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鳳
摘 要:要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必須抓好應用題的基礎教學。文章從豐富啟發(fā)式的提問、使學生的興趣跨越到尋覓真諦的境界,富有鼓勵式的提問、讓學生在課堂上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靜心設計練習、使學生興趣得以提高三方面,研究如何在生活趣味游戲中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關鍵詞:生活游戲;數學學習;培養(yǎng);興趣
中圖分類號:G421;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5-0040-01
解答解決問題是學生研習的難點,特別是一二年級的學生更會感到困難。文章根據一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在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運用注重多樣化生活游戲等策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一、豐富啟發(fā)式的提問,使學生的興趣跨越到尋覓真諦的境界
小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都非常強,要使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上升為謀求揭示科學知識規(guī)律和真諦的情操和志向,教師一定要精心培育和指導。因此,教師要抓住教學中提問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努力使語言簡練、準確,邏輯性強并富有啟發(fā)性。如在講完乘法應用題后,教師出了一道用加法做的應用題。1)1個花瓶有6朵花,5個花瓶一共有幾朵花?2)1個花瓶有6朵花,另外2個花瓶有5朵花,一共有幾朵花?教學中以生活趣味游戲為導向,學生說了每道題的做法之后,教師問學生:這兩題的問的詞語是不是一樣的,為什么做法卻不一樣?隨后,學生把兩題的結構和區(qū)別說了出來,并對乘法和加法的意義有了更深的了解,明白了加法和乘法都是求和的,不一樣的是: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法的和,加法是求任意加數的和。通過教學實踐,教師感受到了只有豐富啟發(fā)式的提問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有興趣的問題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讓學生主動學習。
二、富有鼓勵式的提問,讓學生在課堂上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啟發(fā)性的精髓是激疑。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有問有疑,疑是學生動了腦筋的成效。有問就會有探究,有探究就會解決疑難,學生由存疑到問疑,再到解疑,可以促進他們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在數學課堂上,教師經常啟發(fā)學生:誰有不同的想法?哪位學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如在講完“二年一班有48名學生,每8人一隊,全班一共能分成幾隊?每個隊再分成兩個小組,平均每個小組有幾個學生?”這道題后,有的學生問:為什么8在第一問里當除數,在第二問里又做被除數呢?這時,教師要把握機會讓學生們進行討論分析,每個人都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當學生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師要對他們進行表揚和鼓勵,讓他們認真地思考問題,并主動提出問題。這樣,在以后的教學中,就會經常出現學生們各抒己見、熱烈爭論、共同解疑的場面。
三、靜心設計練習,使學生興趣得以提高
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注意多樣性。當學生在理解了概念,并掌握了解答應用題的方法后,教師除了設計補充條件、補充問題的練習外,還應重視啟發(fā)學生編題。這樣可以使學生知道應用題來源于實際,并不十分神秘。既能讓學生從思想上解除害怕應用題的顧慮,同時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解決問題的概念,掌握解決問題的結構,培養(yǎng)學生把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的能力,提高解題的技能技巧。而且學生從被動做課本中的題發(fā)展到自己主動編題,充分調動了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在編題教學中,教師是這樣指導的:
A.根據實物演示和趣味游戲為主進行編題。在講解除法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有10朵花,每6朵捆成1捆,能捆成幾捆?教師要求學生們看老師動作的過程編出一道應用題。第一個學生編:共有10朵花,5朵捆成1把,可以捆成幾把?教師先給予肯定,然后啟發(fā)學生:還可以把“把”說成什么?學生說,還可以說成“束”。教師又說,誰還有不同的編法?于是學生又編出:5朵花是1束,現在有10朵花,一共能編成幾束?這樣,就把下一個例題引出來了。學生對這樣的練習感興趣,愿意動腦筋思考,因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B.根據游戲進行編題。出示圖畫,3人拍球3人跳繩。學生共編出6道應用題1)操場上有3個學生拍球,3個學生跳繩,一共有多少學生? 2)操場上有6個學生活動,拍球的有3人,剩下的跳繩,跳繩的有多少人?3)操場上有6個學生活動,跳繩的有3人,剩下的拍球,拍球的有多少人?4)學生們參加體育活動,每組3人,兩組一共幾人?5)有6個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平均分成兩組,每組幾人?6)有6個同學參加體育活動,3人一組,能分幾組?編題后教師對肯動腦筋的學生加以表揚和鼓勵,使他們積極性更高。而一些較差的學生一看這幅圖能編出那么多題,也產生了興趣,躍躍欲試。下課了,有的學生余興未盡,走到講臺前圍著教師,讓教師聽他編得對不對。
四、結束語
總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信息,鼓勵學生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并學會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從而感受數學的應用。同時,教師只有讓學生學會應用,才能促使學生在生活中不斷探索數學的應用價值,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樂學會學,在學習中進步。
參考文獻:
[1]張芳琴.利用數學“美”的因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揭示數學美的教學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3(01).
[2]李光樹.小學數學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