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雅
學習孔子的《季氏將伐顓臾》和韓愈的《師說》的時間,是高一下學期一段考前,由于高一上學期多數學校仍在寫作記敘文,學生對議論文寫作認識不夠,更別談應付這兩年熱議的時評了。孔子一生周游列國,專門針對各種時政問題向各國國君推銷自己仁政治國的理念;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提倡“文以載道”,“物有不平則鳴”,堪稱時事評論的高手??鬃拥摹都臼蠈⒎ヮ咊А泛晚n愈的《師說》,實在是時評初學者的上佳模板。
一、學習有高度的命題立意
只有用關注社會的大視野去寫時評,使自身的價值判斷與時俱進,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呼應時代需求的責任感,時評的觀點才會與眾不同,并能推動這個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季氏將伐顓臾》中,冉有、子路問孔子同不同意攻打顓臾時,孔子的回答完全是站在國家的高度來評論這件時事的:對無過錯的附屬國發(fā)動戰(zhàn)爭是不仁義的,會使魯國受輿論的譴責;侵略的模式不可能得到民心,應修文德來使百姓到來,方可真正使魯國實力增強。韓愈的《師說》也一樣,面對“不從師”“恥于從師”的不良現象,他憤怒不滿,在批評時弊、揭露惡果的同時,他從自身做起,破除時弊,不顧流俗的非議和恥笑,熱情有禮地鼓勵向他請教的人,努力提倡“師道”思想,《師說》正是這種努力所產生的一篇具有進步意義和解放精神的文章。
學生習作審題時,往往只從“小我”出發(fā),導致視野狹窄,立意不深。如, 2016年廣東省模擬考作文,大多數學生看到任務欄中“面對小卜的就業(yè)選擇,你會給出什么建議”,就從個人利益出發(fā)選擇進外企或選擇自主創(chuàng)業(yè);若能站在國家的需求通觀整則材料,這其實是就業(yè)選擇與社會價值、個人價值的關系,學生若能拋卻“精致利己主義”思想,以最大程度地為社會貢獻力量為原則來選擇職業(yè),立意想必更受命題者青睞。
二、學習邏輯清晰的論證思路
同時,孔子的駁論法和韓愈的對比論證法,使文章論證邏輯思路清晰,通過學習可以解決學生寫時評時思維盲目發(fā)散的問題。
學生初寫時評時,常犯的毛病是論點不夠鮮明,想到哪里寫到哪里。如,小卜職業(yè)選擇一文中,不少學生先寫自己選自主創(chuàng)業(yè),寫不下去了就寫選當教師不好,再寫選進外企不好,看字數不夠就折回頭再寫自由創(chuàng)業(yè)的好處。文章講究 “意在筆先”,初學者最好規(guī)規(guī)矩矩圍繞一個論點進行擺事實講道理,孔子的駁論法和韓愈的對比論證法是使文章論證邏輯思路清晰的上佳寫作模板。
在《季氏將伐顓臾》中,孔子始終圍繞“季氏伐顓臾是錯誤的”這一觀點展開分析。先提出觀點:對無過錯的附屬國發(fā)動戰(zhàn)爭是不仁義的,會使魯國受輿論的譴責。接著開展駁論分析:反駁錯誤論調一“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嚴肅指出,輔助的大臣有錯,在其位須謀其政,指出決策者的錯誤是職責所在,不容推脫;反駁錯誤論調二“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指出,一切都是借口,用借口掩飾攻打的野心是錯誤的。最后正面指出:侵略的模式不可能得到民心,應修文德來使百姓到來,方可真正使魯國實力增強。
常人看問題,因為利益所系和見識所限,常常習慣于只看到問題的某一面,偏好于片面評論。駁論法則主張“心中存?zhèn)€假想敵”,設想對方會怎樣反駁自己的觀點,然后針對對方的謬論或錯誤觀點,進行反駁,更加強有力地證明自己的觀點,正如魯迅說的“正對‘論敵之要害,僅以一擊給予致命的重傷”。駁論文一般破立結合,將問題說得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辯駁的邏輯力量。
在《師說》中,韓愈圍繞“師道”思想展開對比論證,主體部分正反對比——正面論述從師的重要性和擇師的標準,反面指出不從師的錯誤態(tài)度和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造成的危害。在批判不從師的危害時,用對比的方法分三層論述:第一層,展開了縱向比較,把“古之圣人”“從師而問”和“今之眾人”恥學于師作對比,指出是否從師是圣愚分野的關鍵所在;第二層,展開橫向對比,以為子擇師而自己不從師作對比,指出“小學而大遺”的謬誤;第三層,同樣是橫向對比,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作對比,指出不從師已引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惡果。
正像白色與黑色放在一起時,更能反襯出一種顏色的純正,更能讓人感受到那種顏色的鮮明特征。說理也一樣,通過正反縱橫對比,更能加深人們對某個道理的理解。
孔子的《季氏將伐顓臾》和韓愈的《師說》,在審題立意、論證思路、引用舉例等方面,確實有值得稱道的地方。尤其是兩文不深奧難懂,完全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的范例,從借鑒的角度說,實為學生初學寫時評的上佳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