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賽男
【摘 要】教學工作者應該圍繞教學效率目標,選擇合適教學內容,設計科學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高效學教活動,實現教與學預期目標的有效實現和高度升華。本文作者從學生主體發(fā)展這一角度,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做了簡單試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效率;提高;探索;思考
教學效率是學校學科教學的根本目標和現實追求。教學工作者圍繞教學效率這一目標,選擇合適教學內容,設計科學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高效學教活動,實現教與學預期目標的有效實現和高度升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教學效率的內涵以及評判標準更是變得豐富和深刻。這就要求教師要結合新課改、新要求,緊扣教學效率內涵,實施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實現學教合一、知行一致、教學相長。筆者發(fā)現,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效率的實踐探究中,教者更要充分抓住教學要素,進行合理施教,才能實現達成效率提升目標。
一、充分激勵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教育構建學認為,學生是課堂教學體系架構的重要組成“分支”,是課程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已成為學生主體深入實踐和展示風采的有效“陣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的參與度是評價和衡量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標準之一。但小學生易受外在環(huán)境因素制約,學習情態(tài)波動性較大。因此,教者要實現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目標,首要工作就是培養(yǎng)和提振小學生的參與情感。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情感發(fā)展特點,將現實生活事例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同時強化師生之間和諧關系構建,讓小學生在輕松、預約、融洽的教學氛圍或場景中,深度參與教師的互動,回應教師的要求,使小學數學課堂成為教師與學生有效交流、深入探討的“平臺”。如在“近似數、四舍五入”教學中,教師為保證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成效,先期利用場景激勵法,將現實生活中的“人們購買商品消費”現象與該節(jié)課教材內容有機融合,并用電子畫板展示出“在春節(jié)期間人們到超市購買節(jié)日用品”的現實場景,通過視覺沖擊、感官刺激,提振小學生的內在情感。在此基礎上,教師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在教師層層設置、循循善誘的教學引導,組織小學生參與該節(jié)課知識點的探知學習,并與小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問答和談論活動,以此讓小學生深度融入其中,承擔其學習探知的“任務”,提高小學生的學習實效,切實保證學教之間的效率。
二、強化實踐錘煉,讓學生獲取探究研析的“時機”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核心,是教師組織教學的“中心”。教師所開展的一切教學實踐活動必須以“學習能力鍛煉和提升”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鍛煉和提高學生主體解決問題的技能和素養(yǎng),已成為衡量和評判一堂課教學效率優(yōu)劣的重要“標尺”。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切實注重小學生數學學習實踐能力的錘煉和培養(yǎng),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落后模式,而要充分相信學生,努力為小學生提供親身動手實踐、思考分析、合作探討的探究時機,有意識的交付給小學生實踐探究的學習要求和任務,組織和指導小學生開展有序、科學、深入的思考和研析活動,從而將講解數學知識或案例的過程,變?yōu)閷W生深入探究、有效研析的實踐過程,切實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技能和素養(yǎng)。如“有一塊長方形的地剛好截成兩個正方形后,周長比原來增加了30分米,要在地里種草莓,每棵草莓占地6平方分米,一共可種多少棵草莓?”案例講解中,教師在此案例教學中沒有“全程包辦”,而是發(fā)揮小學生探究能動性作用,向學生提出“自主感知題意、找尋思路”的學習要求。小學生在感知數學案例過程中,通過閱讀題意、思考分析等手段,意識到這時一道關于“求長方形的周長”方面的數學案例,如果要完成解題要求,需要利用“長方形的周長公式”知識點內容進行解答。此時,教師讓小學生展示親自探知題意的所得成果,并對其進行肯定評價,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探究積極性,并強調指出:“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抓住小正方形拼組長方形的方法,找出周長減少的部分”。此時,學生結合教師的“點睛”點評,開始進行解題思路的探究和推導活動,獲得起解題的思路應該是:“一塊長方形的地剛好截成兩個正方形后,周長比原來增加2條正方形的邊長,可求出正方形的邊長,進而求出總面積,再用除法求出草莓的棵數,據此即可解答”。這一過程中,學生承擔了解決問題的大部分任務,并占據了解題活動的大部分時間,主體探究特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學生數學探究研析的能力素養(yǎng)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和鍛煉,較好地實現了教學效率的提高和課改目標要求的達成。
三、重視反思評判,讓學生領悟高效學習的“真諦”
筆者發(fā)現,有不少教師經常將心思和精力放置在新知內容和案例的講解上,而忽視了課堂總結評價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使得課堂教學效率“打了折扣”。眾所周知,課堂總結評價環(huán)節(jié),既是課堂教學活動收官的環(huán)節(jié),又是講解評判的環(huán)節(jié),更是學生深入反思,掌握學習方法的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有效精當實施,能夠助推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實現整節(jié)課的完美收官。因此,教師在教學效率提升的實踐進程中,要重視綜合評價環(huán)節(jié)的組織和實施,一方面要發(fā)揮教師的評判作用,對小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及表現予以科學、肯定評判,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注意的事項。另一方面要組織小學生自我反思、相互評價,深入思考自己的學習得失,在自我思考和他人指點中獲取正確的認知解析方法。
總之,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是一項系統(tǒng)復雜的教學工程,需要緊扣新課標內涵要義,綜合多方面教學因素,實施有的放矢的教學活動,實現學教活動相得益彰,行穩(wěn)致遠。
【參考文獻】
[1]劉麗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探討[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年第12期
[2]王書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未來英才,2015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