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菲
摘 要:在新課改的今天,如何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增加興趣、提高記憶效率、進而在減輕記憶負擔的同時準確掌握住歷史知識是擺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一個突出問題。不管是從考試的角度,還是從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角度,都要求學生必須準確記憶歷史知識點,在歷史教學中我曾嘗試運用“諧音記憶法”幫助學生記憶歷史知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謂“諧音記憶”就是指通過讀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記內(nèi)容與已掌握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記憶。在記憶過程中,把零散的、枯燥的、無意義的識記材料進行諧音處理以形成新奇有趣、富有意義的語句,這就是“諧音記憶法”,它是記憶的竅門。
關(guān)鍵詞:新課改;諧音記憶法;歷史教學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歷史學習,歷史學家司馬遷說:“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偉大領(lǐng)袖毛澤東熟讀二十四史。古人說得更好:“學史使人明智”。確實如此,學習歷史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判斷社會問題等。學習歷史不只是高考的需要,更是提升自身素養(yǎng)的最好方法。從高中歷史內(nèi)容來看,其紛繁復雜、包羅萬象,涉及人物、時間、事件、地名、國名、民族、條約內(nèi)容等諸多繁瑣的知識點。從學生的歷史學習來看,有些學生對這些知識點不感冒,厭煩記憶;有些學生靠死記硬背。其實這里面有很多技巧,利用好這些方法不但可以使一些易混的知識分辨開來,而且記憶深刻,特別是提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地去記憶、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作為教師除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生好學、樂學的基礎(chǔ)上,還應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使學生會記、記熟,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率。
記憶是思維的倉庫,在學習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歷史學科更是如此。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說:“人如果沒有記憶,就無法聯(lián)想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日本記憶學家高木重朗說:“記憶力就是效率的別名……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性的基礎(chǔ)。”現(xiàn)在流行著記憶歷史基礎(chǔ)知識的這樣一句話:“先死后活、死去活來”,其義就是只有先“死記硬背”掌握好基礎(chǔ)知識,然后才能達到知識的靈活運用和融會貫通,才能真正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于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出以下幾種記憶方法,如諧音記憶、理解記憶、聯(lián)想記憶、圖像記憶、口訣記憶等等,現(xiàn)舉例來探討新課改形勢之下諧音記憶對學習歷史的重要性。
諧音可以使枯燥無味的材料(尤其是數(shù)字)變?yōu)樯鷦佑腥さ牟牧?,使人愉快地進行記憶。所以,諧音是記憶的竅門。在記憶過程中,我們可以把某些零散的、枯燥的、無意義的識記材料進行諧音處理,以形成新奇有趣、富有意義的語句。諧音記憶法在記憶歷史年代、歷史人物、國家和城市、條約內(nèi)容等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天津條約》可記住“公開行賄”?!肮敝竿鈬箍梢赃M駐北京,“開”指增開南京、漢口等十處為通商口岸,“行”指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賄”(和錢財有關(guān))指英法兩國得到巨額賠款;南昌起義的領(lǐng)導人有劉伯承、賀龍、葉挺、朱德、周恩來等,取每個人名的字頭,再根據(jù)諧音劉(留)賀(荷)葉朱(煮)周(粥),連在一起就是:“劉賀葉朱周”,意思是:留著荷葉煮粥。如清政府同帝國主義簽訂的《辛丑條約》喪權(quán)辱國,內(nèi)容歸納為“前進賓館?!保ㄒ唬┣逭r款(“錢”與“前”諧音)(二)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反抗(“禁”與“進”諧音)(三)允許外國駐兵(“兵”與“賓”諧音)(四)修建史館,劃租界(館)。這樣《辛丑條約》的內(nèi)容就可以簡單記為“前進賓館”;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于1894年,用諧音記憶年代:“一把揪死”,就非常容易記住。入侵中國的“八國聯(lián)軍”是俄國、德國、法國、美國、日本、奧地利、意大利、英國。我們把每個國家的頭一個字提取出來,用諧音記憶就是:“餓的話,每日熬一鷹?!?/p>
諧音法有時可以同其他記憶方法結(jié)合起來運用,這樣效果更好,可以幫助記憶歷史知識,減輕學生記憶負擔,提高記憶效率。如將聯(lián)想記憶與諧音法結(jié)合,例軍閥割據(jù)時,馮國璋、曹錕、段祺瑞控制的地盤及其支持者可聯(lián)想為“曹錕靠在一棵日本梨樹(直隸、江蘇)上餓(湖北)得快干(贛)了,段祺瑞端著一大碗(皖)鹵(魯)面(閩),這(浙江)應(英)該很美呀?!瘪R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諧音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諧音為“嗚嗚”,合起來就把馬克思生日說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本家嗚嗚直哭。”李淵618年建立唐朝,可記作:“李淵見糖(建唐)摟一把(618)?!痹偃缬米诸^法結(jié)和諧音法,例《北京條約》內(nèi)容可形象記為“準(許)天天陪酒”,解釋為“準”——準許英、法招募華工出國;“天天”——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陪”——諧“賠”音,指對英、法兩國賠 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酒”——諧“九”音,指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qū)給英國。
總之,歷史學科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幫助學生記憶的方法很多,除了諧音記憶法外,還有多種記憶形式,教學時應靈活運用,決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因此,在學習歷史時應該以加深理解為基礎(chǔ),采用多種不同的記憶方法從多角度進行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奇效。“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記憶,樂于記憶,給學生的記憶插上“翅膀”,應當成為每位歷史教師的自覺行動。唯有如此,我們的歷史教學才能減輕學生記憶負擔,深入學生的心靈。我們歷史教師才能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與時俱進,成為學生喜愛的教師,那就是讓學生以最便捷的方法理解、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