱情不高,效率低下
很多小學生在上課前沒有良好的課前學習習慣,教師要求的課前預習作業(yè)內容也是左耳聽右耳冒,導致學生在上課時跟不上教師的授課計劃,或者學得一知半解,課后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課堂的學習效率較低。
(三)教師教學內容過于追求形式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是教師上課講得神采飛揚,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也積極參與教師的授課,整個教學過程進展得非常順利,但是,教師課后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并沒有教師預想得好。實際上,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時采用多媒體教學或者小組討論的方式并沒有錯,核心問題是教師運用這些方法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否符合當時的教學實際。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的時候缺乏對課程內容的深入思考和研究,過分依賴多媒體設備和課堂小組合作討論的模式。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授課教師提升自身業(yè)務素養(yǎng),認真研習教材
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養(yǎng),認真研習所教授的課程內容。教師上課前必須做好課程準備,研讀課程內容,依據(jù)教學的目標來確定教學的重點,認真挖掘重點的課程內容,做到課程內容安排有輕有重,同時,依據(jù)課程的側重點不同,選擇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輔助手段,真正讓學生理解所學的課程內容。此外,授課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轉變教學的理念,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需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地位,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知識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等。
(二)授課教師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提前預習的習慣
教師針對部分學生課前不預習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這種針對性的措施需要依據(jù)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習慣和學習自主性來制訂。比如,可以利用小學生好奇心重的特點,設計一些小問題引導和激發(fā)小學生求知的欲望,以《雷鋒》這篇課文為例,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如:雷鋒平時的生活習慣是什么?雷鋒做過哪些好人好事?雷鋒具有什么樣的優(yōu)秀品質?學生可以根據(jù)這些問題進行閱讀。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探索知識的機會,讓學生置身到學習知識的情境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和探索知識的興趣,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從心理上產(chǎn)生獲取知識的愉悅感,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盡量不做追求形式化的授課方式,課堂教學應追求實際。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學習由外部活動到內部吸收,學習過程中的外化過程實質是學生動口和動腦的過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首先將所學的知識經(jīng)過頭腦的加工,然后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演出來,再到最后的做出來,使學習的知識在實踐中得以鞏固和發(fā)揮,即主觀意識可以在客觀的物質世界中得以有效體現(xiàn)。因此,小學生的教學方法如寫寫畫畫、模仿表演或者設疑答惑都是非常好的教學手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掌握了知識,又享受了學習的樂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又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實際交際的能力。
三、研究結論
有效教學是教學活動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是語文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問題。要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授課教師需要以授課的教材為出發(fā)點,有效轉變教學的理念,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選擇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輔助工具,提升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進而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盧正芝,洪松舟.教師有效課堂提問:價值取向與標準建構[J].教育研究,2010(4).
[2] 張宏斐.新課標下語文課堂提問新思路[J].中國西部科技,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