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就
【摘要】當前,在農(nóng)村的初中學校中,有一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成績都不好,有的甚至很差。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英語學習一旦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激起積極主動的求知愿望,投入更大的熱情去學習,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農(nóng)村初中 英語教學 興趣 因材施教 教學方法
我們知道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究事物的一種認識傾向,英語學習興趣是一個學生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英語知識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它是學生學習英語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是一種動力。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越濃,學習積極性就越高,學習效果就越好。如果能把興趣培養(yǎng)成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逐漸養(yǎng)成自覺自愿、主動學習英語的習慣。因此,英語老師要注意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明確學習英語目的,激發(fā)學習英語興趣
老師首先應該讓學生知道,英語不僅是一種文化知識,而且是獲取世界各方面信息,進行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要讓學生們明白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世界經(jīng)濟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的今天,學好英語是時代的要求,為使中國經(jīng)濟走向世界,實現(xiàn)偉大的民族復興,掌握英語是中國人應具備的素質之一。英語始終貫穿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買臺電視,買一瓶藥等上面都有英語使用說明,我們在看英語影片時,不懂英語,就會失去很多欣賞精彩影片的樂趣。因此,不論是在現(xiàn)實生活還是未來生活中,英語都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樣就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有了渴望學好英語的心理要求,使他們對學習英語產(chǎn)生興趣。
二、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
課前,我常聽到一些學生說:“下節(jié)又是英語?!焙孟翊箅y就要臨頭了。在課堂上,只要老師一提問,很多同學馬上就低下了頭,或把目光移到別處,不敢直視老師,害怕向自己提問,課堂氣氛顯得十分沉悶、緊張。這時,如果老師不緩和一下沉悶、緊張的課堂氣氛,課堂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大家都明白,英語教學是師生共同的合作,而真正成功的合作是一種愉快的合作,因此我們一定要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
和諧是輕松、愉快的前提。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和諧的基礎,老師和諧的語氣、可親的音容、鼓勵的話語,甚至每一次微笑,一個手勢都能使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的深愛、尊重、理解和期待,學生會用加倍的愛和尊敬來回報老師,表現(xiàn)在學習上就是喜歡這門學科。有些學生的心理是很脆弱的,他們不會因為某科重要而去學習,而是根據(jù)老師與他們之間的親疏來決定學習或不學習某個學科的。
老師對學生有愛,能使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在民主、平等、互尊、互愛的氛圍中順利進行,也能使學生對老師和他所教的學科產(chǎn)生好感。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諷刺或譏笑班上學習差或不守紀律的學生,這樣會造成緊張、沉悶的課堂氣氛,甚至造成師生間的對立情緒。應當通過適當?shù)谋頁P,使學習好的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同時,應通過耐心的鼓勵,使差生感覺到自己也正在進步,而表揚、鼓勵本身就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心理學家已經(jīng)論證,表揚做得好的學生,比懲罰或批評他們做得不好更能激勵他們把學習搞好。表揚會使學生盡最大的努力,而一旦他們樹立了一個真正的學習愿望,產(chǎn)生了學習興趣,那么我們就已完成了教學工作的一半。
三、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任何一個班集體的學生在學習上都各有差異,在成績的表現(xiàn)上就有好、中、差之分。這是由于學生個人的智力、體力、文化基礎、學習動機、情感、意志、毅力及學習環(huán)境條件都不一樣,因而在同一個班里,在同一個老師的指導下,每個人的收獲也就不一樣,這就是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差距。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因材施教。
成績好的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很濃,他們在課堂上可能“吃不飽”,給他們布置一些課外的學習任務,使他們在和其他同學同樣的學習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對于中等學生,能否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這就要看老師能否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因此,老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確定教學目標和選用教學方法時,首先就要考慮這一部分學生。因為這一部分人數(shù)最多,他們對班上其他學生的影響舉足輕重。一方面,老師要肯定他們已取得的成績,另一方面,老師要耐心、細致地幫助他們找出學習上存在的問題,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習效率。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他們有自卑感。但是,他們也并不甘愿落后,所以,他們最需要別人,特別是老師真誠的關心、鼓勵和幫助,他們學習落后狀態(tài)也是可以得到改變的。首先,學習成績差,老師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老師應該自我檢查教法是否得當,對差生的關心夠不夠,怎樣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老師要設身處地地體會差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不要一味地指責他們學習不用功,用懲罰性的措施來強迫他們學習,更不能對他們冷嘲熱諷,傷害他們的自尊心。第三,老師在不歧視差生的同時,也要教育班上其他學生不要歧視差生,多要求他們互助互愛。第四,老師應主動幫助差生解決他們在學校里遇到的具體困難,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個別或小型補課,幫助他們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近期或中長期的學習目標,一旦發(fā)現(xiàn)他們學習上有了進步,就要及時表揚、鼓勵,讓他們逐步喜愛英語,進而產(chǎn)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四、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英語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無論教學方法怎樣變化,有一條是不變的,那就是:必須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一旦確定了具體內容,用某種方法授課,老師在講課時就要仔細觀察學生的反應,努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學生能積極參與,輕松愉快地接受老師所講內容,那么這就是好的教學方法;反之,如果學生對所講內容不感興趣,聽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做與上課無關的事,那么老師必須當機立斷,調整教學內容,控制授課速度,改變教學方法,使學生聽得懂、跟得上。在英語課堂上,學生是老師的合作者,而不是被動地坐在那里像空酒杯等著倒酒一樣,所以我們要根據(jù)情況不斷地變化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如果我們使學生有了學習英語的興趣,他們就愿學,但教師不能強迫他們學習,他們將通過自己的經(jīng)驗和體會去學習。一旦發(fā)現(xiàn)了學生有了英語學習興趣,就要鼓勵他,向他提出學習的目標,使他知道教師對他所寄予的希望。不要期望所有學生學習的效果都一樣,認為他們是從同一個起點出發(fā)的,我們就希望他們在期末時學習成績都是優(yōu)秀,這是行不通的,就像賽跑一樣,總有人比其他人跑得快一些。同理,在學習上,有的人比其他人學得快一些,但是,有的人開始學得慢,后來由于明確了學習目的,激發(fā)了興趣,他們會猛然向前沖到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