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姝雯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過于注重情感熏陶,忽略知識基礎技能傳授;過于注重學生的互動體驗,缺乏理性引領與評價;過于注重教學形式,缺乏教學智慧,偏離語文教學內容,這些問題值得反思。
【關鍵詞】小學語文 新課改 教學反思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在教學中為了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顯示自己的教學水平,順應新課改等,開始采取各種方法給予學生主動權,從而使得小學語文花樣雖多,但教學效果不顯著。在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新背景下自己對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的認知和見解。
一、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密切聯(lián)系生活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的課堂也漸漸地發(fā)生著變化。作為一線的老師,在教學中應挖掘和利用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巧妙地將課堂教學引向生活,注重課堂之源――生活。
(1)尊重生活,關注動態(tài)生成。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論啟示我們:一個自呱呱墜地而長大有為,在語言發(fā)展的過程中,其思維、認知、情感、語言、詞匯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對語言的感受、認知、學習、發(fā)展,是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最具有魅力與滲透力的,課堂教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學生就會學得活潑生動。以教學《坐井觀天》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本想讓學生說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麗的景色,讓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豐富多彩,進行思維的拓展。但一位學生卻說青蛙可能看不到這樣美麗的景色。我讓他說出了原因――環(huán)境被污染。這位學生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就來源于他的生活體驗,對生活的關注。而這一石卻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舉手,說出了現(xiàn)在環(huán)境受到了破壞的種種情況。
(2)感悟生活,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就孕育著靈感和熱望。語文源于生活,讓學生從語文中去尋找生活、感悟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這是實施語文教學的一個出發(fā)點。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點燃靈感的火花,感悟生活,從生活之水中激起靈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積累,就有靈感的迸發(fā)。
(3)回歸生活,演繹精彩課堂?!罢Z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確,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語文;生活中處處洋溢著語文氣息,學習語文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還是以教學《坐井觀天》為例,我把握契機,提出“那么我們能不能用什么好辦法來挽留小青蛙呢?讓它安心快樂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庇纱苏归_了一番激烈的討論。從而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體驗,重視社會實踐活動,關愛自然,人與環(huán)境的和諧發(fā)展,協(xié)調生存,促進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為人類正是自然界的精靈,人類如果不能與自然界協(xié)調發(fā)展,人類就會遭到自然界無情的報復而最終毀滅了自己。老師讓學生在一個廣闊的天地中,積極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二、小學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p>
(1)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翁,而教師卻成了課堂的發(fā)現(xiàn)者、開發(fā)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當中教師自始至終不要去干涉學生的學習行為,而要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教師只是在規(guī)范學生學習行為,維護課堂秩序方面,作適當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fā)言,抒發(fā)對課文的感悟與質辯,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只有讓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才能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成了他們學習的演練場。
(2)以學生為主體,就應該采用開放式的課堂。開放式課堂教學法不是指某種具體的課堂教學方法,也不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簡單地綜合運用。開放式課堂教學法的實質是把課堂教學看做是創(chuàng)造性“施教一學習”行為,把課堂教學看成是教師和學生這兩個不同的主體為中心的活動耦合起來的全方位開放的“人一人”自組織系統(tǒng)。開放式課堂教學法追求的是課堂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課堂教學管理過程的效益化和科學化以及課堂教學輔助系統(tǒng)的合理化,目的是使課堂教學系統(tǒng)結構優(yōu)化,達到外部適應與內部和諧,實現(xiàn)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智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標。
三、教師要積極參加學校各類教科研活動,提高自身素質
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力求打破傳統(tǒng)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可采取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tǒng)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lián)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
(2)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fā)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總之,小學語文教改的路程還很漫長,教師應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地提升。今天的我們正在逐步地掀開新課改的“蓋頭”,總而言之,要利用課改的有利時機,多動腦筋,勇于探索,讓學生在緊張活潑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語文,讓多才多藝的高素質的教師培養(yǎng)出更優(yōu)秀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錢動水.用“合二而一”思想指導小學語文教學[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