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娜爾·阿不都熱依木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肩負著為學生語文學習打好基礎的語文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教學和樹立學生正確閱讀觀的教學。新課標的頒布、新課改的逐步推進,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不少語文教師認真學習新課標、投身于課改的洪流之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呈現(xiàn)出可喜的發(fā)展態(tài)勢。與此同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依然存在著某些無法回避的問題。本文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有效閱讀,建立科學的閱讀教學效果評價機制等方法,試圖提出一些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語文的教學活動一般是以一篇篇的閱讀文本為依托,來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講解和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但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事倍功半”、甚至“事倍功無”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削弱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而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缺失直接影響到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因此,找出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問題,借助有效教學理念及語文課程標準,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實施的策略迫在眉睫。對此,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論述。
一、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制約著小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提升,這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
1.閱讀教學理論基礎不牢,出現(xiàn)盲目性。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忽視了閱讀教學,隨著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人們逐漸認識了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也隨之進行了一些改革,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缺乏理論基礎,盲目跟隨教學改革浪潮,為了改革而改革,致使語文閱讀教學未能形成理論體系,閱讀教學出現(xiàn)盲目性,以老師為中心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被動式學習,導致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缺失,激發(fā)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閱讀教學效果不佳。
2.教學目標模糊不清,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是教學任務的指引者,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只有制定出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才有可能順利完成。然目前仍有不少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普遍缺乏有效的教學計劃和目標,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隨意教學,想到哪兒就講到哪兒,隨意性太強,這不利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和教學任務的完成,最終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的低下。
3.缺乏科學的評價標準體系,不能對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進行有效評估。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沒有建立科學的閱讀教學評價體系,沒有科學的標準對閱讀教學的效果進行評估。在這種沒有教學效果評判的教學環(huán)境下開展閱讀教學,勢必會造成老師隨意教學,以自己為教學中心,很少關(guān)注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閱讀教學的效果不甚理想。
二、有效閱讀,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1、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個人知識的獲取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方面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樂趣,另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兒童是否能培養(yǎng)起閱讀的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第一學年的教學活動。如果老師能發(fā)現(xiàn)、獎勵和發(fā)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每一個優(yōu)點,那么他們就會以樂觀的態(tài)度去對待老師的教學活動,愛上這門課程。低年級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培養(yǎng)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教學盡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才能增加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2.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有效閱讀。
首先,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設置有效提問。問題的難易度是影響提問有效性的因素之一。教師要有目的性的設置一些切合實際、引人深思、具體而又有思考的余地的教學提問,這樣有助于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能促使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問題。教師提問還要抓住思想內(nèi)容與語言表達的結(jié)合點,取得“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良好效果。適當?shù)膯l(fā)提問對學生養(yǎng)成研讀文本的習慣、提高分析歸納能力以及領(lǐng)悟文章中心思想等都大有裨益。
另外,閱讀教學要重視有效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把朗讀訓練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要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朗讀的機會,把朗讀訓練和理解課文有機結(jié)合起來,做到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通過朗讀加深理解。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可以體會詞語句子的準確含義、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篇章布局的邏輯思路、語法修辭的規(guī)律特性,以及聲調(diào)韻律的搭配布置等。朗讀時,教師可抓住文本中的經(jīng)典詞句,引導學生細讀揣摩、涵詠品味其妙處,“品”讀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帶進文本中,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表達出來。
再者,要把握好朗讀與感悟的關(guān)系,做到讀悟結(jié)合,在閱讀中學習寫作。文本的內(nèi)容和文本的語言形式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文本中那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見解、真摯的情感都是借助語言文字來表達的。課堂上要重視對文本語言的理解、揣摩、積累和運用,對于文本中那些重點的詞句,要反復斟酌、認真體悟。在對文本內(nèi)容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去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文章思路和結(jié)構(gòu)特點等。要站在寫作的角度指導學生閱讀,在閱讀中學習寫作。教師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積累語言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讓學生能說會寫。要結(jié)合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表現(xiàn)形式,理解語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寫作知識,使學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立意、選材、安排層次結(jié)構(gòu)和遣詞造句的。但是教學中一定要將有關(guān)知識用最淺顯的、適應小學生認知能力的語言來表述,比如,不妨將“立意”說成是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或中心意思,將“選材”解釋為圍繞主要意思所要寫的內(nèi)容等等。課文中還有許多可提供學生習作的資源(小練筆),通過閱讀課文中習作資源的挖掘,讓學生模仿遷移,增加寫作實踐的機會,無疑是一條讀寫結(jié)合的有效途徑。
3.建立科學的閱讀教學效果評價機制。
鑒于以前小學語文教學缺乏對閱讀教學效果考核評價,老師隨意開展閱讀教學,致使學生閱讀能力長期得不到有效提升的教訓。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今后一定要建立有效的考評體系,通過科學的評價體系對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進行評估,根據(jù)考評的結(jié)果總結(jié)出閱讀教學的成功和不足,從而使小學語文教學不斷轉(zhuǎn)變閱讀教學思想,調(diào)整完善閱讀教學的方法,不斷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進步,提升小學生語文知識閱讀和運用能力,促進閱讀教學方式的進步和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科目,貫穿于小學教育教學的始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閱讀技能是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容忽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關(guān)鍵組成部分,在教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更高一層次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孔祥福.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語文建設,2014-(26).
[2]姜亞利;薛建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索與實踐[N].江蘇教育報,2014 .4 第 0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