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 趙宇昕
摘要:互動式教學法是由社會互動理論發(fā)展而來的一種教學方法,目前已經(jīng)得到國內(nèi)外教育界專家學者的廣泛認可。該教學方法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尊重學生的發(fā)展個性和學習規(guī)律。將互動式教學法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中,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法;大學英語教學;語言能力
一、引言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正逐漸由單純的語言技能教學和應試教育向提高語言應用能力、拓展思維方式和培養(yǎng)語言學習自主性的全面素質教育轉變。在這一過程中,互動式教學法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和廣大師生的認可。互動是交流的核心,通過互動式教學,學生不僅能增加他們的語言儲存量,而且能夠使用他們學到的或在現(xiàn)實生活交流中偶然吸收到的語言,使語言運用的各項技能得到均衡發(fā)展,達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互動式教學法概述
互動式教學法源于社會互動理論。社會互動是指社會上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群體與群體等在心理、行為上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動態(tài)過程。德國社會學家G·Simmel在《社會學》一書中最早提出“社會互動”,他認為互動是符號與語言之間的一種過程。此外,德國社會學家Max Weber也是較早強調(diào)“互動”的社會學家之一。美國社會學家George Herbert Mead在總結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 “符號”是社會互動的媒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Jean Piaget進一步指出,學習是一個在群體協(xié)作互動中發(fā)生的社會過程,每個人從一出生就處于在社會互動中不斷地學習和發(fā)展的過程。
鑒于社會互動理論與語言、符號和人的認知體系關系密切,互動式的教學理念逐漸形成并被引入語言教學領域?;邮秸Z言教學的研究在國外已經(jīng)有四十余年的歷史,學術成果斐然。英國語言學家Gordon Wells強調(diào)言語互動是一項協(xié)作性的活動,旨在建立發(fā)出信息者、接收信息者及語言環(huán)境三邊關系的“合作活動”。著名語言學家Rebecca L. Oxford則認為互動是一個比較寬泛的術語,與課堂任務、集體動態(tài)、學習風格和交流意愿有關。Lantolf在提到語言學習時稱之應被視作“一種在學習者心智與語言環(huán)境間常規(guī)的、持續(xù)不斷的互動”,而且“每一次互動都促成語言習得,每次互動都對其他互動產(chǎn)生影響”。H. Douglas Brown 同樣認為互動是兩者或多者之間思想、觀點和主張的合作性交換,最終導致彼此間的相互影響。
近十余年間,我國學者亦開始關注互動式教學法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在中國知網(wǎng)中,通過以“互動教學”和“語言教學”為共同關鍵詞進行主題檢索,發(fā)表時間設置為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2日,總計有228條檢索結果,其中碩博論文79篇,期刊、會議文章149篇。
通過對中外研究成果的對比、學習和研究,筆者認為,互動式教學法是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一定的語言情景中傳遞和接收真實信息,并且在心理、思想和行為上相互影響的過程,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教學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的普及,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逐漸成為傳統(tǒng)互動方式的有益補充,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更加平等、開放的互動教學和學習的環(huán)境。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互動教學的方式、特點及教師的角色定位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互動教學的方式和特點
傳統(tǒng)的互動式教學主要局限于課堂互動,即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通過問答、小組討論和游戲等任務的設置進行互動。在課堂互動中,教師是課堂活動的設計者,任務是課堂互動的中心,學生是課堂任務的實踐者。通過這種課堂互動,學生嘗試用英語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且適當?shù)亟M織語言表述個人意見。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得到一定鍛煉。這種課堂互動的突出特點是學生在互動交流中,較大程度上忽略了語言結構(時態(tài)、主謂一致、名詞的單復數(shù)、短語和固定搭配等),而更加重視語言功能,即語言作為一種交流工具的實際應用價值,使語言習得的過程變得更加自然、更加接近母語習得的過程。
在傳統(tǒng)互動式教學的基礎上,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以及語言實驗室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實施人機互動,被廣泛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一方面,通過計算機英語教學軟件、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及網(wǎng)絡資源等的有機結合,人機互動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和形式,在感官體驗上給學生以強大的沖擊力,從而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關注和課堂參與度,達到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人機互動拓展了互動式教學的空間,通過第二課堂的開展,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網(wǎng)絡自主學習,使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在課外得以延伸。
同時,互動式教學法的開展離不開英語學習環(huán)境的建設。濃郁的校園英語文化氛圍能夠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英語學習,打破了傳統(tǒng)英語學習的時空限制。另外,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如英語歌曲大賽、英語演講賽、英語辯論賽和英語短劇表演賽等等,都為英語口語練習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為促進大學英語互動式教學的開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互動式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身份是知識的傳播者、方法的教授者和學生疑惑的解答者。而在互動式教學中,教師除了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角色以外,更要參與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
