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艷+劉艷麗
摘要: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對口語表達的重視程度不夠,口頭和筆頭的交際能力較差。本研究從ELF的視角,實證研究其對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效果。研究結果表明,基于ELF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既能適應標準英語,也能適應有口音的英語,大大提高學生交流的有效性和流利性。
關鍵詞:ELF 交際能力 有效性和流利性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5-0036-01
一、理論基礎
英語作為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除了英語本族語者外,非本族語者也在廣泛使用英語?;谝陨犀F(xiàn)狀,很多學者提出了英語國際語ELF (English as lingua Franca)。英語國際語(ELF)是一種復合體,既包括英語本族語,也包括英語非本族語的部分特征。英語國際語(ELF)已經(jīng)成為英語本族語國家和非英語本族語國家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語國際語的應用范疇分為內圈、外圈和擴展圈。內圈包括英國和美國,英語和美語是標準英語;外圈主要指加、澳、印度、新加坡等國家,在這些國家,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或者第二語言,其熟練程度很高,不過和標準英語相比,有一定的口音和語言變體;擴展圈包括中、日、韓等國,英語作為一門外國語,其水平和內、外圈國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國外將ELF體系界定在語言、文化和語用三個方面,對ELF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語用方面。
當前我國對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集中于語用學、教學法、認知語言學、交際策略等方面。ELF為提高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有利于實證研究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進程。
二、研究方法
本實驗的受試對象是在2014級新生中選取兩個班級分別作為實驗班(64人)和對照班(62人)進行為期一個學年的教學。實驗班采用從ELF的視角,對其英語交際能力進行培養(yǎng);而對照班則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來進行。
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兩個問題:1)基于ELF的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能否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2)學生對基于ELF的大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策略的態(tài)度。
研究過程:開學第一周,對實驗班和對照班要進行實驗前測,考查其英語交際能力水平,對兩個班的成績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將兩個班的t值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兩個班的水平?jīng)]有明顯的差異(P=0110>005,其中實驗班均值9576,標準差2160;對照班均值8798,標準差1820)。
之后,對兩個班的英語交際能力進行培養(yǎng),對照班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而實驗班采用基于ELF的英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方式。具體步驟為:第一階段:以標準英語教學為基準,以英語本族語的語音、語調、措辭、語法和語言節(jié)奏等方面為教學目標,努力使學生的交流接近英語本族語者的規(guī)范性。第二階段:教學目標適當變動,變?yōu)檎Z言交流的有效性和流利性,對語語言的規(guī)范性要求降低,能大體表達意義即可。其目的是增強學生交流的自信心和語用能力。在此基礎上介紹英語非本族語的特點,比如印度、巴基斯坦英語的特點,利用我校的資源優(yōu)勢,練習適應有口音的英語,增強交際過程中的適應性和在線生成策略。第三階段:在具備英語交流的流利性和有效性之后,學生開始用英語宣傳我國本土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展示給世界人民,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對于一些本土化語言,比如太極、清明節(jié)、高考、戶口,都可以用拼音進行英語交流,有些則需要做一些注釋。第四階段:反思英語交際能力,以標準英語為目標,使其更符合標準英語的規(guī)范性和流利性。同時也要積極適應非本族語者的發(fā)音。以英語交流的有效性和流利性驗證學生的交際效果,并和沒有進行ELF教學的學生相比,檢驗結果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
三、實驗結果
一學年后,在學期末對兩個班分別進行后測,并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將兩個班后測的成績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兩個班的成績存在顯著差異(P=0036<005,其中實驗班均值12310,標準差1680;對照班均值10985,標準差2358)。
通過前、后測的數(shù)據(jù)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與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相比,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采用ELF教學方法,對學生英語交際水平的提高能夠起到顯著性的效果,更有助于學生交際水平的提高。
同時,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可以發(fā)現(xiàn),85%以上的同學對自己交際興趣的提高表示滿意,其中30%表示非常滿意。交際成就感提高的滿意度也達到了80%以上,374%的同學表示非常滿意。
四、結語
針對目前大學生英語交際水平不高,缺少自信心和用英語交流機會的現(xiàn)狀,從ELF的角度出發(fā),利用語言、文化和語用三個層面分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以實現(xiàn)交際的有效性和流利性為目的,激發(fā)學習動機,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和英語本族語者、非本族語者進行交流,既要適應標準英語,也要去適應有口音的英語,增強交際過程中的適應性和在線生成策略,增加語言的輸出,彌補大學生缺少英語交際機會的不足。
參考文獻:
[1]孫鳴.我國英語交際法教學之若干問題再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7).
[2]謝都全,郭應可.中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交際意愿結構方程建模分析[J].外國語文,2011(5).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