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霞
【摘要】找準字詞句和生活之間、字詞和文本之間的兩個聯(lián)系,關注詞語、句子在表達中的作用,尋找讀寫結合點,把它們運用到寫作中去,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 閱讀 寫作 結合點 字詞句 文章的結構 情感點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5-0074-02
葉圣陶[1]先生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關系?!边@句話道出了讀和寫的本質。也就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是為寫作服務的。從一定意義上講,閱讀與寫作就是統(tǒng)一體的兩個方面,我們教師要把這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使兩者相得益彰,才能使學生的閱讀與寫作的能力有效提高,才能使語文課堂教學具有較高的實效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根據(jù)詞語的不同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語與句子,并以此為切入點,加深對文本的體會。教師要善于找準字詞句和生活之間、字詞和文本之間的兩個聯(lián)系,關注詞語、句子在表達中的作用,尋找讀寫結合點,把它們運用到寫作中去,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一、從文章的字詞句入手找準讀寫的結合點
抓住句子與重點詞練習仿寫,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是常用的方法,這種讀寫結合訓練就是以仿寫句子為主,即引導學生閱讀分析課文中選定的例句,根據(jù)句式并聯(lián)系自身經(jīng)驗學寫句子的一種訓練方法。讀寫同步,以模仿為橋梁,以片斷訓練為手段,引導學生學習范文,“仿其神,仿其路,仿其法”,從而滿足了小學生這一心理需要,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水平。如教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的《長城》一課就可以將句子的結合點放在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石條,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贝_定這一讀寫結合點原因在于這個句子中的動詞運用的特別好,一連貫的動詞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由“站”“踏”“扶”,很自然地過渡到“想”,說明作者的聯(lián)想是在觀察到長城的雄偉堅固之后產(chǎn)生的,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是作者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觀察長城之后自然產(chǎn)生的。通過讀文本讓學生體會動詞的精妙,學生進行仿寫可促進他們有條理的說話,為寫作做好準備。
二、可從文章的結構入手找準結合點
結構的仿寫可以是段式結構仿寫,也可以是文章結構仿寫。學生接觸較多的段式結構是總分式、總分總式、并列式等。我們可借機引導學生進行結構仿寫。例如,《長城》一課,第二自然段就是圍繞著高大堅固這個詞語來寫的,在結構上采用了先總后分的寫法,非常有特色,值得學生在寫作中借鑒、學習,因而在教學中我設計了相應的仿寫練習。首先,圍繞中心句,指導學生賞析了這一小節(jié)中的詞句。有了對這一節(jié)的研讀,學生輕而易舉地感悟到在這節(jié)中作者采用了“先總后分”的寫作方法。接著,為使學生在仿寫練習中有更加豐富的內容進行表達,還利用網(wǎng)絡資源為他們創(chuàng)設了情境。有了寫法上的感悟,以及情境的體驗,然后,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公園里的花,千姿百態(tài),色彩繽紛”的寫段練習,這樣的仿寫練習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三、可結合本單元的情感點來找準讀寫的結合點
情感是文本的升華,每一單元都有一個情感點,有的隱藏在句中,有的在文章的末尾;有的文章敘事性很強,有的則偏重于故事,有的則只在于說明某處景物、某件物品、某種現(xiàn)象,但都可找到結合點。教師應在閱讀教學時引導學生合理想象,進行練筆。如:《金錢的魔力》一文中先后寫到了店員托德和老板的兩次“笑”,在教學時,讓學生從與眾不同的笑中體會一下老板當時的心情,并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合理的想象,寫下老板的心理活動及與“我”的對話。教學至尾聲時,我還順勢問道:“當我再次光顧這家服裝店時,老板又將會是怎樣笑?怎樣對我說呢?”讓學生去構思,展望結果,發(fā)現(xiàn)新意。這樣既訓練了學生以人物想法、言行表現(xiàn)作為人物特點的寫作技巧,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如果課文故事性強,結尾意猶未盡、耐人尋味,學生對故事有濃厚的興趣,假如教師引導學生續(xù)寫故事,可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續(xù)編故事是要足夠多時間的,既費時又不省心,但學生對此很有興趣,會展開豐富的想象,編撰合理的故事情節(jié),那肯定不會影響教學效果,而且會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這樣的練筆可以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高度統(tǒng)一。具有說明成分的課文,可以讓學生依據(jù)課文的內容進行介紹。如《頤和園》描寫了頤和園美麗的景色,條理清楚,用詞優(yōu)美,可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用第一人稱來改寫導游詞,倡導使用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
閱讀和寫作是學生的兩種能力,也是人們生活中的需要。所以語文課堂教學的宗旨就是提高學生的這兩項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捕捉機會,積極地挖掘讀寫結合的切入點,有目的、有手段、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長期有效的讀寫結合的訓練,架起讀寫結合橋,科學訓練,讓讀寫結合之花在課堂綻放。
參考文獻:
[1]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 [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