H. Douglas Brown 認為,教師在互動式教學中集掌控者、引導者、經(jīng)營者、推動者與顧問等多重角色于一身。教師既要對課堂活動的內(nèi)容進行選擇,又要合理安排和籌劃課堂互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僅要在教學進程中引導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互動中來,而且要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幫助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知識能力、個性和興趣等制定自主學習的目標、計劃和內(nèi)容。也就是說,自主學習并非學生盲目的學習,學生隨時有可能就他們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向教師咨詢、請教。此外,教師還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意見想法,評估互動式教學的效果,為以后的教學活動提供反饋,從而不斷完善互動式教學模式。
四、互動式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一)互動式教學法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互動式教學法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顛覆,它突出了學生的參與性、教學內(nèi)容的實用性、教師作用的指導性和教學方式的實踐性。教師通過在教學實踐中設置一些具有競爭性、挑戰(zhàn)性、互動性的課堂活動,可以充分調(diào)動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愉快、輕松、自然、有效的語言環(huán)境和交往中學習語言。所學的知識可以在實際的語言實踐中得到充分的運用并取得成功,會讓學生體驗到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不但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信心和決心,而且可以形成外語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
而互聯(lián)網(wǎng)模式下的人機互動,更容易吸引學生,得到學生的接受和喜愛。一方面,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應用,使英語學習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樣,不僅包含文字、圖片和音頻,還能插入許多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視頻資料,增強語言學習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積極參與到課件的制作過程中,選取他們感興趣的題材和內(nèi)容。
(二)互動式教學法可以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
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是應試型的、填鴨式的,英語教師往往偏重語言知識的灌輸,學生處于相對被動的學習地位,是一種輸入大于輸出的教學形式。
互動式教學法強調(diào)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教師適當?shù)亟M織課堂活動,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目的是促進學生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的提升。正如蔡基剛所述,語言知識只有在不斷的使用和交際過程中才會消化吸收并內(nèi)化為活的語言機制。如果只強調(diào)打基礎,強調(diào)閱讀、語言輸入和積累,不展開交際,不進行輸出,就會影響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而互動式教學法是一種教學方法論上的革新,它致力于改變大學英語教學中重知識、輕能力,重輸入、輕輸出、缺乏分類指導的現(xiàn)狀,增加了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簡言之,互動式教學法就是盡可能創(chuàng)造學生課堂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多聽、多說、多思考。
(三)互動式教學法可以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大大增強
互動式教學法不僅體現(xiàn)在課堂之上,也適用于課堂之外。教師通過布置“任務型”課后延續(xù)活動,圍繞如何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給個人或小組制定與之相關的任務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外任務中,教師在照顧群體目標的同時,更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位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發(fā)揮,力爭調(diào)動每位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
在自主學習中,生生互動培養(yǎng)了學生間的合作學習精神。學生之間或是圍繞共同的任務展開討論、思考解決辦法、形成小組意見,或是互相答疑解惑,共同學習和成長。此外,互聯(lián)網(wǎng)和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互動的、 立體的、 生動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為英語自主學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習時間和場所也更加靈活。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再受到課堂時間和教室的束縛,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自主地選擇學習時間和場所,將英語學習化整為零。
總之,互動式教學法在發(fā)揮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合作性和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均有顯著作用。
五、結語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法已經(jīng)日益顯示出它的優(yōu)勢和積極作用。充分利用已有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內(nèi)外的互動教學和互動學習,符合語言習得的規(guī)律,調(diào)動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而且增強了學生語言學習的自主能力。
參考文獻:
[1]Rivers,Wilga M. (Ed.)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4.
[2]Simmel,G.Sociology:Investigations on the Forms of Sociation[M].Germany Press,1908:27.
[3]Mead,G.H.Mind, Self and Society: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Social Behaviorist[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7:121.
[4]Piaget,P.To Understand is to Invent[M].New York:Grossman,1973:99.
編輯/岳 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