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懿芳
摘要:我們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主體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以致用,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質(zhì)與運用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英語教學方式是靈活多變的,只停留在課本的幾個簡單的功能句上是不夠的。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要培養(yǎng)學生英語的綜合能力就要想辦法引導他們盡量擴大對英語的接觸面和運用面。以下是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一些具體嘗試和體會。
關鍵詞:小學英語;參與教學;主體能力
一、在參與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投入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的全部學習活動,都伴隨著他們各種情緒、情感的參與。積極的情緒和情感會使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能調(diào)節(jié)學生為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所作的意志努力。英語教學不僅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活動,同時也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在有限的四十分鐘課堂教學中,最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直接影響教學的成功與否。課堂上那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情景便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磁場,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和積極性的源泉,是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與學生之間交際的向?qū)?。英語是一種交際工具,我認為學生學習英語最終是為了交際,實現(xiàn)它的交際功能。例如在教單詞big與small這一對反義詞
時,我畫了一個大西瓜和一個蘋果,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這兩個詞的中文意思。由這幅畫引發(fā)開去.我要求每位學生用這一對反義詞進行詞組練習。話音剛落,孩子們便說開了:a big watermelon(一只大西瓜),a small apple(一只小蘋果);a big pineapple(一只大菠蘿),a smal]pear(一個小梨)。這樣一來,學生的交談欲望便被激發(fā)起來了。他們有的邊畫邊說,有的用他們帶來的教具進行語言訓練。在教授句型“What colour is”時,同學們在精心布置的五顏六色、妙趣橫生的課室中,邊看邊說:The ear is black.Theapple is red.The banana is yellow.同學之間互問互答。大量的語言訓練機會,使他們的思維在每一節(jié)課中得到了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的快樂體驗,從而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在參與中培養(yǎng)語感,提高聽說能力
學習英語的人通常都會埋怨沒有好的外語環(huán)境,無法受到語言影響。但我覺得這不是外語學習者的障礙。
多留心身邊的事物,想辦法多接觸我們所學的語言。比如,給學生推薦一些好的語音磁帶;或者建議他們收聽收看一些英語電臺電視臺的節(jié)目;又或者在生活中遇到講英語的外國朋友,提醒他們不要輕易放過與其談話的機會。在這些情形下,我鼓勵學生多運用復述的手段來學習。復述一切你所聽到的感興趣的話,使其成為自己的語言,而且鼓勵“現(xiàn)炒現(xiàn)賣”,一有機會就使用出來,感受掌握英語的成就感知優(yōu)越感,激勵自己進一步學習。這一方法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有較大的幫助。
三、在參與中發(fā)掘?qū)W生的主體能力
小學生的表現(xiàn)欲較強,英語對于他們來說是一門新鮮的語言,學了一點,能說一點,他們就有想表現(xiàn)表現(xiàn),露一手的沖動。為了滿足他們的要求,給予他們鍛煉和感受成功的機會,我在每周的聽說課中總要安排一些時間給學生表現(xiàn)一下,主要采取以下的方法。
一是引導他們對一些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談論,我們把這叫作“topic talking”。如遇到中秋節(jié)、春節(jié)談談他們愛吃愛玩的東西;或者在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說說自己的父母親;又或者在國慶時,談談我們的祖國;在六一節(jié)談談自己和朋友等。通常這些話題不要求長篇闊論,能說多少說多少,每人談一兩句也行。例如,在談國家這一話題時,有學生開頭說“China is ourcountry.She is very beautiful.”而其他學生就會接著往下說“We have the Great wall長城)”,“Chang Jing River andYellowRiver are very long.They are our MotherRivers.”……在談話的過程中,既可豐富他們的知識,又在實踐中增強了語句的運用能力,感受到能用英語表達思想的成功和喜悅,激發(fā)英語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
另外,喜歡聽故事和講故事也是小學生的特點。故事給予他們最富想象的空間,因此,我嘗試把這一空間充分利用起來,既可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又能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發(fā)展。
除了鼓勵他們多閱讀學著復述故事以我還讓學生發(fā)揮想像講故事。我通常找一些淺顯易懂且有意思的童話故事或寓言故事給學生講,但只講前面一部分,留下結局讓他們按自己的意愿順著思路往下講,教師可在詞句上給予幫助。這樣,在他們感興趣的形式中很自然地操練和學會使用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另外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力。
這兩種形式對于學生的語句表達能力都是很好的鍛煉,但起初可能我們會擔心這要求是否太高。后來,在實驗中我發(fā)現(xiàn),興趣和鼓勵是最大的動力。在聽說課前我會把下周的主題預先告訴他們,給他們準備的時間,然后鼓勵他們通過閱讀、查找資料和詢問別人等方法去組織自己的語言材料。通常,他們在課上都有超出預料的表現(xiàn)。因此,我們應該大膽地把學習時間交給學生,培養(yǎng)他們的主體能力,發(fā)掘他們的主體潛能。
四、超前參與的主體能力培養(yǎng)
對于初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閱讀有較大的難度。但閱讀對于增強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又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我鼓勵學生及早閱讀、建議他們選一些圖文并茂,故事性、趣味性較強的易于理解的初級閱讀材料。在此過程中注意傳授一些閱讀理解和查找詞典的方法,幫助他們培養(yǎng)起初步的閱讀能力。通過閱讀,增加了學生的詞匯量和語句量,開闊了他們的眼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提高。有些學生能夠把感興趣的故事復述出來;還有些學生已開始了模仿寫作,如寫自己的新書包、鉛筆盒,寫寫自己父母親、朋友,介紹一下自己的家庭、學校等。只要他們有超前的表現(xiàn)我都給予他們在班上表露的機會,讓他們把自己寫的東西讀給全班聽,從而激勵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傊?,閱讀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有很大的好處,應從初級階段開始。
我認為作為外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要多想辦法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zhì),大膽讓學生參與,在參與運用中鍛煉和培養(yǎng)英語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