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淵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電子圖書資源也在不斷豐富,為用戶提供閱讀便利同時也極大的滿足了讀者閱讀需求。當前,在高校圖書館管理過程中,如何保護原有古籍,使珍貴文獻得到傳承,是需要引起重點關注的難題。本文從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的重要意義出發(fā),對我國高校圖書館現階段古籍保護工作進行了分析,在些基礎上,對如何更好的開展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進行了相關探討,希望為實現更科學的高校圖書館古籍保管工作提供參考作用。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書庫;修復;
一、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
根據我國國家標準,對古籍的定義主要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古典裝訂形式,并對我國古代文化進行了一定表現的歷史書籍。通常來說,我國對古籍的定義又出現了廣義以及狹義之分,廣義上來說,古籍是古書的一種統(tǒng)稱,包括從秦朝到辛亥革命期間的古書,這其中不僅包含人們對這一時期古籍的???、影印以及箋注的圖書,還包含了民國時期對這一時期圖書的多種出版形式。而狹義上來說,古籍是我國古代制作、裝幀方式形成的古代圖書,其中包括卷裝、經折裝、以及非常珍貴的旋風裝、蝴蝶裝等等。
作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古籍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具有現代紙質文獻無法比擬的學術價值以及文獻價值。我國現有的古籍中包含了豐富領域,是歷史先哲結合當時自然以及社會規(guī)律的記錄與總結,其中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宗教等諸多內容,是歷史發(fā)展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在現代高校圖書館管理過程中,古籍的保護工作為人們的考古研究、學術研究提供無法取代的價值,雖然當前在古籍整理工作中,古籍數字化是必然的發(fā)展方向,但是古籍具有的無可取代性,使得古籍保護工作的開展勢在必行。與此同時,我們國家對于古籍保護工作的重點關注,也為古籍保護工作提供了良好契機。在2006年,李長春同志再次重申,明確要求我們做好古籍的保護以及搶修工作,同時,在2006年的十一五文化發(fā)展綱要中,對古籍保護工作也進行了重點提出,需全面、科學有序開展古籍保護工作,并最終形成有效的保護體系。
二、古籍遭受破壞的主要原因分析
對影響古籍保護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主要可以分為主觀以及客觀兩個方面。 主觀方面:最主要因素是對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視力度不夠,古籍保護工作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造成古籍受了很大程度的損壞。因古籍的歷史特征,其存藏環(huán)境要求非常嚴格,要做好古籍保護工作,必須要保持良好的存藏環(huán)境,做到防潮、防火、防蛀。除此之外,古籍在流通過程中的損壞也是其遭受破壞的重要因素。一部份高校為了保護好古籍,限制人員的借閱,使得古籍長期無人問津,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研究價值,而一部分高校圖書館內古籍在對外借閱過程中,借閱者不能做好合理的保護,亂涂、亂折等人為破壞對古籍完整性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陀^方面:存藏環(huán)境不合理是影響古籍保存的重要在因素,古籍因其紙張?zhí)匦?,在南方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極易發(fā)生霉變霉化,而北方的干燥天氣,又可能使古籍紙張受到風化使其脆化,受到這些主觀以及客觀因素影響,如何科學合理開展古籍保護工作是本文需要討論的重要議題。
三、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現狀
文物保護法在2002年將古籍正式列為國家保護文化,在此之后,古籍保護工作受到了各大圖書館的重視,并持續(xù)得到開展。至2010年,百分之七十以上高校圖書館在古籍保護工作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無論是在保護力度還是保護經費,工作人員數量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以北京大學為例,在十一五期間,北京大學建成了十七億字的中國基本古籍庫,還制作了一千萬頁的古籍數字化影像,以保護古籍的流通與安全。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它高校在古籍保護工作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包括如首都師范大學以及中央民族大學等,相繼建立古籍數字資源庫,這一發(fā)展現狀說明,當前我國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機制已初步形成。在這良好的發(fā)展形勢下,部分高校圖書館在古籍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到古籍保護工作的開展,具體來說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
