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磊
摘要:小學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中有必要進行探究式教學。在我國的小學科學課程中,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深入,使各個教師逐步形成了新課程改革教學思想。在教學中學生的探究活動是主要的構成部分,只有充分發(fā)揮和充分調動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探究過程,教師要掌握好探究教學,更好的適應新課程的要求,這樣才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科學 探究教學 策略
所謂教學中學生的探究活動,就是指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探索未知的事物的過程。在這個認知過程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學生始終是活動的主角,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探究性學習,使得學生能夠獨立的獲得知識行為。故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所以,教師應科學理解并有效引導小學科學實踐教學,有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一、探究教學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
探究教學引導學生對知識不斷地進行探究,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使學生獨立的將未知的事物探究出來,這樣能讓學生獲得滿足感,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教師應該善于觀察學生對哪些方面感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對其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找出答案,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體驗生活的樂趣。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探究教學引導學生對知識不斷地進行探究,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從而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自己探究獲得的知識是屬于自己的一套知識體系,其在探究的過程中,知道問題的結果是如何探索來的,所以會對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而由老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反而使學生對知識掌握不夠知識,容易忘記。
(三)有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學生自主探究未知事物的過程中,無形當中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思考問題中,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當然教師要起到關鍵作用,引導學生遇到事物時,學會分析和推理,鍛煉良好的科學精神及態(tài)度,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探究教學的教學策略
(一)誘發(fā)好奇心,提高學生探究興趣
小學生時刻具備好奇心,能時刻誘發(fā)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做好引導作用,由老師創(chuàng)造情景,通過科學教學,激發(fā)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如在《小風車》教學時,教師將小風車展示給學生看,多準備幾種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小風車,并向學生表演小風車轉動的過程,由此引發(fā)學生對小風車的好奇心,想知道小風車為什么能轉動起來,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小風車,制作完成后,向學生設置問題,比如小風車為什么會轉動以及如何加快其轉動速度。由于學生好奇心較強,在實驗的過程中很快就能探究出問題的答案。
(二)開展實驗教學,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小學科學學習的有效方式離不開實驗教學??茖W理論是比較抽象的,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科學理論是比較困難的,所以要開展實驗教學,全面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運用科學的技能。教師進行實驗教學時,應篩選經典材料,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設計實驗,自行驗證假設的正確與否。這樣能夠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不論學生做實驗成功與失敗,都應該鼓勵學生,不能讓學生產生負面的心理。例《熱是怎樣傳遞的》一課,設計實驗時,在一段鐵絲上,每隔一定距離用蠟粘上一根火柴,然后利用酒精燈進行加熱,但是學生發(fā)現(xiàn)跟自己實驗前預測的結果并不一致,實驗前學生預測火柴是按順序依次掉落的,學生帶著疑問進行談論,經過不斷的實驗,學生終于得出,用等量的蠟油將火柴粘在鐵絲上,效果顯著。在此過程中,學生預測結果,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試驗,解決問題,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教師引導學生科學要聯(lián)系生活
科學與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科學是發(fā)生在每個人的身邊的。故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求知習慣,在生活中,遇到有意思的或者不懂的現(xiàn)象,有多問幾個為什么,因為每個現(xiàn)象的背后都有可以解釋其發(fā)生的科學道理。例如,在《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一課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做實驗分析問題。設計實驗時,讓學生找生活中的常見物品來探究,尋找相同體積不同質量的物體好相同質量不同體積的物體,觀察物體的沉浮情況。讓學生通過觀察物體的沉浮狀況來總結出規(guī)律。
(四)自己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前提。
讓學生自己能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其價值可能勝過于解決一個問題?!督逃呦蛏尽芬粫兄麛?shù)學家哈爾莫斯說:最好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提問,解決問題,不要只傳授知識——要鼓勵行動。從而促使學生作進一步深入細致的觀察、思考和探索。引導學生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 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學生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后,才能進行科學探究。學生在探究教學的主體作用能夠充分發(fā)揮的基礎是學生能自己提出問題,并帶著這個問題去不斷的探究,最終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身的努力而獲得知識。在這個過程中體現(xiàn)了教學的觀念。教師一定要做好引導工作,引導學生如何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問題。例如,《熱從哪里傳》一課,可以給每個學生一杯開水,引發(fā)問題,這么熱的水我們怎么喝,有什么方法讓熱水涼的更快等問題,引出所要學習的知識。
總之,如何做好科學探究教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提升科學教學水平, 我們只有明確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指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推進小學科學教學的持續(xù)、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盧洪江.小學科學探究學案設計的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10,(16).
[2]孔健.小學科學探究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0,(19).
[3]高祀泉.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5,(11).
[4]邱悅.小學科學探究式教學中學生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04).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玉山鎮(zhèn)石河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