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蘭
【關鍵詞】 作文教學;練筆;素材;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1—0050—01
每次寫作文,總是有部分學生“無話可說,無物可寫”,這種現象是語文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也是作文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需要對學生進行長時間的寫作訓練,多方面寫作技巧的集中培養(yǎng)和鍛煉,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寫作無話可說的局面。從總體上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積累素材,開闊視野
1. 觀察生活,積累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生活是寫作之源,文章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要想寫好作文,首先要引導學生注重在生活中積累素材,注重觀察,不斷開闊視野。生活就是寫作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而觀察是人們攝取客觀事物的第一扇窗口,它可以獲取第一手材料,是人們獲得寫作素材的主要途徑。只要學生學會觀察,注意觀察,認真體會和感悟,就能發(fā)現生活中的道理,把握事物的本質,視野也會逐漸開闊。
2. 廣泛閱讀,積累素材。朱熹曾經說過:“開卷有益?!苯洺?磿厝粫S富學生的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文學修養(yǎng)。廣泛閱讀一方面可以彌補學生體驗生活的不足,使學生間接地獲得許多寫作素材及對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博采眾長,多方面地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廣泛閱讀不是讓學生大量看作文書,而是鼓勵學生有選擇地讀文學精品,讀大家名著。要讓學生通過讀書,感受生活的真實,一次次地受到陶冶,凈化心靈。
二、加強訓練,勤于練筆
1. 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興趣是人們認識或愛好某種事物的一種意向,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寫作也不例外。興趣濃厚,可激起強烈的積極性。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潛心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調動起寫作的積極性。
2. 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要訓練學生養(yǎng)成好的寫作習慣,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種科學的激勵機制,這就要解決好學生思維導向的問題。除了認真做好作文評改,寫好激勵性評語外,比較有效的辦法是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班內外活動來激發(fā)學生,促使學生通過活動,加強寫作訓練,養(yǎng)成勤于練筆的好習慣。
3. 充分利用教材實現以讀導寫。語文教材中的許多篇章不僅文辭精妙,內容豐富,而且其中的許多寫作方法值得學習和借鑒。教師要根據不同課文、課型,充分引導學生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實行讀寫結合,以讀導寫,教給學生寫作的鑰匙,使學生有法可依,有規(guī)可循。善于模仿是學生的一大特點,他們喜歡模仿他人的一舉一動,以讀導寫正順應了學生模仿的心理特點。
(1)句式仿寫。對教材上的一些語言范例,教師可引導學生在熟讀、理解、領悟的基礎上,寫出與范例相近的結構形式或修辭手法的語言片段。如,排比句、比喻句和一些運用了關聯詞的句子,就可以讓學生經常練習,并積極引導他們在作文中運用。
(2)段落仿寫。教材中有些細節(jié)描寫或片段寫作很有特色,可引導學生在深入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仿寫。如,在教《少年閏土》《一面》時,可指導學生學習課文中描寫人物特點的方法,并引導學生品析課文中人物的外貌描寫,從而使學生掌握寫人物外貌的一些方法:從遠及近、整體到局部,抓特征、表性格。
(3)篇章仿寫。對一些經典的例文,可讓學生深入理解例文,領會和掌握例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方式,讓學生懂得作者為什么寫得這樣好。如,學完《草蟲的村落》這篇課文之后,學生充分感受到作者豐富的聯想,這時,教師可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進行篇章的仿寫。
總之,抓好練筆訓練是鍛煉扎實的作文基本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一切手段調動學生觀察的積極性,堅持在生活中積累素材、掌握方法,加強練筆訓練,堅持在練筆中不斷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幫助學生克服寫作時“無話可說”的困難,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