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躍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的提出,教育教學改革成為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仍采取牽著學生走的方式來一步一步地帶著學生進行閱讀。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語文思維的發(fā)展,其閱讀能力每況日下。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將自身的“導”與學生的“自讀自悟”結合起來,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標準中明確指出,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都要以學生為中心。針對這種情況,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限度的“導”,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身體驗閱讀過程中,掌握閱讀的方法,以此提高閱讀能力。
一、因勢利“導”,為學生“自讀自悟”指方向
盡管我國自古就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名言,但是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領悟能力受到年齡、認知結構的影響顯得十分薄弱,就算教師能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機會,學生能就一篇文章周而復始地進行閱讀,那么,學生最終掌握的也只能是最初的某些認知、感悟,這就顯得事倍功半了。加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了能夠在有限的語文教學時間里講授更多的知識,會嚴格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備課內容進行閱讀學習,這在一定程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根據(jù)閱讀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避免學生在瞎亂摸索。因此,我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一般會先就閱讀材料進行深入的分析,從中找出某些具有思考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有目的地對文章進行閱讀,以此為學生指明閱讀的方向,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進行有效的思考。比如,在我講《迷人的張家界》這一課的時候,會先讓學生從這個題目中找出關鍵詞:“迷人”,然后讓學生在不看文章的前提下來猜測一下張家界有什么迷人的地方,或者作者為了展示張家界的迷人會在文章中描寫哪些景物。學生紛紛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張家界進行想象,并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論述。接著,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猜測來進行閱讀,以此找出張家界的迷人之處。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在枯燥的閱讀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還可以為學生的閱讀指明方向,讓他們明確哪些內容是需要通過閱讀來獲得的,這樣學生的思維會直接通向文章的主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迂回引導,開拓閱讀思路
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權威,對學生閱讀情況進行嚴格的把控,或者教師直接為學生提供一個閱讀思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對文章進行感悟,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路,使其思維處于定勢狀態(tài)。為了開拓學生的閱讀思路,激發(fā)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限度的引導,而不是嚴格的控制。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我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會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哪位同學有不同的意見?對這個詞、句子還有什么不同的理解嗎?這個問題我們還可以從什么角度進行思考呢?……”利用這種具有激勵性的語言來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閱讀思考,以此拓寬學生的閱讀思路。比如,我在講《威尼斯的小艇》這一內容的時候,讓學生自主地體會“不管怎么擁擠,他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遇到極窄的地方,他總能平穩(wěn)地穿過,而且速度非常快,還能作急轉彎。兩邊的建筑飛一般地往后倒退,我們的眼睛忙極了,不知看哪一處好。”在一開始,學生除了能體會出船夫的劃船技術高超這一內容之外就別無他想了。針對這一情況,我會引導學生“從每一小句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哪些內容”。一句簡單的“導”語,讓學生的閱讀思路被擴展,讓他們對每一句進行深入分析,自由暢想,“船夫劃船時間長,有經(jīng)驗;威尼斯的小艇有很多,很擁擠;船夫的劃船速度很快……”。學生的思維在閱讀指導中得到了擴展,他們的閱讀技能得到提升。
三、解惑疏導,引導學生深思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在閱讀的時候,只能理解文字的表層含義,很難對深層含義進行深究,這就使學生的思維停止在表象方面,難以有所發(fā)展。針對這一情況,我會利用解惑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對文字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比如,在講《少年閏土》時,我會利用開頭的寫景“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來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在開頭寫景?學生的思維會由單純的文字理解,向人物性格進行過渡,以此與作者的寫作意圖相契合。
總之,在開展小學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不僅要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更要引導其進行思考,在思考中掌握閱讀方法,以此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琪.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引學生自讀自悟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
[2]陳希.論“自讀自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福建教育,201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