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霜琳
【關鍵詞】 導學案;教學模式;注意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5—0077—01
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教學精髓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不僅著眼于當前知識掌握和技能的訓練,而且注重于能力的開發(fā)和未來的發(fā)展。這樣的課堂,教師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在關鍵時候做一些點評、糾正、補充和總結,能使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熱情高漲,表現(xiàn)欲望強烈,參與度較高,當堂訓練、當堂達標也減輕了學生課后的作業(yè)負擔;這樣的課堂,特別適合邊遠、基礎相對較差的農村學校嘗試建設班級學生學習共同體。作為農村初中一線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對導學案教學模式的運用做進一步的探索,那么,熟練運用導學案教學模式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要依據(jù)導學學案自學情況,解決以案導學的問題
課前下發(fā)“導學學案”后,學生據(jù)此進行預習自學,課上教師依據(jù)學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饋,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學情,有目的地運用導語、學案創(chuàng)設情境、把握學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思維品質,指導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實現(xiàn)會學。學生以“導學學案”為依據(jù),能實現(xiàn)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為主攻方向,主動查閱教材、工具書,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在嘗試中獲取知識,發(fā)展學生的自學智能。
二、要依據(jù)疑難信息反饋,組織討論,解決疑難問題
導學案教學模式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去試一試,并給學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時間。這樣,就把學生推到了主動地位。學生在嘗試中遇到困難就會主動地去研究課本和接受教師的指導。于是,學習就變成了學生自身的需要,使他們產(chǎn)生了“我要學”的愿望。在這種動機的支配下,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問題,又產(chǎn)生了成功的喜悅,且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對于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個體發(fā)言、同桌探討、小組討論、全班辯論等多種討論方式,充分調動優(yōu)秀學生的帶動作用,多角度、多層次地辨析,盡可能地互相啟發(fā),最大限度地消化個體疑點。引導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圍,要求學生大膽質疑、敢于爭論并各抒己見,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智能的最佳時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迅速準確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義的疑點和難點。
三、點撥、精講、歸納、總結的有效落實,促進學生歸納智能的提升
提倡學生自學為教師的精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課堂中解決學生反饋的疑難信息時,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備課條件下進行隨機備課。這需要教師有更豐富的知識、更高超的教學機智和更精湛的業(yè)務水平。一是點撥。在學生相互討論解決疑點的過程中教師參與其中,適時點撥;或是某個問題,某個組已經(jīng)解決,對于其他組仍是疑點,教師可讓已解決問題的小組做一次“教師”,面向全體學生講解,教師補充點撥,這也可以說是討論的繼續(xù)。二是精講。對于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在學生渴望釋疑的心理狀態(tài)下,教師要針對其疑點,快速確定講的內容,抓住要害,講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問題為案例,由個別問題上升到一般規(guī)律,以起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促進學生歸納智能的提升。
四、落實當堂達標訓練,解決知識遷移拓展的問題
教師一定要緊扣目標,當堂訓練限時限量,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還要不停巡視,搜集答題信息,出示參考答案,指導小組討論。教師講評要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針對學生達標訓練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矯正,及時補充練習題,給學生內化整理的機會。教師要面向全體挖掘每個學生的最大潛能,逐層分化,更要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開放的學習思路拓展知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把新知識納入到個體的認知結構中,形成個體的創(chuàng)新性能力。
(此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規(guī)劃課題“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憑借班級文化建設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的實踐研究”中期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5】GHB1489)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