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育觀念和家長對學校的要求也隨之發(fā)生相應的變化。現(xiàn)如今,新課改下的核心理念也變成了“以學生為本”。因此,無論社會如何變化,教育制度如何更改,教職人員應該找準方位,努力將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做好。本文將對新課改下的小學班級管理工作進行簡單的探討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班級管理工作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事物都需要不斷地跟隨其步伐逐漸提升品質(zhì)。在這大數(shù)據(jù)時代,社會需要更多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來維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加快社會進步的步伐。教育也如此,在良好的經(jīng)濟背景下,學校的資源也在不斷的豐富,新課改則要求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無論是教職人員還是學生,都應當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最大程度地將班級管理工作做好。但在管理工作進行的過程中,相關人員不得不對其間出現(xiàn)的問題和現(xiàn)象加以重視,以此解決問題,為今后管理工作的發(fā)展做好鋪墊。
一、原始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特點
其一,班主任實行全權包辦制度。人人都說小學班主任最為輕松,但現(xiàn)實卻并非如此。多數(shù)的小學班主任總是抱怨工作太多,上班太累,堪比全職保姆。究其原因,就是管的太多,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作用,自己將所有工作包攬,不給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將自己的休息時間用于班級繁雜的瑣碎之事上,自然會覺得辛苦。
其二,班主任實行自由放任制度。與以上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全權放任,在相對民主的情況下,實行班級完全自由制度。在法律的限制條件內(nèi),給學生自由發(fā)展,自主管理的權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奇思妙想能力和培養(yǎng)自主生存的能力,但卻事倍功半。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學生畢竟還處在小學期,心智并不成熟,他們會朝著自由散漫,找不到自我價值的方向發(fā)展。
其三,班主任實行“唯我獨尊”制度。這樣的班主任多半是嚴厲的那一類,總是將自己的命令作為學生學習的標準,容不得半點忤逆之意。學生在班主任的手中就像是木偶玩具一般,任由其操控,學生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以他們的觀點來說,這樣子教育出來的小孩子乖巧聽話,是調(diào)皮搗蛋的小孩子的榜樣,也是家長老師所喜歡的類型。但學生本身卻并不是這樣的想法。
其四,班主任實行強力監(jiān)管制度。人們耳熟能詳?shù)囊痪湓挶闶恰皼]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班主任的腦中始終堅持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學校有校規(guī),班級也有班規(guī),無論什么場合,總得有一定的明文規(guī)定學生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而學生則應該無條件的服從學校和班級的規(guī)定,針對每一條規(guī)定對學生進行評獎與懲處。而這樣的監(jiān)管卻讓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班主任的主導地位。
這樣的教育,嚴重影響了學生心智和腦力的發(fā)展,形成一種不太健全的人格。因此,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制度也進行了相應的更改,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出現(xiàn)了一批較為與眾不同,相對全面發(fā)展的小學生。只有注重以學生為本,才能把班級管理工作做得越來越好。
二、新課改下的小學班級管理工作
首先,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改變管理觀念,以學生為本。以往的教學也有可取之處,比如教育學生如何學習知識,如何使用技巧以及如何思考等等。新課程的改革在此基礎上,還進行了改進,更加著重于如何讓學生認識自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一改以往班主任牽著學生走的管理常態(tài),積極實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理念,充分發(fā)揮班上班干部的聰明才智,共同管理班集體,努力創(chuàng)建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營造健康向上的學習氛圍。
其次,在管理工作中更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新課程改革之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再要求只是上下級的關系,還需要平等對待彼此。教師在管理班級的情況下應當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對自己班級里的學生負責,尊重學生的決定和獨特想法。教師在班級里的職務應當不再是領導者,而是陪伴者,陪同學生一同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蛘咧敢麄兊膶W習方向,避免誤入歧途。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學生的能力,將其主體地位體現(xiàn)出來,營造積極向上,合作融洽的師生小家庭氛圍,共同管理這個小家庭。
再次,在管理工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精神。叔本華曾說:“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遜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yè)?!睕]錯,獨木難成舟,勢單力薄的人難以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上生存,因此,需要不斷的擴大自己的力量,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才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所以在管理班級的工作中這是個不可忽視的工作,要從小學生開始抓起,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班集體則是小學生初次體驗什么是合作的良好平臺,如平時打掃衛(wèi)生時,男女搭配干活,互幫互助,既減輕了大家的負擔又節(jié)約彼此的時間。又比如在兒童節(jié)參加團體比賽時,班級里的學生共同準備,一起迎接挑戰(zhàn),團結一體,共同進步,共同分享獲獎時的喜悅,讓學生明白團結的意義及其無形中巨大的力量。
最后,在管理工作中搭建交流的平臺。交流是使得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也會有交流的代溝,但也并不是沒有回轉(zhuǎn)的余地。倘若教師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及其家長的角度去思考學生的問題,在某些程度上,會相應的減少麻煩的產(chǎn)生。因此,新課程改革下要求學生和教師之間,教師和家長之間要有良好的溝通交流,從而及時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有效的解決問題。一方面,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可以讓課程進度有一步的提升,還可以讓學生的心智漸漸成熟;另一方面,教師和家長的交流可以讓教師適時掌握學生的情況,對癥下藥,同時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情況。兩者相輔相成,在學校與家庭中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三、總結
總而言之,班主任應當為班級負責,向各級人士請教,找尋合適的班級管理制度,營造和諧的學習相處氛圍。同時更應當注重與學生、家長的交流,畢竟交流是人類相處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但同時還應注意到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不是教師一個人在起作用,還需要學生的合作配合,才能使得整個班集體團結一致,共同完成班級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王保國.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之我見[J].學周刊,2012(15).
[2]楊振厚,代麗華.小學班級管理中的人文主義教育觀念的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9).
[3]李雯婧.論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策略轉(zhuǎn)變[J].文學教育(中),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