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陳國梁+齊向英
摘 要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互助,通過互相切磋掌握孟德爾兩大定律的相關考點和解題思路,并通過歸納和整合考點和思路,使學生將這部分知識進一步的內化,以便于學生應用時再提取。
關鍵詞 交流生成式 教學設計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3.029
Abstract Communicate with mutual aid group as a unit, through the relevant test each other to grasp Mendel's two laws and problem-solving ideas, and through the induction and integration test and ideas, so that students will further internalize this part of knowledge, to facilitate students' application and extraction.
Keywords communication generation; teaching design; Mendel's Pea Hybridization Experiment
1 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第一章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教材第一節(jié),通過性狀分離引出分離定律并對分離定律進行解釋得出其實質。第二節(jié)通過為什么會出現新的形狀組合?進行討論得出遺傳學的第二大定律自由組合定律。這一章是關于遺傳的基礎,為后面學習人類遺傳病做好鋪墊,在整本書的學習進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2 學生分析
本節(jié)課是針對高一學生學完第一章內容后的小節(jié)課,雖然孟德爾的兩大定律已經學過,但是學生對于兩大定律及其相關概念理解不徹底,此外這部分內容和數學的排列組合,概率緊密的聯系起來,使得學生很難應對自如的完成習題。
3 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從生物多樣性的西雙版納引入,通過視覺上的刺激讓學生自主完成習題,以小組之間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對習題的考點及其解題思路掌握,并通過對考點的歸納的同時發(fā)現自己的過失,合理的進行歸因。這種教學設計是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使知識可以相互借鑒;使學生通過互相切磋提高合作意識,歸納和整合知識的能力。
4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說出性狀、基因、交配方式和性狀分離等概念的含義及其區(qū)別。
能力目標:能運用基因的分離規(guī)律和自由組合規(guī)律內容和實質,推斷性狀的顯、隱性關系及基因型、表現型的相關計算并進行假設演繹推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深層次的掌握孟德爾兩大定律,進一步體驗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5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對于孟德爾兩大定律考點的總結和不同考點解題思路的掌握。
難點:將總結歸納的考點和解題思路靈活的應用。
6 教學過程(表1)
(1)下列有關生物遺傳學的說法中正確的是C
A具有顯性基因的個體一定表現顯性性狀
B顯性個體的顯性親本必為純合子
C隱性個體的顯性親本通常是雜合子
考點:概念的考查(形狀類;基因類;交配類;兩大定律的實質等概念考察)
(2)蘿卜花有紅、白、紫三種顏色,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以下是三種不同類型雜交的結果:
雜交類型→子代表現型及數量,下列關于雜交結果敘述錯誤的是C
紫花╳紅花→398紫花 395紅花
紫花╳白花→200紫花 205白花
紫花╳紫花→98紅花 190紫花 94白花
A紅色與紅色雜交,后代都是紅色
B白色與白色雜交,后代都是白色
C紅色與白色雜交,后代既有白色亦有紅色
D要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需用紫色與白色雜交
考點:親代基因(表現)型及比例正推法 /反推法子代基因型(表現型)及比例
(3)小麥的抗銹對感銹為顯性,讓雜合抗銹病小麥連續(xù)自交,F5播種后淘汰感銹病類型,則長出的抗銹病植株中純合子占31/33
考點:雜合子連續(xù)自交
(4)已知果蠅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對相對性狀,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將純種的灰身和黑身果蠅雜交,F1全為灰身F1自交產生F2,請問:
取F2中的雌雄果蠅自由交配,后代中黑、灰身果蠅的比例為1∶3
取F2中的雌雄果蠅自交,后代中黑、灰身果蠅的比例為3∶5
將F2的灰身果蠅取出,讓其自由交配,后代中黑、灰身果蠅的比例為1∶8
將F2的灰身果蠅取出,讓其自交,后代中黑、灰身果蠅的比例為1∶5
考點:交配方式的區(qū)別
(5)某種植物的果皮有毛和無毛D、d果肉黃色和白色F、f為兩對相對性狀,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獨立遺傳。利用該種植物三種不同基因型的個體(有毛白肉A、無毛黃肉B、無毛黃肉C)進行雜交,如下所示為實驗結果:
實驗→親本→子代
實驗1→有毛白肉A╳無毛黃肉B→有毛黃肉:有毛白肉為1:1
實驗2→無毛黃肉B╳無毛黃肉C→全部為無毛黃肉
實驗3→有毛白肉A╳無毛黃肉C→全部為有毛黃肉
(1)果皮有毛和無毛這對相對性狀中的顯性性狀為 有毛,果肉黃色和白色這對相對性狀中的顯性性狀為 黃肉
(2)有毛白肉A、無毛黃肉B和無毛黃肉C的基因型依次為DDff、ddFf、ddFF
(3)理論上講,若無毛黃肉B自交,下一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無毛黃肉:無毛白肉=3:1
(4)理論上講,講若實驗3中的子代自交,下一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有毛黃肉:有毛 白肉:無毛黃肉:無毛白肉=9:3:3:1
(5)實驗2中得到的子代無毛黃肉的基因型有ddFF、ddFf
考點:顯隱性的判斷;親代基因(表現)型及比例 正推法 /反推法 子代基因型(表現型)及比例;純合子和雜合子的鑒定。
(6)蠶的黃色繭Y對白色繭y是顯性,抑制黃色出現的基因I對黃色出現基因i為顯性,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現在用雜合白色繭YyIi蠶相互交配,后代中的白繭與黃繭的分離比為13:3。
考點:9:3:3:1的變型
參考文獻
[1] 徐勝媛.初中生生物前科學概念探查及其轉變的實踐研究[A].南京師范大學,2012:60.
[2] 雜合子連續(xù)自交后代中各類型的比例DB/OL.2015.1.
[3] 張學林.淺析哈迪-溫伯格定律的變式巧用[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10):208.
[4] 2016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生物(全國卷2參考版)DB/OL.2016年6月:第11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