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藝
摘要: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少不了故事類的教學內(nèi)容,其中寓言故事就是小學學習階段中非常重要的一大重點教學內(nèi)容,它主要是以簡短的文字形式、幽默且概括性很強的內(nèi)容展示在學生們眼前,通過形象、趣味的角度來教會學生們做人的道理,這也正是它能夠吸引學生們學習興趣最大的特點。寓言故事除了教會學生們做人的道理以外,還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和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以此全方位的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成績。但是在實際的小學語文寓言故事教學的過程中卻沒有達到如期的教學效果,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為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沒有正確的把握住寓言故事的情節(jié)和其中的趣味性,而是以一種陳訴教材內(nèi)容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授課,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過于枯燥和無趣,就算是再有趣的故事都無法激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所以在小學語文寓言故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學會從自身入手,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更多有趣的課堂教學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之能夠以最好的狀態(tài)參與到寓言學習的過程中。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語文教材;寓言故事;寓言教學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所學習的寓言故事,說的直白一點就是作者將自己想要轉(zhuǎn)述的寓言故事通過虛構(gòu)故事的形式來進行表達,接著讓學生們在故事中去領悟故事的內(nèi)涵和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意圖,進而使學生們借助自身的理解而受到或多或少的啟發(fā),這對學生們今后的人生觀發(fā)展起著一定的影響作用。在寓言故事中,所有的動物、植物等一切存在或不真實存在的生物都可以像人一樣說話、行動,且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這樣看起來雖然有些奇怪,但是卻可以給學生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學習印象,使得學生們更好的記憶教學知識,所以教師要學會從這一角度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一個不一樣的寓言故事教學課堂。
一、理清寓言文意,理解故事內(nèi)容
小學階段有很多耳熟能詳?shù)脑⒀怨适抡n文,例如《井底之蛙》《亡羊補牢》等,寓言故事通常是通過虛構(gòu)的故事或擬人化的自然物來說明道理。因此,教師在進行寓言故事教學時,應該讓學生了解這則故事所講的內(nèi)容,理清故事的情節(jié),并指導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意思或查字典的方法來理解某個字詞的意思,以真正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例如《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中,“亡”字所表達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詞意有很大的區(qū)別,所以,課堂上教師要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和難點字詞的意思,掌握整個故事所要表達的生活哲理,讓學生領悟“后悔”和“接受”的真正含義,引導學生就此故事展開討論,假設類似情境,讓學生思考自己將會如何應對,從而學會舉一反三。另外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將故事講述出來,在學習《亡羊補牢》課文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角色來演繹對話部分,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記憶,又助于學生理清故事的情節(jié),掌握故事的真正寓意。
二、通過生活實際,來讓學生體會寓言故事內(nèi)涵
寓言雖然篇幅短,字數(shù)少,但它要表達的故事內(nèi)涵絕不輸于那些篇幅上,字數(shù)多的文章。寓言故事所要表達的道理和內(nèi)涵往往簡單易懂,但又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又會經(jīng)常去犯錯的地方。寓言故事的存在的一個重大意義,就在于它對于人的一個教育意義,尤其是對小學生、兒童、孩子的思想啟蒙意義。寓言故事所要表達的內(nèi)涵往往是與我們?nèi)粘I畋容^貼近的內(nèi)容,比如《揠苗助長》是關于農(nóng)民種農(nóng)作物的故事,《掩耳盜鈴》是小偷偷東西的故事,這些都是我們?nèi)粘I罾锒家姷竭^,亦或是遇到過的事情,因此,對于寓言教學,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際來進行教學,比如教學《掩耳盜鈴》時,可以讓學生反思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犯過與故事中小偷類似的錯誤,比如偷吃了零食卻忘了擦嘴巴;說完成了作業(yè),卻不見把作業(yè)交上來,等。
三、注重擴展性延伸教學
小學語文課本里所涉及到的寓言故事往往是有限的,因此,寓言對于學生的教育意義也是有限的,基于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給學生做一些延伸性的教學,比如給學生推薦一些寓言故事書,比如《龜兔賽跑》、《自相矛盾》、《農(nóng)夫和蛇》、《會飛的烏龜》、《北風和太陽》、《農(nóng)夫和金魚》、《東郭先生和狼》、《混水摸魚》、《狼與逃進神廟的小羊》、《狐貍和樵夫》。此外,還可以改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根據(jù)寓言故事的寓意具有深刻的教訓性、角色少和形象夸張可笑的特征設計。例如,《狐假虎威》這則寓言故事諷刺老虎的兇殘、愚蠢和狐貍的狡猾、仗勢欺人的可惡行為。因此,利用寓意的多面性可以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給人以更多的教育。如在小動物看見老虎來了紛紛逃走時,一只犀牛來了,它建議老虎站在旁邊觀看,讓狐貍自己向前走,結(jié)果老虎恍然大悟。因此,可以根據(jù)自發(fā)的寓言故事編寫和設計,來提升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寓言故事的敘述來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
四、捕捉編者意圖,了解寓言特點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在漢語言文學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編者在小學語文中選編寓言的目的是什么呢?我們學習寓言哪些特點呢? 首先,從形式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征:一是語言精練簡潔,概括性極強,極富表現(xiàn)力;二是篇幅短小精悍,結(jié)構(gòu)嚴謹,是敘事性文學作品中最簡短的一種。寓言故事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是一個充滿機智、幽默、滑稽、膽識和豐富想象力的世界,它對自然界的動物、植物賦予了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惡觀,蘊涵著深刻的哲理。由于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蘊涵豐富深刻的哲理,把諷刺對象的本質(zhì)充分地揭示出來,讓人們在嘲笑故事丑角荒誕可笑的行為之余,感悟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求寓言故事的語言既要精煉概括,極富表現(xiàn)力,又要幽默、風趣。此外,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寓言故事很好地吸收了象征、夸張、擬人等藝術表現(xiàn)手法,增添了更加豐富的文學色彩,使寓言故事的情節(jié)更具曲折性和趣味性。
結(jié)語:寓言故事不但可以使小學生們有效的學習語文知識,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教會他們許多做人的道理,所以教師在寓言故事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們理解寓言故事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傳達的道理,進而使學生們能夠在故事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的學到知識,而不僅僅只是聽了一個故事這么簡單。
參考文獻:
[1]苗增科 寓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課外語文,2012,16:12。
[2]馬玉璽 淺談小學語文寓言教學[J].學周刊,2011,08:186-187。
[3]王孟廣 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寓言教學[J].學周刊,2012,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