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閆慧
(山西省汾西縣佃坪中學)
摘 要:“物質構成的奧秘”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知識。主要講述了“化學物質的多樣性”“微粒構成物質”“認識化學元素”以及“物質組成的表示”四大內容,這些內容對學生之后的化學學習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這一內容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提高化學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九年級化學;物質構成的奧秘;高效教學策略
化學是初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課程之一。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加深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理解,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全面提升。而九年級是學生化學學習的基礎階段,其中“物質構成的奧秘”是化學學習的轉折,對學生將來的化學學習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因此,本文就對九年級化學“物質構成的奧秘”的教學策略進行一些探究。
一、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
教材是教師進行化學教學的依據(jù),同時也是學生獲得化學知識、提高化學素養(yǎng)的重要學習工具,在教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因此,為實現(xiàn)化學教學的高效性,教學前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挖掘并分析教學知識、明確教學目標,并根據(jù)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學情做好教學設計。
教師在講到“物質構成的奧秘”這一單元時,可以以“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為學生設計教學教案,引導學生以“知道—了解—理解—判斷—應用”順序進行學習,從而逐漸夯實學生基礎,發(fā)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不斷發(fā)展。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積極改革創(chuàng)新,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化學課堂學習中。另外,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化學實驗活動等,從而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可以讓學生逐漸掌握化學知識的學習與探索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借助問題,激發(fā)學生思維
針對“物質構成的奧秘”這一教學內容,為打造高效的化學課堂,教師應注重化學問題的設計,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改變傳統(tǒng)固化的思維模式,并對問題進行探究性學習,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究的能力,幫助學生打破思維定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以“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這一教學內容為例,課前教師可以以問題導入課堂,如:“潮濕的衣服為什么放在陽光下更容易干?”“量體溫時,體溫計的水銀柱為什么會往上升呢?”通過這樣生活化的問題引發(fā)學生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以上問題進行教學,將教學知識融入問題中,引導學生在對問題的探究、解答中掌握相關的化學知識。并在課堂結束時引導學生回顧問題,最終得到“衣服放在陽光下更容易干,是因為溫度越高,微粒運動速度越快。”與“體溫計的水銀柱上升,是因為溫度升高,致使微粒之間的空隙變大”這一化學答案。這種形式的學習,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改變學生傳統(tǒng)固化的思維模式,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與化學應用能力的提升。
三、課件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近年來,科技發(fā)展迅速,信息技術逐漸得到普及,為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因此,在新時期九年級化學“物質構成的奧秘”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知識,借助網(wǎng)絡查閱、下載相關知識內容,并在課堂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將教學知識直觀而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課后,引導學生借助信息技術鞏固所學知識,復習課堂內容,從而提高化學教學質量,打造高效的化學課堂。
以“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這一內容為例,部分學生對分子、原子的概念掌握不牢。對相關的化學實驗通常無法理解,因此在復習中通常沒有很好的效率。針對以上情況,教師可以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化學教學模式,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的思維特點,借助先進的網(wǎng)絡下載相關的教學素材,制成精美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借助課件輔助教學,將教材中的化學知識、化學實驗借助課件以直觀、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另外,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將相關的化學問題制作成微課視頻,在視頻中為學生解答問題,并在課后通過多種平臺(QQ、微信等)將微課分享給學生,為學生之后的復習提供良好條件。
總而言之,“物質構成的奧秘”是九年級化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難點知識,對學生之后的化學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問題,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清瑩.初中化學“物質構成的奧秘”高效教學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謝雨朦.“物質構成的奧秘”微課程的設計與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3]蘇海軍.九年級化學教學問題及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6(18):10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