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良群
【摘 要】“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背鲎员R梭之口的這句話是說學生必須有充裕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地發(fā)展其心智能力。因而教師要學會“懶一些”,教師在時間上要給學生“讓路”,做一個善于浪費時間的政治教師。
【關鍵詞】課堂自由;作業(yè)設計;主動反思
“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边@句話出自盧梭之口,由我們今天的許多耳朵聽來,簡直是謬論。然而,盧梭自有他的道理。在希臘人看來,學生必須有充裕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地發(fā)展其心智能力。今天許多家長和老師唯恐孩子虛度光陰,驅迫著他們做無窮的功課,不給他們留出一點兒玩耍的時間,自以為這就是盡了做家長和老師的責任。盧梭卻問你:什么叫虛度?快樂不算什么嗎?整日跳跑不算什么嗎?如果滿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虛度,那就讓他們虛度好了。
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最低要求是教師與學生的相互溝通。從信息論的角度看,這種溝通包括信息的傳遞、接受、加工的動態(tài)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離開了學生的參與,整個過程也就難以暢通了。筆者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深深體會到:教師講解越完整,教學效果不一定越好;相反的,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結合教師的指導,放手讓學生自主、愉快地參與教學活動,就會使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發(fā)展。
一、課堂適時布白,演繹別樣精彩
“布白”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手法,是指為了更充分地表現(xiàn)主題而有意留出空白。在課堂上適時布白,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把情境所帶來的感受加以回味、思考、內化,能形成“無聲勝有聲”的境界。但是,不少政治教師包括筆者在課堂上總是“細針密線”,唯恐留下空白浪費時間,或以自己的領悟強加于學生;或用教參的答案固定教學方向,限制學生個性的自由發(fā)揮;或以個別學生的悟取代大多數(shù)學生的悟——這種做法表面上看節(jié)省了時間,實質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扼殺了學生的思想活力,難以實現(xiàn)教學目的。
教師不妨學會“懶一些”,教師在時間上要給學生“讓路”。這里強調的“懶”,表面是教師的隱退,實則意味著引領和提升,恰恰代表著頭腦的“勤”。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主要陣地。因此要想上好每一節(jié)課,首先必須認真?zhèn)湔n,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同時還要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并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采用適當?shù)慕虒W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布置預習作業(yè)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簡潔明了的預習要求,學生一看內容很少又簡單,就會認真去做,自然預習目標達成了。若想真正讓學生動起來,教師必須要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工作,把課堂可能發(fā)生的種種情景預設出來,每個細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設計的周密,才不至于在課上浪費大量的不必要時間,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比我們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效果要好得多,課堂氣氛也能活躍起來,學生更愛學了,興趣有了,效率當然就高了。
二、作業(yè)以逸待勞,靜待煙波浩渺
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覺,當學生年級較低時,學生負擔較輕,學生學習分數(shù)較高,而當學生年級升高了以后,學生負擔加重,學生學習分數(shù)總體上有越來越低的趨勢,也就是學生學習越來越難了,這是什么原因呢?
高中學生從早上七點一直學到晚上九點半,除了上課大量的時間花在了作業(yè)上,卻感覺收效甚微。我們不妨來嘗試著給我們的政治作業(yè)做一做“加減法”,合理把握政治作業(yè)的度,把握政治學科的特點,通過合理取舍,讓政治回歸本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騰出自由時間去慢慢消化知識。
(一)減——淘盡黃沙始得金
(1)減盲目隨意重復單一的作業(yè)。對于沒有很好的鉆研教材,沒有調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布置的各種復習資料上魚龍混雜的作業(yè)一律減去;缺乏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的作業(yè)果斷舍棄。
(2)減“一視同仁”的作業(yè)。教師一般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讓學生“平等”地完成老師每天所布置的作業(yè)。這樣,學習好的學生感覺“吃不飽”,水平一般的學生難以提高,學習困難的學生“吃不了”。
“減”是為了“增”,在作業(yè)中的“減”正是為了提高作業(yè)質量,增強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以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yǎng)。那么我們在課后作業(yè)中還要“增加”些什么呢?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巧妙地做好“加法”。
(二)加——天光云影共徘徊
(1)加一點習慣。良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作業(yè)布置中,老師應該注重對學生預習習慣和復習習慣的培養(yǎng)。在預習方面,要求學生大致把握上課內容的框架、簡單整理出知識體系。復習方面則具體落實在作業(yè)上,要求學生在進行復習之后再脫離教材、筆記完成作業(yè)。
(2)加一點個性。作業(yè)設計要改變過去那種形式單一、內容枯燥、機械重復、一刀切的做法,充分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梢栽O計一些彈性作業(yè),讓學生主動去選擇。如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yè),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作業(yè)去做,或者學習小組成員互相命題,自選答題,也可以自己命題自己答題。
人們需要改變一種觀念:知識不是學生保存在頭腦里的存貨,一旦教師提出要求,學生就應當拿出來給他看。實際上更重要的是要學會運用知識,要引導學生不能只看見一棵單獨的樹,而應該看見整個森林。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具備的品質:求知的愿望,認識的需要,使自己今天的精神生活,比昨天更加豐富。
三、只為成功想辦法,不為失敗找借口
在美國,有一所著名的學校,叫西點軍校?!皼]有任何借口”是西點軍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是西點軍校傳授給每一位新生的第一個理念。它強化的是每一位學生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懂得:學習上是沒有任何借口的,失敗是沒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沒有任何借口。
學習反思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過程進行審視、分析和拷問的過程,是對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經驗的概括、歸納和轉化,并對學習過程與結果的評價,是一種通過提升學習者的自我察覺水平來促進能力和知識提升的途徑。然而,學生學習反思一般不易自然發(fā)生,它需要學科教師通過適當?shù)姆绞絹碚T發(fā)或促成。在這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偷懶”,讓學生自己及時查找問題所在,糾正自己的錯誤思維。
為此我要求每一名學生準備一本錯題集,具體包含三個部分:①錯誤原因的查找。不同的錯誤用不同的方法解決。②針對性的練習。在訂正好題目之后,自己可以就相關的知識點,找一些題目進行練習,在練習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③以后如何避免類似錯誤作為本題最后的反思與小結,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將薄弱環(huán)節(jié)變成自己的強項。
怎樣衡量一個老師的成敗呢?關鍵不在于自己取得了什么樣的成績?!皯小苯處熞材芙坛觥扒凇睂W生,該“懶”就“懶”,該“放”就“放”。教師要學會“懶”,卻代表著頭腦的“勤”。如何把握好“勤”中偷“懶”,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的,擺在前面的將是一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過程。但只要我們敢于把時間交給學生,一點點指導,一點點鼓勵,相信事情會越來越好。前提是相信學生,相信他們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3]厲佳旭.《做教育的清醒者》.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