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志遠
(福建省德化第五中學)
摘 要:現(xiàn)代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課堂也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活力,這對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靈動的課堂,如何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樂學”“活學”“會學”是個值得探析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教師主導;促學
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主導著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充分發(fā)揮著“導”的作用,是促進學生“學”的關鍵。因此,“教”必須致力于“導”,在教師“導”的前提下,讓學生去實踐、分析、歸納,這樣才能加大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度,實現(xiàn)素質教育中要求的主體性。教師要學會在不同情況下,履行不同的職責,實行不同的“導”,成功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一、創(chuàng)設激趣情境,誘導學生樂學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高,學生的學習才能變得積極主動。數(shù)學知識比較枯燥、抽象,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啟發(fā)和利用學生樂于發(fā)現(xiàn)、探索的需求,抓住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結合點,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愉快的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習熱情,使探究新知的認知活動變?yōu)樽陨淼男睦硇枨?,即誘導學生達到樂學的目的。誘導學生從枯燥乏味到興趣盎然就是教師高超教學藝術的體現(xiàn)。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將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成激趣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對這些情況問題的積極思維中品嘗學習的樂趣,并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這時,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體現(xiàn)出了自身的價值。如在教本來很單調、枯燥無味的有理數(shù)的乘方運算時,我用一張紙引入課堂教學:“這張紙厚約0.1毫米,現(xiàn)將它對折30次,請同學們估計一下厚度為多少。這個厚度與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相比,哪個更大?”學生眾說紛紜,有的說50毫米,有的說80毫米,班上一個調皮膽大的男生說15米。對于第二個問題,全班學生都一致認為肯定是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大。討論進入白熱化時,我歸納說:“經過計算,這厚度將遠遠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全班學生一副疑問的表情——不可能。我隨即做了一番點撥,轉移到這節(jié)課的乘方意義上。學生按照所講的原理,認真、細致地計算之后,終于恍然大悟,在很寬松的情境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了這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
二、引導學生探索,讓學生活學
課程標準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當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激發(fā)后,教師應根據(jù)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將教材分為層層遞進的若干問題層次,以問題探索為基本形式,以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為重要源泉,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總結規(guī)律。這時,教師的“導”就是要幫助學生克服思維的盲目性,避免學生的思維誤入歧途,使學生在思維情境中進行主動學習與探索。當他們沉浸在思維情境中并成功逾越障礙獲得成功時,他們的智力和思維能力就處于最佳發(fā)展狀態(tài)和記憶狀態(tài)。同時,學生從中也達到了“發(fā)現(xiàn)”新知的目的,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變“死學”為“活學”。如在教學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時,教師提出了問題:判定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需要幾個條件?經過一番討論他們把問題的焦點集中在兩邊上,認為兩邊都是直角邊,則可以,但若是一邊直角邊,一邊斜邊還有爭議。這時,教師又適時提出:直角三角形是特殊三角形,在判定全等時與判定普通三角形全等是否有不一樣的地方?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很快就通過多種方法驗證了一直角邊、一斜邊的可行性,真正實現(xiàn)了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去探索新知的過程。
三、注重學法指導,使學生會學
教師教學不僅要使學生長知識,更要長智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領悟,盡量提供給學生一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由教法轉變?yōu)閷W法,讓學生由繼承而發(fā)展并能最終創(chuàng)新。在課堂上教師要增強學法指導意識,善于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的訓練,結合具體的教學手段不失時機地總結學習方法,通過日積月累,學生才能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和提高相應的思維能力,并逐步由“學會”過渡到“會學”。學生只有達到了“會學”,才會真正具有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的能力,教學的開始教師就應該有意識地把這種方法教給學生。教師不要直接開門讓學生“進來”,而是把打開這些“門”的鑰匙交給學生。學生有了鑰匙,自己就能把門打開——積極思維,解決問題。教師要領著學生走向知識,知識才會成為學生自己思考的果實。這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中,只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素質才能得到全面提高。當然,在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時,要注意“導”的時機,掌握“導”的方法,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嚴兵.教師要做“生成性資源”的“重組者”[J].成功(教育),2008(4).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