(一)缺乏有效的宏觀管理
在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中,高校圖書館對于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保護的實施力度,有部分高校由于對古籍缺乏宏觀管理,相關規(guī)章管理制度不完善,對圖書館內擁有的古籍數量、保存狀態(tài)等沒有明確了解。有的高校甚至出現古籍與普通書籍混合管理,缺少分類目標以及書名目錄,致使嚴重的古籍丟失、損毀現象出現。以安徽大學為例,在2009年的古籍清理過程中,發(fā)現該校有128種古籍,合計1882冊去向不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對古籍的宏觀念管理,在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保護重視程度不夠情況下,古籍保護缺乏有效監(jiān)管,圖書館管理人員對古籍數量沒有明確的了解,出現丟失、損毀后不能及時發(fā)現與彌補,致使古籍保護處于失效狀態(tài)。
(二)保護設備以及技術有待完善
高校圖書館現有古籍都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洗禮,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但是與博物館文物相比,圖書館古籍保護的管理規(guī)章制度仍然不夠完備。與普通文獻資料相比,古籍存在紙張風化問題,極易受到環(huán)境因素影響出現紙張霉化、脆化等現象,影響到古籍的保護狀態(tài)。當前,在高校圖書館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保護設備,以及對古籍保存不當,出現了古籍損毀加劇問題。我國古籍管理專家認為,要為古籍保護提供良好的設備與條件,需要嚴格控制古籍書庫的溫濕度,最科學的放置條件為16—22℃之間,相對濕度為45%—60%之間,且需要保護溫度濕度24小時恒定。當前,除了北京大學圖書管等少數圖書館外,絕大多數高校圖書館書庫管理都無法達到這一要求。此外,許多高校圖書館現有設備以及資金支持上都無法滿足古籍存藏要求,部分高校存在設備落后,防蟲、防火、防盜等配套設施不完善,這些因素的存在都可能加劇古籍圖書的風化與脆化,直接損壞古籍圖書。
(二)缺乏專業(yè)的管理人員
現階段,在我國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中,原生性保護人才相對欠缺。面對復雜、繁重的古籍保護任務,管理人員專業(yè)性不強以及人員不足與艱巨的修復任務無法匹配,使得古籍保護工作無法科學開展。根據相關部門統(tǒng)計數據分析,到2010年為止,我國古籍修復專業(yè)人數不足百人,這其中,僅有十余人是從事高校古籍修復的工作人員,絕大部分高校都沒有專職設立古籍管理工作者,僅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極少數高校,在高校圖書館內配備了專業(yè)的古籍修復人員,人員數量以及能力的欠缺與繁重的古籍修復任務形成突出矛盾。古籍修復工作是一項特殊的技藝,但在當前社會環(huán)境中就業(yè)面窄,工作枯燥單調,但如果沒有深厚的古籍整理知識以及整理經驗又很難勝任這一項工作。僅僅依靠現有高校古籍修復工作人員,對古籍原進行原生性保護,顯然是不科學的。要解決這一矛盾,需要國家加大對古籍保護工作者的培養(yǎng)力度,對高?,F有古籍進行專業(yè)的保護與修復。
四、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建議
(一)做好在職培訓,培養(yǎng)古籍保護人才
在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中,高素質、高水平的古籍保護工作者是古籍保護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在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古籍保護工作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對古籍保護專職人員的培養(yǎng)工作。與此同時,為了更好的應對古籍保護工作人員匱乏,專業(yè)不足等問題,在2010年,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成立了專業(yè)的培訓組,重點強調古籍專業(yè)人才的培訓與培養(yǎng)工作。作為高校圖書館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古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從思想上重視古籍人才引進,加大對現有古籍管理人員技能培訓力度,不斷提升現有管理人員的職業(yè)技能,規(guī)范其保護行為。