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內容摘要】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積極正面的情感教育能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及心智的健康發(fā)展。本文從生活教育、需要教育和差異教育幾個方面就如何以情感人、以情促教提出了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幾點有效途徑。
【關鍵詞】情感教育 溫情課堂 生活教育 需要教育 差異教育 有效途徑
引言
《新課標》不僅將“人的發(fā)展”列為本次新課改的宗旨,而且特別將“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確定為本次新課改的一項重要目標,并明確指出情感態(tài)度是影響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情感態(tài)度既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與內容,又是我們促進和優(yōu)化教學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隨著時代的進步,情感教育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者的關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還應傾注自己的積極正面情感因素,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們親其師,信其道,學其道。
一、注重生活教育,提升口語能力
生活即教育,教育乃生活,教育本身就和生活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對于剛剛步入中學接觸英語的學生們,就更加離不開生活教育,教師們應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生活事例,讓學生們感受到英語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將知識與生活融為一體,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譯林版七年級下冊Unit 2 Neighbours時,我介紹了自己的鄰居Jenny:Jenny is my neighbour. She lives two floors above me. She is a nurse. She works in the hospital near our school. She often helps me when I am ill. I often help her son with his homework. We get on well with each other.學生們聽得很專注。為了檢查學生的接受情況,我問了學生三個問題:(1)Who is my neighbour?(2)What's her job?(3)Where does she work?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學生Make a dialogue to describe your neighbours using the three questions.因為有了老師的示范,說的又是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學生們興趣盎然,紛紛用已學知識把對鄰居的介紹變得豐富多彩。
在學生的初級階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千萬不能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一味注重知識的傳輸,這樣不僅不會使學生們掌握知識,還會失去學習的熱情。
二、運用需要教育,調動學習內驅
需要是人們感覺到自己某種地方的不足而希望得到滿足的一種心理。杜威說,“教學最根本的是尋找到教學內容與學生本能或沖動之間的聯(lián)系”,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巧妙的運用學生們需要心理,在教學的設計上,讓學生們感覺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激發(fā)出學習欲望。這樣,學生們就會對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甚至想進一步的探究獲得提升。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們學習的內動力。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8A Unit1 Friends 時,遇到句子Teenagers magazine is inviting teenagers to write about their best friends.首先我引導學生們:如果想邀請別人去看電影、購物,我們該怎么表達呢?由此,學生對知識產生了較大的好奇心且深深感覺到了不足。然后,我引導學生們找出詞組:invite + sb. to do sth.我告訴他們:知識只有應用于實踐才會有價值。I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to go to the concert together. Will you invite me to have a big dinner?學生們的表達欲望被調動起來,紛紛積極行動起來,用這個知識點來造句:My friend invited me to go to play football. I want to go to shopping, so I invited our monitor to go with me.學生們的求知欲望被激發(fā),在使用新學知識的同時,獲得了思維和情感的發(fā)展,并收獲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運用需要教育,使學生們感覺到自己的不足,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種興趣會在學生們內產生很好的驅動作用,幫助學生們在不斷的需求中獲得滿足,在滿足中不斷的進步。
三、提倡差異教育,注重因勢利導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都會感覺到,學生們的身心發(fā)展雖然有相同的特性,但是學生們在興趣、愛好、性格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針對所有的學生都采用相同的教學模式,層次高的學生能力得不到發(fā)揮,層次低的拼命學也趕不上教學進度。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我在教學的活動當中,注意改變教學方式,因勢利導,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可以很好的發(fā)揮。
例如在講授譯林版九年級下冊Unit 3 Grammar復合句改簡單句時,我先講清楚用簡單句就是用復合賓語,即用“主語+謂語+賓語+賓補”結構語改寫復合句。然后PPT呈現(xiàn)例題,并講解。學生理解、思考之后,我去掉屏幕上的答案,請徒弟考考師傅,讓師傅說出答案,這時候,大多數(shù)徒弟還是懵的。但是師徒站起來展示之后,PPT會出示正確答案,讓徒弟也能判斷師傅回答正確與否。這個環(huán)節(jié)給了優(yōu)生一定的學習壓力:他們要馬上把新課學會。接下來,我在PPT給出新的練習,要求師傅考考徒弟,徒弟不會的話,要負責教會。PPT上的習題為:把下列復合句改為簡單句:
1. I found that it was important to learn English.
2. I heard that he was singing in the room.
3. They noticed that the boy was crying.
接到任務后,先緊張的是師傅,他們要迅速做出判斷,給出正確答案,不確定的話,要趕緊向其他師傅求助。然后緊張的是徒弟,師傅教他后,他要把學習成果向全班展示,展示的成敗關乎自己,也關乎師傅。用兵教兵的方法,既關注了差生,又讓優(yōu)生有了一定的壓力和成就感。
結束語
總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投入情感,以情促教,用情感傳輸知識,讓溫馨滋潤學生,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情感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越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