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文泱+金瀟
摘 要:英語教學中,如何利用人少的優(yōu)勢,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教學組織形式的重組,使得教學活動中的“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更加相得益彰,從而實現最優(yōu)化的教育,這是小班化教學的關鍵。在農村教學的這幾年,所帶的班級都是十幾、二十幾名小學生,根據教學實踐,淺談一下小學英語小班教學的優(yōu)勢和教學策略,對目前的小班化教學作幾點思考。
關鍵詞:小班化;小組學習;英語;興趣
一、小班化教學的優(yōu)勢
(一)拉近師生距離,提高課堂效率
傳統(tǒng)的教室課桌椅都是分四大組,八小組,學生人數少的班級也是按一列一列地排位子。而課桌的擺放是一個長期以來被我們忽略的環(huán)境因素。小班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改變。比如,小組圍坐式:既可以增加生生的交往密度,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間的合作意識;圓桌式:既有利于集體討論,又能培養(yǎng)學生闡述個人觀點的能力和勇敢精神;“U”字形:不受課桌的限制,學生在口語交際和游戲教學中就更自然了。多樣化的課桌擺放不但使學生有新鮮感和好奇感,也使每位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處于活動的中心位子,使教師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縮短了師生、生生間心理和空間的距離。不愛學習英語的學生也沒有機會在課堂上講話或做小動作,讓他們明白,課堂上要認真聽講,多向身邊的同學學習,這樣英語的課堂效率就會明顯提高了。
(二)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是人心靈最微妙的接觸?!睂W校是人們心靈互相接觸的世界,這句話讓我們感悟到教育是離不開情感的。人都是感情動物,學生也一樣。你關心他們,尊重他們,用美的心靈感召他們,這也是教育成功的一條捷徑。小學生更需要一種愛的關懷,一種家庭的溫暖氛圍,在教室里的墻上,每個小組都有一塊屬于自己的空間。只要是學生夠得到的地方,都貼上他們自己喜歡的單詞,或者句子,甚至是他們關于英語的繪畫作品,小組間相互比賽和相互交流,這樣,學生學起單詞就興趣更濃厚了,不用教師提醒哪些單詞要注意背了。英語學生會自發(fā)地去找單詞,貼單詞,使自己的學習墻有內容,充實又漂亮!
(三)增強互動,合作學習
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是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而課程要創(chuàng)新必須充分調動課堂中的一切因素,互動是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的基礎。小班化教學可以讓雙邊互動更為頻繁,讓師生深入其中,爭論其中,樂在其中。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始終處于身心放松狀態(tài),不用擔心自己的說話是否正確,為學生搭建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建立了一個寬松的語言氛圍。學生在交流之中會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分工合作、互相幫助,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學會分享,人際溝通能力也能得以鍛煉。
二、小班化教學策略
(一)分層教學
實施英語小班化教學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要陽光普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自己的發(fā)展,各得其所,創(chuàng)設適應學生成長的教育,這是我們的教育理想。必須面對這樣一個客觀事實,即學生有著千差萬別的、各具特點的人。那么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應該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采用分層教學的策略。
比如,班里學習上游的學生,語言基礎扎實,對英語也有濃厚的興趣,學習習慣良好,接受能力較快,語言能力較強,教師給他們設計的教學目標為掌握教學重點、難點,乃至靈活運用語言知識。而學習相對較弱的學生,學習習慣也有待進一步提高。針對他們掌握知識速度慢的實情,教師則適當降低起點和難度,在教學中穿插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讓他們嘗試成功的喜悅。
(二)合作教學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教會學生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與結果。隨著新課程實施的不斷深入,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就顯示出來了。小組合作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成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成小組計分,把小組總成績作為鼓勵及認可的依據,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集體合作達標。比如在鞏固對話時,可以讓一個組長領著組員學習,每人至少說一個句子,這樣,四人小組在展現小組合作成果時,就有人人參與的結果了,這樣,小組之間也可以形成競爭,哪一個小組在合作中,有次序,又有效果,學生也會覺得自己是組里的一份子,要好好表現才能為組里爭光。
(三)角色教學
眾所周知,英語教學中有大量的對話練習和短劇,這些教學內容如果采取角色教學策略,效果非常好。學生的參與熱情高,非常投入,留下的印象深刻,最能充分體現“在用中學“的英語教學原則。給人數少的班級提供了自我表現的機會,使他們能充分體會得到學習英語的成功的喜悅。比如在story time 教學中,學生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在小組中分配角色并進行表演。
經過多年的探索,注重學生個性教育的英語小班化教學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特別是學生的聽說能力。小班化的英語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充分的語言操練機會,真正做到了提高學生參與英語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龐紅衛(wèi).對小班化的幾點認識[J].上海教育科研,2012(4).
[2]楊中樞.我國小班化教學研究綜述[J].教育研究,2012(4).
[3]唐江澎.培育創(chuàng)造未來的終身學習者:我們的教育終極價值追求[J].人民教育,2014(13).
[4]蘇珊·紐曼.21世紀需要怎樣的兒童教育[J].人民教育, 2014(3).
備注:金瀟(浙江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
編輯 魯翠紅