與此同時,在現有古籍保護人員配置基礎上,積極關注古籍保護人才的培養(yǎng)工作,確保古籍保護工作得到持續(xù)開展。如某些高校設有古典文獻學以及其它古籍相關專業(yè),這些專業(yè)畢業(yè)學生,無疑是潛在的高素質古籍管理隊伍,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具有極大的優(yōu)勢。這些高??梢越柚陨韮?yōu)勢,通過相關課程的優(yōu)化,關注古籍工作后備人才培養(yǎng)。通過定期舉辦古籍培訓班、開設古籍保護與修復專業(yè)、加強與其它高校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激勵機制等,在高校內部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穩(wěn)定的古籍人才隊伍。
(二)借助現代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古籍保護路徑
在高校古籍保護工作中,最為常見的是放置樟腦球、防蟲藥等簡單的防護方法,但是在復雜的存藏環(huán)境下,僅僅采取這些簡單的保護措施顯然是不夠的。針對古籍存藏環(huán)境的特殊要求,在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中,要積極借助現代先進的技術手段,強化古籍保護途徑,確保古籍保護效果。例如針對一些圖書館古籍書庫內部紫外線非常強烈的現狀,可以通過安裝防紫外線窗簾的方法,防止古籍受到損毀,同時還可以通過安裝空調方式,確保古籍保管環(huán)境恒濕恒溫。此外,為了更好的開展古籍修補工作,配置生物顯微鏡明確紙張纖維,購買紙張堿度測試儀等等,通過一系列現代技術手段的應用,有效的開展古籍保護工作。高校圖書館在關注古籍原生性保護工作同時,還要大力關注古籍再生性工作的開展,通過運用影印出版以及古籍數字化等手段,使古籍的應用價值得到有效發(fā)揮,有效處理古籍保護與利用之間的矛盾。
(三)關注古籍再生性保護,建立古籍數據庫
為了實現更科學的古籍利用與保護,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對古籍進行再生性保護。對古籍實施數字化,可以使有效的古籍資源得到開發(fā)與利用,圖書館與讀者都不再局限于對古籍的保護工作,古籍不再束之高閣,影響到原書的閱讀與使用。通過實施數字化,使珍稀的古籍化身千萬,方便圖書館管理同時,也有利于讀者更好的借閱,顛覆“重藏輕用”傳統(tǒng),真正實現“為用而藏”。在高校古籍數據庫建設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尤其是建設CALIS古籍數據庫,通過數據庫建立為讀者提供準確全面的文獻查詢功能、快速的得到著者年代、版本年代等諸多信息,快速找到自己所需求的資料。當前,古籍的出版價值逐漸受到社會以及出版界重視,在古籍保護過程中,還可以通過縮微以及影印出版等方式,對古籍的再生性進行保護。
(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由于缺乏健全的古籍管理機制,許多高校圖書館在古籍管理工作中出現權責不清,管理混亂等現象?;诠偶Wo工作的特殊性,要求高校在古籍保護工作中,要加強保護效力,建立科學、高效的管理機制。具體來說,可以通過建立高效的古籍管理保護登記表,健全古籍圖書的出入庫記錄,完善讀者古籍閱讀制度,建立古籍修復檔案等等工作,以此實現高校圖書館古籍管理工作者以及古籍借閱者對古籍的保護意識與保護效率。此外,還要對高校古籍保護工作者的實際操作水平以及業(yè)務水平進行持續(xù)提高,加強與其它高校、博物館等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借鑒優(yōu)秀的古籍管理經驗,優(yōu)化高校古籍管理工作。
結語:
綜上所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古籍的流傳是中華文明歷史傳承的見證。在高校圖書館古籍管理工作中,如何有效保護與開發(fā)古籍是圖書館的重要責任與義務。高校圖書館應不斷發(fā)現當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積極行動起來,不斷創(chuàng)新與改革保護策略,使古籍保護事業(yè)得到平穩(wěn)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國強. 圖書館古籍整理人才培養(yǎng)問題的思考[J]. 山東圖書館學刊,2011,05:11-13+24.
[2]毛建軍. 高校圖書館古籍數據庫建設中的知識產權問題[J]. 圖書館學研究,2012,09:32-34.
[3]張紅. 關于基層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的思考與建議[J]. 圖書情報工作,2010,03:130-133.
[4]萬群. 數字古籍修復檔案的實踐及思考——以天津圖書館為例[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01:84-86.
[5]趙小丹. 遼寧省高校圖書館古籍保護現狀及其問題分析[J]. 圖書館學刊,2014,09: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